港味记忆批量消失!半年300店关门,谁在逼老字号“变形”?

凌晨的香港上环街头,工人们正拆卸着“海皇粥店”的招牌,这家开业33年的香港首间连锁粥店在夜色中黯然退场。

这并非孤例,2025年上半年,香港累计近300间店铺停业,其中餐饮业占比高达70%,超过20个本地品牌全港门店终止营业。海皇粥店、名都酒楼、鸿星中菜、面馆皇……一个个承载港人记忆的名字接连消逝。


然而,香港整体消费环境正显露暖意,2025年5月零售额同比转正,非必需消费品如化妆品、汽车的回升尤为明显。那么,众多扎根数十年的老字号为何“集体消失”?


01

倒闭版图

香港餐饮老字号的集体沉没


一张张结业通告,拼凑出2025年香港餐饮业的悲情地图。老字号酒楼的消亡不是单个案例,而是一场系统性塌方。


短短半年间,至少8家知名酒楼接连退场:

金钟名都酒楼(35年历史)宣告9月结业。

屯门联邦皇宫酒楼(30年历史)7月初突然停业。

沙田富东阁海鲜酒家(10年街坊爱店)6月黯然告别。

将军澳四点金饭店(潮州菜代表)毫无预兆终止营业。

鸿星中菜旺角MOKO店关闭,意味着这个36年品牌全线消失……

这些曾见证香港繁荣的老味道,在2025年的夏天集体沉没。


02

三重困境

压垮餐饮的“三座大山”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曾指出,内地游客人均消费力较2020年以前减少约20%。这仅是困境的冰山一角,更深层的结构性危机正在吞噬传统餐饮模式。


第一座大山:跨城消费成为新常态。深圳餐饮的性价比优势,加上高铁与港珠澳大桥带来的便利,让香港中产家庭周末“北上喝茶”成为固定行程。


第二座大山:“成本高压”窒息经营。核心商圈月租金高达25万港元,而洗碗工月薪三年间从6000港元飙升至1.5万港元。食材成本受全球供应链波动影响上涨10%-15%。


第三座大山:创新滞后错失时代。83%的老字号品牌没有数智化转型计划,菜单数十年未更新,服务模式停留在限时用餐、强制拼桌阶段。当年轻消费者转向社交媒体寻找网红店时,传统酒楼仍在依赖老熟客维持。

三座大山相互叠加,传统餐饮的生存土壤急速流失。


03

北风南袭

新玩家的降维打击


当老字号在成本泥潭中挣扎时,新入局者正以全新规则改写战局:


蜜雪冰城的“中央厨房+区域分拨+高效物流”模式,将单店成本压缩到香港商家难以企及的水平。这种供应链优势,让它在高成本环境中仍能保持杀伤性定价。


互联网巨头则开辟第二战场。美团香港通过骑手补贴挤压老字号依赖的“电话订餐”模式;拼多多、淘宝以低价商品截流本地消费,传统酒楼的外卖市场份额被快速蚕食。


2023年起,超过40个内地餐饮品牌登陆香港,在核心商圈开出逾百家门店。将军澳、兰桂坊被戏称为“小深圳”。这股“北风”,不仅带来新味道,更带来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04

变形求生

数智化是破局关键船票


面对生死考验,香港餐饮业的“变形记”已在悄然发生,而数智化转型是核心引擎。


此次关店潮虽痛,却加速了行业,尤其是连锁餐饮的数智化进程。搭建小程序、上线智能平台、强化外卖、直播、社群营销、无接触点单、数智化结算……这些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刚需。


畅捷通T+Cloud、好业财等数智化系统致力为餐饮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多渠道数智化交易,营销管理与会员管理服务,智慧门店解决方案以及会员数智化运营管理,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助力企业创新升级。


这些技术正在改写餐饮管理的基本逻辑:前厅通过智能点餐系统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后厨依靠数据预测优化食材采购量;管理层借助实时报表调整经营策略。全流程数智化正在替代传统的“凭经验管理”。


香港餐饮业正站在十字路口,当百胜的Q睿智能体在上海肯德基门店调试语音指令,当畅捷通智能系统帮各地餐馆自动生成销售订单,许多老字号酒楼的记账本还停留在纸质时代。跨越这道鸿沟,拥抱数智化的“变形”,或许才是那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味道”,能够穿越寒冬、赢得新生的最后船票。这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于存续的必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美食   老字号   关门   批量   半年   记忆   香港   酒楼   餐饮   餐饮业   传统   港元   成本   模式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