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三次改判才救下吴石妻子,那么大的动静,蒋家父子真没察觉?

1950年6月10日,国民党中将吴石将军英勇就义。

他的的妻子王碧奎作为“从犯被判了9年有期徒刑,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

奇怪的是,短短几个月后,王碧奎就被放了出来,刑期从9年变成了7个月。这期间正是因为陈诚的三次改判才救下吴石妻子!

陈诚在这件事上的操作那么大胆,蒋介石父子真的一点都没察觉吗?

一位中将的死刑和他妻子的牢狱

1950年初,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后,经过一番调查,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盯上了一个重要人物,代号"密使一号"的吴石。

这个人不简单,国民党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手里掌握着大量军事机密。

抓捕的过程很突然,吴石根本没来得及做任何准备,连带着他的妻子王碧奎也被一起带走了。

审讯室里,毛人凤亲自坐镇。证据摆在桌上,吴石没什么好辩解的。他给共产党传递了太多情报,这些东西足够让他死十次了。

王碧奎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她知道丈夫在做什么,也帮着传过几次信,算是从犯。

保密局内部开会商量,吴石必死无疑,王碧奎判个9年有期徒刑,这已经是看在她只是个家庭妇女的份上了。

判决书还没正式下来,陈诚就听到了风声。这位台湾省主席当时正在处理一堆烂摊子,听到吴石出事的消息,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

吴石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太特殊了。1926年南昌战役中,陈诚因高烧昏迷倒在前线,战况激烈、炮火连天。


危急时刻,时任军械处长的吴石冒着密集的枪弹冲上阵地,将昏迷的陈诚背出战壕,在弹雨中艰难前行,最终将他送到后方救治。这份救命之恩,陈诚一生难忘。

保密局那边报上来的判决意见书送到了陈诚的办公桌上。9年有期徒刑,王碧奎,女,48岁。

陈诚看着这份文件,心想:吴石已经救不了了,这件事牵扯太大,蒋介石那边已经签了死刑令。王碧奎还有机会!

陈诚的暗中较量:把9年变成7个月

陈诚找了个理由,把王碧奎的案子压了下来。他的说法很冠冕堂皇:证据链不够完整,需要重新调查!

保密局的人气得跳脚,毛人凤亲自跑到陈诚办公室,说这案子铁板钉钉,还查什么查。陈诚就一句话:案子我看过了,有疑点,必须重审!

毛人凤没办法,只能回去重新整理材料。他心里明白,陈诚这是要保人。

他加班加点把所有证据重新梳理了一遍,连王碧奎什么时候帮吴石传过话,在哪个茶楼见过谁,都查得清清楚楚。


材料再次报上去,陈诚看都没看,又给退了回来:证据不足,王碧奎充其量就是知情不报,判9年太重了。

这一来二去,几个月就过去了。陈诚利用这段时间做了很多工作。他找来几个可靠的法律顾问,让他们找出王碧奎可以减刑的所有法律条文。

什么"从犯应当从轻处罚""主观恶意不明显""没有直接参与情报传递",能用上的理由全都用上了。


1950年3月,陈诚还干了一件大胆的事。他给蒋介石写了一封密信,信里说吴石虽然犯了大罪,罪不至死,建议把死刑改成无期徒刑。

这封信蒋介石连回都没回。陈诚明白,吴石是保不住了,他只能把心思全放在王碧奎身上。

保密局第三次把材料报上来的时候,陈诚没有退回去,他直接在判决意见书上改了刑期:7个月。


理由写得很简单:王碧奎作为家庭妇女,对丈夫的工作了解有限,主观上没有参与间谍活动的故意,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

毛人凤看到这个判决,气得脸都青了。他直接跑到蒋介石面前告状,说陈诚包庇共谍家属,这是在给共产党撑腰。

蒋介石听完,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陈诚做事自有分寸!毛人凤也就没在说什么了。

出狱后的“神秘”资助

1950年9月,王碧奎被释放出狱。7个月的牢狱生活让她瘦了一大圈,头发也白了不少。

她以为自己出狱后就是孤苦伶仃一个人,丈夫死了,家也没了,日子该怎么过都不知道。

出狱第三天,王碧奎就收到了一笔汇款。汇款单上写着:陈明德。300块新台币,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

王碧奎拿着汇款单发呆,她不认识什么陈明德,也想不出谁会给她汇钱。她去邮局问,邮局的人说这笔钱是从台湾省政府汇过来的,具体是谁办的就不清楚了。


这笔钱来得很及时。王碧奎租了个小房间,买了台旧缝纫机,开始做些针线活维持生计。

每个月月初,那笔300块的汇款都会准时到账。汇款人一直是"陈明德",从来没变过。

陈诚的做法很小心。他不能直接给王碧奎汇钱,太明显了。他找了个心腹幕僚,专门负责这件事。

每个月从他的私人账户里取出300块,然后以"陈明德"的名义汇给王碧奎。这笔钱占了陈诚不小一部分收入,但他从来没断过。

1950年到1952年,陈诚一共给王碧奎汇了5400块新台币。

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一个中校一个月的薪水大概150块,5400块相当于中校36个月的工资。

陈诚还跟那个幕僚说:要一直资助到王碧奎的儿女成年,能自己养活自己为止!

王碧奎出狱后的日子过得很低调。她白天做针线活,晚上就待在房间里,很少出门。


每个月她都要去警察局报到一次,表明自己还老老实实待在台北,没有乱跑。警察局的人也不为难她,就是例行公事地登个记。

邻居们都知道王碧奎是吴石的遗孀,但没人敢多说什么。

那个年代,沾上"共谍"两个字,躲都来不及。王碧奎也不主动跟人往来,就靠着那台缝纫机和每个月的汇款过日子。


蒋家父子的默许

1952年,蒋介石突然想起了吴石的案子。

他让人把案卷调出来重新看了一遍,发现王碧奎的刑期被改得这么轻,心里有些疑惑。他把负责这个案子的几个人叫来问话,这些人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蒋介石很快就明白是陈诚在背后做了手脚。他让人去查陈诚的账目往来,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

陈诚早就料到这一步,他把所有可能暴露的文件都销毁了。那个负责汇款的幕僚也是他最信任的人,守口如瓶。蒋介石查了一圈,没找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蒋经国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当时正在跟毛人凤争权,两个人闹得很僵。

毛人凤想利用王碧奎的案子打击陈诚,蒋经国反而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他跟父亲分析说,陈诚保王碧奎,说明他还念旧情,这种人可以用。

毛人凤在保密局里搞得太过分了,到处抓人,弄得人心惶惶,不如趁这个机会敲打敲打他。

最终,蒋介石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吴石的案子已经结了,人也处决了,留个遗孀在世上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陈诚在台湾主政,做了不少实事,这时候为了一个女人的事情跟他翻脸,不值得。

蒋介石更在意的是台湾的稳定,只要陈诚把事情办好,其他的小事可以不计较。

蒋经国的想法更现实。他看出来父亲不打算追究,也就不再提这件事。

他跟毛人凤那边打了个招呼,让他别再盯着王碧奎了,案子已经过去了,老翻旧账没意思。毛人凤很不甘心,憋了一肚子气,也只能认了。

1956年,王碧奎的儿女在美国站稳了脚跟,给母亲办了移民手续。


她去警察局销户的时候,负责的警员看了看她的资料,什么都没说,就盖了章。

出境的时候,海关也没为难她,检查了证件就放行了。

王碧奎坐在飞机上,看着下面越来越远的台湾岛,心里五味杂陈。

她这条命是捡回来的,丈夫牺牲了,自己能活着离开,全靠陈诚冒着风险保护。至于蒋介石父子为什么没有追究到底,她始终也没想明白。


《——【·结语·】——》

陈诚保下王碧奎这件事,放在当时确实够大胆。他改判决、销证据、每月汇款,这些动作瞒不过蒋介石的眼睛。

蒋家父子不是不知道,只是选择不说破。政治上需要陈诚稳住台湾局面,私人关系上也不想把事情做绝。

王碧奎能平安活到1956年,还能移民美国,这背后是三方的默契。陈诚还了一份人情,蒋介石换了一份忠诚,王碧奎保住了一条命,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信息来源

《陈诚先生回忆录:建设台湾》,台北:国史馆,2005年

《保密局台湾站二二八史料汇编》,台北:国家人权博物馆,2018年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台北:国史馆藏,1950-1952年卷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政治案件档案》,台北:档案管理局,2015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历史   家父   动静   妻子   陈诚   蒋介石   保密局   案子   台北   台湾   证据   汇款   从犯   有期徒刑   刑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