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冷越要控制洗澡?提醒家里老人:比起洗澡,更建议多做这事!

王阿姨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干净达人”。无论春夏秋冬,她每天都要洗澡,才觉得舒坦。

前几天,气温骤降,她照旧在家里冲了一个热水澡。刚洗完,王阿姨就觉得头有些晕,手脚发凉,差点站不稳。女儿吓得连忙扶住她,把她送到医院。

医生边检查边说:“王阿姨,您洗澡时热水让血管扩张,可出来后遇冷空气,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这次只是轻微脑供血不足,以后得注意。”

王阿姨疑惑地问:“我天天洗澡,怎么反而出问题了?”
医生笑着解释:“冬天洗澡要讲究节制,不能越勤越好。”

听完这番话,王阿姨才恍然大悟。冬天洗澡与夏天完全不同,身体需要藏住阳气,而不是频繁把它散掉。

一、为什么天冷后要少洗澡

在中医里,冬季属于“藏”的季节,人体阳气内敛,阴气渐盛。冬天养生应“养藏精气,勿令外泄”,洗澡过勤或长时间泡热水,会让体内阳气随汗液和热气流失,出现手脚冰凉、精神倦怠,甚至免疫力下降的情况。

热水洗澡会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洗完澡出来遇到冷空气,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容易波动,心脏和脑部血液供应可能出现短暂不稳定。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类波动尤其容易引发头晕、乏力,甚至心绞痛。

冬天皮脂分泌本就减少,皮肤干燥。频繁洗澡会把本就有限的皮脂洗掉,导致皮肤干裂、瘙痒。

很多人夜里洗澡后头发没吹干就睡觉,寒气趁虚而入,更容易引发感冒、关节酸痛或头痛。

所以建议:冬天洗澡的频率保持每周一到两次比较合适。这样既能保持清洁,也不会让阳气过度流失。

二、比起洗澡,更建议做的事——泡脚

王阿姨回家后还在纠结:“那不洗澡,会不会不干净?”医生笑了笑,说:“比起天天洗澡,泡泡脚更重要。”

中医里有句话:“寒从脚下生”。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慢,容易受寒。泡脚不仅能温暖双足,还能调节全身气血运行。

热水泡脚时,脚底的涌泉穴、太冲穴、三阴交穴等穴位受到温度刺激,会促进血液循环。很多老年人手脚冰凉、睡眠不佳、腰膝酸冷,泡脚往往能明显改善这些问题。

泡脚还能让人放松神经、改善睡眠。温度刺激会让毛细血管扩张,脑部供血改善,夜里更容易入睡。对于失眠多梦或容易焦虑的人来说,泡脚就是一种天然的放松疗法。

泡脚还能温和排湿排寒。冬天运动少、饮水少,体内湿气容易积聚。泡脚时轻微出汗,既不耗气血,又能把寒湿慢慢排出体外。

泡脚的方式也很讲究:

三、中老年人洗澡的正确方式

泡脚虽好,但洗澡也是必要的,关键在方法。医生给王阿姨讲了几个要点:

  1. 水温与时间控制
    冬天洗澡水温控制在37到40℃,时间保持15分钟左右。水太热、洗太久都会让血管扩张过度,血压下降,引起头晕。
  2. 洗澡前后热身
    洗澡前先让浴室升温,关上窗门,避免冷热刺激;洗完后先穿衣服、吹干头发再出门,减少冷空气冲击心血管。

  3. 洗澡顺序
    先洗脚再洗身体,最后洗头。脚先暖起来,全身血液循环顺畅,头部血管不会突然扩张,降低晕眩风险。
  4. 洗完后补水保湿
    趁皮肤微湿时擦上保湿乳或凡士林,锁住水分,防止皮肤干裂瘙痒。
  5. 老年人安全
    冬天洗澡时,最好有人在旁边或在门外听得到动静,或装紧急呼叫按钮,以防突发意外。

从那以后,王阿姨改成晚上泡脚,每晚在温热的水中放几片生姜,脚暖了全身也舒服了。

她发现睡得更香了,腿不再冰冷,皮肤也没那么干痒。她笑着对女儿说:“原来干净不在皮肤上,而在身体暖和、气血通畅。”

注明: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本文仅供参考,描写的医疗知识真实有依据,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同样并未影射任何事情,仅作科普。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养生   家里   老人   建议   阿姨   冬天   阳气   皮肤   医生   气血   水温   冷空气   热水   手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