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行代码让网站秒变ChatGPT!Build神秘开源协议,掀起计算革命!

昨天的微软 Build 2025 开发者大会,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信息密度爆表,炸点不断!

如果你是开源党的信徒——这次微软几乎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掏了出来:

GitHub Copilot for VS Code 项目正式开源!而且直接采用了 MIT 协议,意味着全球开发者不仅能免费访问源码、研究核心逻辑,还能亲自下场参与改进,Copilot 从此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AI助手”。

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也终于开源了!这个开发圈期待已久的“跨系统神器”从此完全开放,开发者现可在 GitHub 上访问、构建并贡献源代码,Windows + Linux 的组合拳打得更紧了。

如果你喜欢看 AI 大佬“世纪同框”——这场 Build 简直是核爆级别的戏剧舞台:

马斯克,去年还因 OpenAI 的“背叛”把 OpenAI 和金主微软一起告上法庭,这次竟然亲自录视频宣布:他的 xAI 公司将把 Grok 模型托管在微软 Azure 上!看来,商业归商业,生意还是要继续做的。

奥特曼也来了,不仅回应了 Codex 编码代理的最新进展,还间接回应了外界关于他与微软“貌合神离”的猜测。

黄仁勋也登场,继续与微软“亲密无间”,高调表示两家公司将在 AI 架构与开发效率方面保持深度协同。

黄仁勋是笑得最开心的一位嘉宾

如果你只想看真·新功能——微软在GitHub 内置了一个完整的Coding agent,继续开卷AI编程;不仅如此,微软还展示了多智能体系统,一个跨 Microsoft 365、Azure AI Agents、Copilot Studio 、Azure Fabric 的多智能体生态图景——让 AI 从“工具”变成真正的“合作者”。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纳德拉总结的前五项关键更新中,有一个你可能不小心就错过了的低调选手:

NLWeb,一个能让任何网页以极低成本拥有类 ChatGPT 聊天功能的开放协议。

你没听错——只需几行代码、一个向量数据库加上自己网站的数据源,就能部署出属于你自己的聊天机器人。这是微软试图推动的“代理式网络”(Agentic Web)的基础设施之一,或将带领第四次计算革命!!!

1.NLWeb 是什么?为什么重要?

微软在 Build 2025 上直接甩出 NLWeb 协议,要让每个网站都能秒变“类 ChatGPT 聊天网站”——而且,门槛低到离谱:

只需几行代码、一个 AI 模型 + 自家数据,就能在几分钟内部署出一个定制化的聊天机器人。

NLWeb 本质上是一个开放协议,它定义了这样一个过程:用户用自然语言提出问题,后台将其解析、调用模型、返回结构化回答。网站开发者不必操心“问答逻辑”,只管喂数据。

通过将模型限制在你的网站和专长领域——再加上通用模型的世界知识——你很可能比通用聊天机器人做得更好。

“这是一个协议,”古哈在演讲中说道,“这个协议规定了用自然语言提问的方式,而回答会以结构化形式返回。”

微软技术院士、NLWeb 项目主导者 R.V. Guha(对,就是发明RSS的那位传奇工程师)现场 demo 了美版“下厨房” Serious Eats 的接入效果。

他在搜索框中输入了一句再生活不过的问题:

“给我一些又辣又脆、适合作为开胃菜的东西。”


几秒后,页面跳出了一批精选菜谱链接。紧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

“我要做排灯节的菜,我是素食主义者。”


“系统理解了它需要记住这一点,”古哈说。从现在开始,Serious Eats 将只推荐素食菜肴。

NLWeb 的魅力不只在效果,更在于“人人都能用”,这比传统的微调容易太多了!

技术栈拆解如下:

微软目前正与 TripAdvisor、Eventbrite、Shopify 等一批头部网站合作,把 NLWeb 原生内嵌进搜索体验中。

R.V. Guha 总结得很清楚:

“我们不再需要像 Shopify 与 OpenAI 那样的一对一专属合作,而是推动一个开放协议。”

这就是 NLWeb 的野心——不是“一个站用一个 bot”,而是全网跑起一套“人人可接、代理可调”的 AI 网页标准。

2.为什么 NLWeb 可能引领第四次计算革命:去中心、降本、可控

在 ChatGPT、Claude、Bing 等“AI 巨兽”纷纷占领搜索入口、资讯流量和网页访问路径的当下,有人开始担心,整个网络会不会就此变成几个大型模型的“素材池”。

微软技术院士、NLWeb领导者古哈显然对此有深深的不安。他直言不讳地指出:

“现在太多语言交互被 ChatGPT 和 Bing 所中介,它们从网页中汲取知识,却不给任何价值回馈。”

而他给出的解法就是 NLWeb ——一个开放协议驱动的“语言接口标准”,本质上让每个网站都能拥有自己的“类 ChatGPT”。

认为,我们正处在一场第四次计算革命的起点。

前三次革命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别是:图形用户界面(GUI)、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

对他而言,第四次计算革命的核心在于:“人类可以用自然语言与应用程序,乃至计算机本身自由交流。”

这意味着,让人类可以用“说话”代替“学习怎么用电脑”。

具体来说,NLWeb正在这个方面努力促成这些改变:

最终,微软的目标是将 AI 改变人们搜索方式的优势直接带到网站本身。正如 HTML 的出现让几乎任何人都能轻松创建网站一样,微软希望 NLWeb 能够让任何网络发布者都能轻松地为其网站打造智能、自然的语言体验。

3.项目掌舵者的辉煌履历: RSS、Schema.org都出自他手

微软这样的AI大厂,自己也在拼命推广Azure 和 Copilot,突然推出一个去中心化的产品,并且大谈反对垄断,让人感觉有点“油腻”。

不过,古哈的履历还是值得给予他足够的信任,他是一位真正的“互联网老兵”。从 Netscape 到 Google,再到 Apple,古哈一路参与、主导了 RSS、RDF 和 Schema.org 等关键标准的诞生。

而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 AI 驱动的“语言互联网”,用 NLWeb 去重建人与网页的交互协议——从“点链接”到“说句话”,古哈想再革一次网页的命。

4.写在最后

像 NLWeb 这样的开放协议,想要跑起来,靠的不是砸钱砸人,而是生态共识——而这,恰恰是最难的部分。

古哈直言,像 Meta 和 Google 这样的公司有动机但未必有兴趣参与其中。毕竟,有些公司只想做自己的封闭方案,有些公司只想轻松拿授权费然后用 OpenAI。

一个协议不能靠强推,只能靠大家都看到“值得加入”的理由。

但真正的挑战是——历史已经多次说明,网络总会趋向中心化。从雅虎门户、Google 搜索,到如今 ChatGPT 聊天界面,内容和入口永远在被聚合、被控制。而目前也没有太多证据表明“去中心化”真能奏效。

所以 NLWeb 究竟是引领第四次计算革命的“HTML 2.0”,还是又一个技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我们可能需要等上几年,才能知道答案。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verge.com/web/669437/nlweb-microsoft-ai-agents-open-web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科技   协议   神秘   代码   网站   微软   网页   模型   自然语言   开发者   中心   公司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