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央媒的发文,没有给“人见人烦”的雷佳音留一丝体面!

就在最近几个官媒都点名雷佳音,难道雷佳音变成“法制咖”了?

其实不是,点名是因为他“惹人烦”,让观众烦,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出现的频次太高了,这张脸已经多到让人烦了。

但其实,“人见人烦”雷佳音的背后反映的是行业问题。

一、

先盘点一下最近几年雷佳音的作品,就可以知道他一年出现在观众面前几次了。

时间就限定在2022年以后,最近接近三年的时间吧。

2022年,雷佳音的《人世间》成为了他最近接近十年广受好评的作品,在其中他扮演周秉昆一角,还接受了人民网的采访。

在采访中他表示,他也是一个东北人,从小在东北长大,而周秉昆也是一个东北人,我在38岁那年出演了周秉昆,可以说,这38年来,我每天都在为这个角色做准备。

在《人世间》里面他的演技确实出色,被观众赞誉,他把周秉昆演“活”了。

除了观众的赞赏还有业内的认可,《人世间》给他带来了许多奖项,比如白玉兰奖的最佳男主角,飞天奖的优秀男演员等等。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雷佳音不会让任何人“烦”,甚至希望他出现,但是在后面改变了。

《人世间》是22年1月的电视剧,2月的时候《相逢时节》,7月的时候《天才基本法》,11月《大博弈》。

22年一共有着四部电视剧,可以说,一年几个关键档期他都有,注意,这都是电视剧,不是电影。

23年开年电影《交换人生》和《满江红》上映 ,4月有电视剧《青春大课》,9月《坚如磐石》上映 ,与22年不同的是,23年主要是电影。

夸张一点的话就是,22年打开电视机有他,23年去电影院有他,其实主要是因为平常的时候还好说,但是关键档期大部分都有他。

24年2月《热辣滚烫》《第二十条》上映,10月《爆款好人》,25年6月《长安的荔枝》播出,6月《酱园弄·悬案》上映,7月18日,主演的电影《你行!你上!》上映。

24年都算是比较沉寂,但是25年接连这几部,让观众又想起了呗雷佳音“支配”的恐惧。

二、

其实不只是对于脸的“厌烦”,烦的还有角色的“同质化”,不是说雷佳音的演技不好,而是角色和演技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窝囊废”一类。

雷佳音广受好评的也是这一类的角色,他确实精彩演绎了这一类的角色,但是同质化给观众的观感并不好。

给人一种,这个角色好像一眼望到头的感觉。

同样情况的还有张译,就最近,张译的“脸”也经常出现在观众眼前。

在获得华表奖后,张译表示自己要休息一段时间,前几年集中上映了一批作品,张译坦言,自己演到最多的时候,很担心不是观众烦自己了,而是自己先烦自己了。

所以不少人拿张译来“劝”雷佳音。

虽然最近《以法之名》还是有张译,但显然4月出的,剧是7月左右播出的,以电视剧宣发和制作的节奏,是在表示要休息之前说的。

对于同质化,可以看看段奕宏在人民日报写的文章。

在文章中,对于《沙尘暴》陈江河一角,段奕宏在出演之前就开始要思考如何让这个角色区别于以往的同类角色,不陷入表演制式和思维惯性中。

他认为虽然是一个成熟演员了,但但面对表演,对一切可能是惯性的东西都心存警惕。

从人物的来路到去处,再到生活中细节,段奕宏将这个过程比作是盖房子,就这样一块块往上垒砖头。

跟着人物走,洞悉人物内心最隐秘的部分,他说,从事表演行业多年,我仍然为这种细微但具体的创作悸动而惊喜。

三、

雷佳音的“惹人烦”反映出来的不是雷佳音本人事业上的困境,还有行业的困境。

先谈论雷佳音一类“人设”固定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戏路的问题,比如想到雷佳音就想起他紧皱眉头的平凡人形象,雷佳音是演不了位高权重人物的。

再比如一想到张译,他这张脸就说明他的谋略和智商一定很高,也是最正义的,一想到沈腾,就知道他一定是最搞笑的,“一看到沈腾就想笑”。

种种其实很多,其实这也是他们的成就,给人留下了印象。

但是这种印象太深了并不好。

为什么说这也是行业的问题呢?像这种演技好的带一个演技一般的新流量演员几乎是最近电影活着电视剧的常态。

因为这些老演员的“路人缘”很好,演技受到了认可,观众愿意去看。

就像一个给你去看这部电视剧的理由,也就是常说的“安全牌”,或者说“流量保证”。

这是双向选择,行业内的愿意这样做,演员也愿意演。

许多导演都认为雷佳音的塑造性强,并且听话,态度端正,不少老演员都是这样,态度好,演技又不错,制作方当然愿意用。

但是现在。整个市场所能提供的作品类型和风格相对有限,既限制了演员的戏路,也限制了观众想看的类型。

所以,让观众“烦”了的从来不是雷佳音,而是越来越缺乏新鲜感,趋向同质化的影视作品。

四、

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当今的古偶市场,一批演员的“换乘恋爱”已经让不少观众厌烦了。

虽然古偶是在电视剧鄙视链的底端,但是古偶容易出爆款也是真的,因为基本盘是稳固的,不过现在,基本盘都要吃不下去现在饿古偶了。

现在的古偶被嘲讽为“工业风古偶”,流水线的剧情人设,流水线的制作,流水线的脸,流水线的演技,少了哪一环的流水线作业,都无法量产出同质化程度如此高的影视剧产品。

如果说前面是人物一眼望到头,那么有的古偶就是剧情一眼望到头,当然也没说人设这一块是好的,人设也是千篇一律。

妆造上的丧葬风和极繁主义,拍摄手法也是极度依赖慢镜头,当然,也有一些像朱锐斌之类的导演,非常热衷于给观众制作表情包,或者说“惊悚”镜头。

抛开这一切都不谈,光是演员就是属于“换乘恋爱”,前脚这个演员才和另外一个演搭档,后脚就又和另外一个。

这些95和00生们,不乏二搭甚至三搭者。

可以说一句,现在的古偶就是套公式做题的思维做剧,一眼望到头的剧情,样板样的演技,还有“一条龙”的服化道。

国产电视剧急需改革。

参考资料:

人民网《独家对话《人世间》雷佳音:38年一遇周秉昆》

中国新闻周刊《雷佳音,烦不烦啊》

光明网《总演同质化的角色如何突破?段奕宏在人民日报撰文》

澎湃新闻《古偶三宗罪:熟脸、抽象、同质化》

央广网《“注水剧”太多,好编剧太少》

澎湃新闻《马上评|观众“烦”了的其实不是雷佳音》

钱江晚报《文娱新论|“人设复读机”何止雷佳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娱乐   发文   体面   雷佳   观众   演技   同质   电视剧   演员   角色   流水线   人世间   电影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