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落地!特朗普没想到,中国出手这么快,他想要的等不到了

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骤变。9月下旬,阿根廷宣布取消大豆等农产品出口预扣税,24小时内中国企业火速锁定15笔、约65万吨大豆订单。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美国大豆价格同比下跌40%,库存压力空前。2025年前7个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量较2017年锐减近一半。

南美“组合拳”,美豆失守中国市场

2025年9月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政府一纸公告,决定至10月31日暂停谷物、牛肉等出口预扣税,大豆出口环节税率瞬间归零。对于过去26%出口重税下的阿根廷农户来说,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利润空间激增。消息一出,中国采购团队在24小时内锁定10船、合计65万吨大豆,后续共计签下15船大单,预计11月陆续装船离港。

采购速度之快,让阿根廷内部都颇感意外。阿根廷谷物交易所、路透社连续报道中国订单突袭,南美大豆出口格局骤然变天。阿根廷此举不仅为其本国农户赢得喘息机会,也让美国农民本已不多的出口幻想彻底破灭。

美国农民的无力感愈加明显。据美国农业部(USDA)2025年9月发布的供需报告,2025年美国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价格却较2022年下跌了40%。同一时期,玉米价格腰斩。高昂的种子、化肥、机械等投入成本持续攀升,破产农户数量大幅增长,多家美媒形容为“农场末日”。

中国市场对美国豆农而言曾是最大支撑。2017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前,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市场的34.4%,而2024年这一数字已降至21%。2025年前7个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1657万吨,不足巴西的零头。巴西同期对华出口达4226万吨,南美整体份额持续扩大。美国农业界对失去中国市场的担忧,已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痛点。

供应链布局早已落子,特朗普“王牌”失灵

外界或许以为此次阿根廷大单属于临时应变,实则中国的供应链布局早已未雨绸缪。公开数据显示,2007-2023年期间,中国企业在巴西农业领域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4亿美元,涵盖港口、铁路、仓储等全产业链环节。中国资本不仅为南美产能扩张提供了资金保障,还在物流、运输上打通了瓶颈,让大豆进口更加灵活高效。

南美大豆的季节性优势同样突出。每年美国新豆刚收获时,巴西、阿根廷已可向中国持续供应新豆,实现全年稳定供给。运输距离上,巴西桑托斯港到中国上海约11000海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上海约13000海里,美国墨西哥湾至中国的距离则在12000-15000海里之间,南美并无明显劣势。

更加关键的是,南美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环境长期保持稳定。美国在贸易政策上反复无常,频繁以关税、制裁等方式威胁合作方,南美国家则以务实姿态赢得了中国市场的信任。多家国际咨询机构在2025年9月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之所以敢于迅速加大南美大豆采购力度,正是建立在多年合作与基础设施互联的基础之上。

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喊话,要求中国将美豆采购量翻四倍,并承诺“快速服务”,甚至一度主动延长关税休战期,意图挽回大豆出口颓势。现实却是,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连年下降。中国采购团队面对阿根廷的政策窗口期,出手果断,令美方措手不及,“大豆牌”彻底失效。

市场选择决定出路,贸易战反噬效应明显

农产品贸易,是全球化背景下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美国在过去数年试图以大豆为筹码,掣肘中国供应链安全。实际结果却是,中国通过调整采购结构,实现了供应多元化,掌握了市场主动权。过去六年里,美国以为大豆是不可替代的战略物资,而中国则用行动证明,全球化的供应链结构能够有效分散风险。

今年的美国豆农面临极大挑战。传统的支持者成为贸易摩擦的受害者,高产却卖不出去,价格一再下探。2025年6月,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豆库存压力达到十年新高。部分农场主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相关产业链上的运输、仓储、金融企业也受到波及。

美国豆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美大豆产业却在中国需求的拉动下迅速扩张。巴西种植面积连年增长,产量屡创新高。阿根廷则通过政策调整,短时间内实现出口爆发。路透社和彭博社9月深度报道认为,中国资本和市场需求已成为南美农业跃进的最大动力。

贸易战的反噬效应也显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政策反复,信誉受损。中国在2025年9月的采购决策中,已不再把美国作为唯一或首选的供应商。国际贸易讲求契约精神和长期稳定,任何一次违约或制裁都可能让市场重新洗牌。美方此前“协议墨迹未干就制裁”的行为,直接加剧了供应链的重构。

巴西种植面积连年增长

博弈升级,全球农业新格局浮现

中国采购南美大豆,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全球产业链重塑的缩影。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博弈场。农业部与商务部在多次公开讲话中强调,粮食进口渠道多元化是未来保供稳价的重要手段。南美、东欧、黑海等产区的持续开拓,已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结构性优化的关键。

2025年9月,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关注焦点正从美洲北部向南美洲转移。美国大豆种植户的抗议声浪不断,农业游说团体呼吁政府调整对华政策。但现实是,市场已用脚投票。中国在巴西、阿根廷的投资项目日益增多,双方的合作关系从单纯贸易走向深度共建。

国际市场规律再次被验证。贸易壁垒只能带来短期利益,长期看只会促使供应链重组。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最新预测指出,未来五年内中国对美豆的依赖将进一步下降,南美、俄罗斯、乌克兰等新兴供给地的份额将持续提升。

阿根廷大单落地,成为中美农产品博弈的最新注脚。美豆出口中国受阻,不仅是贸易摩擦的结果,更是供应链全球化趋势的必然产物。中国市场体量巨大,决定了全球农产品流向。美国一旦失去中国市场,想要重新夺回,难度极大。

阿根廷大豆大单落地

大国博弈与市场逻辑的胜利

2025年9月的这15笔大豆大单,远非普通贸易合同那样简单。它们见证了全球农业产业链的深刻变革,也映射出中美经济关系的复杂纠缠。阿根廷的果断政策调整,中国的高效采购操作,美豆的失守,都成为今年全球农产品贸易最具标志性的事件。

市场永远是最公正的裁判。失去信誉的国家难以赢得长期合作。中国用资本、技术和市场需求重塑了全球粮食供应链,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国如果继续以贸易壁垒自限,南美、东欧等新兴力量将不断蚕食其传统优势。

全球化让供应链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中国企业已用行动证明,任何“王牌”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失效。未来的农产品贸易,不再是某个国家单方面主导的游戏,而是多元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资料:外媒:中国订购至少10船阿根廷大豆

2025-09-24 14:40·参考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财经   中国   出手   没想到   美国   南美   阿根廷   大豆   巴西   农业部   中国市场   农产品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