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京城的繁华街市向来热闹非凡,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能见着。
同治十二年那个夏天,两个外地来的乞丐带来一件"宝贝",号称是上古神兽转世,有人的脸蛋却长着蛇的身子。
这玩意儿一亮相就轰动了整条街,围观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都想瞧瞧这千年难遇的怪物。
可谁能想到,这背后藏着的竟是人间最恶毒的勾当?那张人脸下面,究竟隐藏着怎样令人发指的罪恶?
同治十二年六月初,北京城的天桥一带来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外地乞丐。
这俩人年纪都在四十上下,皮肤黝黑,看着就不像本地人。
他们扛着一个破旧的木笼子,外面蒙着厚厚的黑布,神神秘秘的模样立刻引起了过路人的好奇。
头一天,这两个乞丐只是站在街角吆喝,说自己手里有件宝贝,是打西北荒漠里带来的神兽。
围观的人越聚越多,大家都想知道笼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其中一个乞丐操着外地口音说,这东西见不得太多光,要看得给钱,每人二十文。
二十文在当时可不算少,能买好几个烧饼了。
可架不住人的好奇心,很快就有胆子大的掏了钱。
那乞丐这才掀开黑布一角,让人凑近了看。
这一看不要紧,围观的人当场就吓得往后退了好几步。
笼子里蜷着一个东西,顶着一张孩童的脸,眼睛睁得老大,嘴巴张着却发不出声音。
身子却是蛇的模样,细长弯曲,浑身包裹着鳞片状的东西,在笼子里慢慢蠕动。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两天,半个京城的人都知道天桥那儿有"人面蛇"。
来看热闹的人挤满了整条街,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坐着轿子来,穷人家的孩子踮着脚尖往里挤。
两个乞丐赚得盆满钵满,每天收的铜钱得用麻袋装。
看热闹的人多了,什么人都有。
第四天下午,一个在药铺当学徒的年轻人挤进人群看了一眼。
这小伙子平日跟着师傅学医理,见过不少稀奇古怪的病症。
他盯着笼子里那东西看了好一会儿,脸色越来越难看。
回到药铺,他跟师傅说了这事。
老药师一听就皱起了眉头,说这世上哪有什么人面蛇,《山海经》里记载的化蛇那都是传说,怎么可能真出现在京城街头?他让徒弟第二天再去仔细瞧瞧,特别要注意那东西的眼神和身体细节。
第五天一早,小徒弟又去了。
这回他蹲在笼子边上看了很久,终于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那张脸虽然被熏得发黑,五官却是活生生的孩子模样。
更重要的是,那双眼睛里透着的不是野兽的凶狠,而是人才有的恐惧和绝望。
再看那身子,表面的鳞片其实是层层叠叠缝上去的东西,仔细看能看出针脚。
小徒弟越想越不对,赶紧回去告诉师傅。
老药师这下坐不住了,他连夜写了状纸,第二天一早就递到了顺天府衙门。
状纸上写得清清楚楚,怀疑那所谓的"人面蛇"其实是被人残害的孩童,请求官府彻查。
顺天府的官员接到状纸后,立刻派了几个机灵的捕快便衣去查看。
这些捕快都是见过世面的,一看那笼子里的东西,心里就有了七八分把握。
当天傍晚,等围观的人散得差不多了,十几个捕快突然冲出来,把两个乞丐按在了地上。
笼子被抬回衙门,仵作仔细检查后,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笼子里确实是个活生生的孩子,看样子只有五六岁。
这孩子的手脚全被人从根部砍断,伤口已经愈合结痂,但能看出当时砍得有多狠。
嘴巴被撬开,舌头被整根割掉,所以发不出声音。
最可怕的是,这孩子身上裹着的不是什么鳞片,而是一张完整的蛇皮,密密麻麻地缝在了他身上。
仵作说,这种伤要是处理不当,孩子早就失血死了。
能活下来说明对方懂得止血和包扎,这绝不是一时兴起的虐待,而是有计划的谋财害命。
衙门的官员当场就怒了,连夜升堂审问那两个乞丐。
两个乞丐一开始还想狡辩,说那真是从荒漠里抓来的怪物。
可证据摆在眼前,任他们怎么编都圆不了这个谎。
刑具一上,其中一个年纪小点的很快就撑不住了,哭着把实情全都交代了出来。
这两个人原本就是专门干这种勾当的。
他们背后有个团伙,专门拐卖小孩子。
那些被拐来的孩子,有的被卖到深山老林当童养媳,有的被卖到煤窑矿山做苦力。
还有一部分,就被用来做这种赚钱的买卖。
他们把孩子弄到手后,会先给孩子灌药,让孩子昏迷。
趁着孩子没知觉的时候,用利刃把手脚从关节处砍断。
为了防止失血过多,他们会用烧红的铁器烫伤口止血,再敷上特制的草药。
舌头也是趁昏迷时割掉的,这样孩子就算醒来也说不出话,更不可能喊救命。
最残忍的是后面的步骤。
他们会活剥一条大蛇的皮,趁着蛇皮还有温度的时候,用针线把它缝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身体会慢慢适应这张皮,等伤口愈合后,远远看去就像长了一身蛇鳞。
这个过程要持续大半年,期间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熬不过去死掉了。
那个在笼子里的孩子算是命大的,撑过了所有折磨活了下来。
可这种活着比死还难受。
孩子已经被吓疯了,除了眨眼睛和扭动身体,什么都不会做。
他们每天只给孩子喂一点粥糊,让他能活着但又没力气挣扎。
审问继续深入,更多的罪恶被揭开。
这两个乞丐只是最底层的执行者,他们背后有个庞大的组织。
这个组织分工明确,有人专门负责拐孩子,有人负责"加工"孩子,还有人负责把这些被残害的孩子运到各地展示赚钱。
据他们交代,类似的"人面蛇"在全国好几个地方都出现过。
除了人面蛇,还有所谓的"猪面孩"、"羊头人"等等稀奇古怪的东西。
制作方法大同小异,都是把正常的孩子通过残忍的手段改造成畸形的怪物,然后拿出来展览赚钱。
这种行当在江湖上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采生折割"。
采生就是拐孩子,折割就是对孩子动手脚。
干这行的人心狠手辣,在他们眼里,那些孩子不是人,只是能赚钱的工具。
一个"制作"成功的孩子,能给他们带来巨额利润。
像那个在北京展示的"人面蛇",短短几天就赚了几百两银子。
官府顺藤摸瓜,陆续抓获了十几个同伙。
在他们的窝点里,发现了好几个正在"制作"中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的已经奄奄一息,有的身上布满脓疮感染。
现场惨不忍睹,连见惯了凶案的捕快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同治十二年九月初,这桩案子终于审理完毕。
两个在街头展示"人面蛇"的乞丐,加上抓到的十几个同伙,全部被判了极刑。
行刑那天,半个京城的百姓都跑去看,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忍不住掉眼泪。
那个笼子里的孩子被救出来后,送到了育婴堂。
可惜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整日呆坐着流口水,眼睛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
育婴堂的嬷嬷尽心照料,但谁都知道,这孩子这辈子算是毁了。
他连自己是谁、家在哪里都说不出来,更不可能回到正常生活。
案子虽然破了,但影响远没有结束。
朝廷震怒,下令各地严查此类案件。
短短半年内,全国各地又破获了几十起"采生折割"案,抓捕罪犯上百人。
这些人有的是惯犯,干了十几年这种勾当;有的是新入行的,刚学会手艺就被抓了。
京城的百姓也因为这件事警醒起来。
以前看到街头卖艺的,只图个热闹新鲜。
经过这次,大家都长了个心眼,看到太离奇的东西反而会多想一想。
有人家干脆不让孩子单独出门,生怕被人拐走。
一时间,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中。
"采生折割"这种罪恶并不是清朝才有的新鲜事。
早在唐宋时期的史料里,就有类似案件的记载。
那时候有人把乞丐的手脚弄残,让他们看起来更可怜,好骗取路人的施舍。
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手段变得更加残忍和系统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
这些罪犯之所以能屡屡得手,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社会管理不够严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老百姓的防范意识不强。
很多被拐的孩子都来自贫苦家庭,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看管。
孩子一旦失踪,找起来难如登天,给了罪犯可乘之机。
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也成了罪犯的帮凶。
他们掌握着一些民间秘方,能让伤口不至于立刻致命,却又让人终身残疾。
这些所谓的"手艺"在江湖上代代相传,每一代都有人学会,然后用来作恶。
更可怕的是围观者的心态。
明明是如此残忍的罪恶,人们一开始却只当成新奇的玩意儿来看。
大家掏钱买票,就是为了看一眼所谓的"奇迹"。
这种猎奇心理,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罪犯的气焰。
他们知道有市场,所以才敢明目张胆地在闹市展示。
那个药铺小徒弟的举动值得敬佩。
在一群麻木的看客中,他是唯一察觉异常并付诸行动的人。
如果不是他及时报官,不知道还要有多少人继续被蒙在鼓里,那个可怜的孩子也不知道还要受多久的罪。
这说明,一个人的正义感和勇气,关键时刻能救很多人的命。
案子虽然过去了一百多年,但类似的罪恶从未真正消失。
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拐卖儿童、组织残疾人乞讨等犯罪行为。
那些罪犯的手段可能变了,但本质还是一样的黑心肠。
他们把人当成赚钱的工具,为了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国家这些年一直在严厉打击这类犯罪。
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
但光靠政府还不够,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警惕。
看到可疑的情况要及时报警,不要觉得事不关己。
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加强看管,不给罪犯留机会。
那个被救出来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
但可以想象,他的余生注定在痛苦和麻木中度过。
每次想到这里,都让人心痛不已。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毁在了人性最黑暗的角落。
同治十二年那个夏天的往事,给后人留下了血淋淋的教训。
人心有善恶,世道有黑白。
那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罪犯,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可是那些无辜的孩子呢?他们承受的苦难谁来补偿?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记恨,而是为了警醒。
保护好孩子,守护好善良,别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看到不对劲的事情,多问一句多想一步,也许就能救下一条命。
人间正道,需要你我共同守护。
信息来源:
《清实录·同治朝实录》,中华书局出版
《顺天府志·刑狱卷》,清光绪年间刊本
王士祯《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刑科题本》档案资料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