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决定战争结果的除了军力、后勤、将帅素质等因素之外,主动权的归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官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能以弱胜强就是因为他通过不断在局部战场掌握主动权并取得一场场胜利,最终实现了在官渡战场对战争全局主动权的掌控,进而打败袁绍。同理,安禄山在起兵之后之所以能迅速拿下两京,根本原因就是,他掌握了主动权,而身处关中的玄宗却完全是因为对主动权的放弃从而在战争初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天宝九年(750)五月,唐玄宗给安禄山赐爵东平郡王,八月又让禄山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次年,安禄山入朝谢恩,玄宗又让他兼领河东节度使。
此时的安禄山是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并佩戴着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御史大夫、左仆射等一系列头衔,再加上他麾下的十八万四千兵马,安禄山已经成为妥妥的强藩。按照历史规律,藩镇的实力在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冲击朝廷,安禄山在成为强藩之后也有了问鼎的意志。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多次前往长安已经将朝廷的力量了解得非常清楚,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自己具备起兵条件的结论。于是,安禄山就和谋士开始谋划,并为起兵做一系列准备工作。
当时,被安禄山所信任的有两个谋士,为高尚和严庄,三人在谋议时严庄一句话就指出了安禄山所面临的生存困局,说:“你以前在皇上面前将太子视为空气,将来一旦太子即位,必然会追究你不拜之罪,你被诛族是大概率的事情。”
由此就可见,安禄山成为强藩使他具备了起兵的实力,但其陷入朝廷的权力之争导致自己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局也是他起兵的主要原因。另外,杨国忠对安禄山的打压也是原因之一,杨国忠自从当上宰相之后联合哥舒翰、高仙芝等人对安禄山是各种排挤。
据坊间传说,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好像也是不清不楚,安禄山为了掩盖其事就选择起兵。
总之,安禄山之所以起兵是一系列因素所共同导致的结果。
对于起兵,安禄山分别做了这些准备工作:在范阳北修筑雄武城以积累粮草,做军需储备;在上谷置五炉铸钱,做财富储备;从投降的同罗、奚、契丹人中筛选出八千人为假子,打造了一支名称为“曳落河”(壮士的意思)的部队;挑选了百余人能够以一敌百的家童警备内外;准备了数万匹的战马;打造了诸多兵器;派遣胡商以经商为名前往各地购买作战物品;诱降九姓阿布思部落。
同时,安禄山还精心在军队中挑选武力值比较高的壮士拔擢为将军,以为爪牙,比如史思明、安守忠、李归仁、崔乾佑、何千年等人。
据说,安禄山的心腹高邈还曾经建议禄山将朔方将李光弼给争取过来以为左司马,禄山当时没当回事,没有听取高邈的建议。可是不久他就后悔了,只能重用史思明。
而且,安禄山还留心侦察进兵道路,对由范阳通往长安的关隘更是细心考察研究,为起兵后用兵中原做准备工作。
这个时候,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安禄山到底想干啥,尤其是和安禄山严重不对付、时刻都在关注安禄山动静的杨国忠。所以,杨国忠就作出了安禄山必反的判断并建议玄宗早做准备。
玄宗呢,以为杨国忠是因为和安禄山有矛盾所以才这样讲,不太信他的话,于是国忠就对玄宗说,那陛下不行就召其入朝,看他来不来,如果不来那肯定就是要造反。
安禄山呢,对于情报工作做得也是一丝不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信息,所以当他收到玄宗的诏书之后就于天宝十三年(754)果断入朝。安禄山在见到玄宗之后就是一番眼泪输出,向玄宗大倒苦水:“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
行文至此,子玉也是不得不佩服安禄山的表演功力,可以说,安禄山的大部分权力都是通过表演换取的,同时他也通过表演取得了玄宗的信任并和杨贵妃产生了链接。
玄宗呢,就赏赐给禄山巨万财富以安抚他的情绪。从此以后,杨国忠再说安禄山造反,玄宗怎么都不信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有点反常了,以玄宗的精明他应该是能作出安禄山造反的判断,至于他为何不作预防则可能出于这么几方面的原因:他对自己的能力比较自信,认为驾驭安禄山没有问题;他还需要安禄山来制衡太子李亨、宰相杨国忠以及西北藩镇;安禄山对于稳定边疆也是刚需;大唐内外军事失衡,玄宗不想激化矛盾,面对战争。
在看到玄宗依然相信自己之后,安禄山又趁机给玄宗要官,请求兼领群牧总监,以将良马都筛选出来送往自己的范阳大本营,以增强其骑兵力量。同时,禄山还奏请赏赐他手下那些在对奚、契丹用兵过程中立有军功的将士们,以进一步收将士之心。
玄宗呢,对于禄山以上两个请求都同意了,当时保升将军的有五百余人,保升中郎将的有二千余人。
禄山特别擅长收揽人心 图源/剧照
三月,禄山在离开长安之前又令其属下刘骆谷呆在京师为自己收集有关信息,安禄山离开时,玄宗还解下御衣赐给对方。
这次见面之后,玄宗和禄山的君臣之情也就彻底画上了句号,转而发展为敌对关系。
当时,禄山怕杨国忠设计将自己留下,是一刻也不敢逗留,迅速出关,乘船沿河而下,昼夜兼行,日行数百里,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大本营。
天宝十四年(755)二月,为了侦察行军路线,安禄山又派其副将何千年入朝,并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
对于安禄山这个过分请求,朝臣们都能读懂他到底想干啥,他们集体向皇帝进言:“安禄山此请,反已有迹,不可许。”
玄宗呢,为了稳住安禄山竟然同意了。这个时候,杨国忠和韦见素就给玄宗出主意,说:“不行任命安禄山为宰相,将他召进朝,然后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huì)为河东节度使,如此就分解了安禄山的势力。”
玄宗呢,虽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却对召禄山入朝的诏书留中不发,反而派出使者前往范阳去观察安禄山的动静,结果使者收了对方的好处回来对安禄山就是一顿猛夸。这个时候玄宗就对国忠说:“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表示他还要靠安禄山继续对付奚和契丹呢。
国忠在绝望的情况下就只能自己行动,他派兵围了安禄山在京师的住宅,捕捉其客李超等人,然后送往御史台直接就给杀了。而身在京师的安禄山之子安庆宗也赶紧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了父亲,于是安禄山就决定正式起兵。
可见,安禄山起兵是必然,而杨国忠属于是推动、加快了这一进程。
对于用兵战略,禄山起初是听了高邈的建议,准备以献马为由袭击长安,具体计划为:兵分三路,左军出大同以击朔方;右军出河南以取东都洛阳;中军出太原永济以取长安。
六月,玄宗为安庆宗和荣义郡主完婚,手诏召禄山来京师参加典礼,但禄山却以生病为由拒绝了。七月,禄山就上表请求献良马三千匹,每匹马配备二人,并派蕃将二十二人负责看送。
很明显,这些马和军人都是安禄山计划中的奇袭长安的主力。
当时,正好河南尹达奚珣前往京师述职,于是就提醒玄宗这事必然有诈,建议玄宗派朝廷之军来接收这批良马。玄宗呢,也马上明白了过来。
于是,玄宗就准备将禄山召进京师以解决之,他传言禄山:“朕为卿作一温泉池,赐卿洗尘专用,地在华清宫。”
禄山呢,当然不信,于是就准备换个方案起兵。十一月初,他先是以献射生手的名义令何千年和高邈率骑兵二十前往太原劫持了太原副留守杨光翙,然后于初九日聚集同罗、奚、契丹、室韦以及所部蕃汉兵共十五万之众,诈言奉朝廷密旨要发兵入朝讨伐杨国忠。
对于后方的留守,禄山作出了如此安排: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偱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以防备太原和朔方的唐军。
当天,禄山就率兵乘夜出发迅速抵达了博陵。面对叛军,各地也是望风而降。
十五日,玄宗收到了安禄山造反的消息,于是就召集宰相商议对策,杨国忠因为其之前作出的禄山必反的预言被验证因而是洋洋得意,他对玄宗说:“造反的只是安禄山,将士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过不了多长时间,安禄山的首级必会传到长安。”
看着杨国忠自信的表情,大臣们都傻了,相顾失色,玄宗内心其实也虚了,因为关中根本就没有多少兵。
从这就可以看出,玄宗虽然对安禄山起兵这事有预感,但他却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导致主动权完全被禄山所掌握。
玄宗每一步都是被动应对 图源/剧照
此时,玄宗也只能被动应对,命金吾将军程千里前往河东安邑去招兵,同时以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兼平卢节度使让其前往洛阳招兵,封常清在到达洛阳之后在短时间内召到了六万人,并断掉河阳桥以阻止叛军。
不过呢,封常清虽然召到了数量可观的军队,但这些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军队很难是精锐边军的对手。
玄宗在从华清宫回到京师并杀掉安庆宗之后又作出了如下部署: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以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以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镇守太原;设置河南节度使区,以卫尉卿张介然为节度使,守陈留,保卫江淮;以程千里为上党长史,守太行山之上党地,以保证山西的安全。
实事求是的说,玄宗所打出的这套组合拳是非常合理的,他将安思顺调往朝廷是担心其会被安禄山争取过去,对太原和上党的人事安排是为了保证山西高地的安全,设置河南节度使是为了保证江淮财赋区的安全,这些都能体现出玄宗的水平。
然后,玄宗又以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让他们率军东征。同时,玄宗还打开内库,用内库的钱帛在京师招兵,短时间内就召到了十一万人,号“天武军”。
但这些人和封常清所召的兵一样,都属于临时凑人数,并不是叛军的对手。
十二月初一,高仙芝率领飞骑、彍(guō)骑、新招募的兵以及在京师的边军共五万人从长安出发,屯兵于陕。
初二日,安禄山在灵昌北渡过黄河并成功拿下灵昌郡。初六日,陈留太守郭纳投降叛军,安禄山将河南节度使张介然斩杀。接着,禄山命其将李庭望守陈留,大军西向进攻荥阳。
在得知叛军西攻荥阳的消息之后,玄宗才下令,征朔方、河西、陇右之兵,由节度使率领,限二十日之内到达长安以保卫京师。
可见,玄宗的每一步棋都走的非常之被动,属于被叛军倒逼着下棋。
由于中原之兵已经很久没有打过仗了,所以将士们在听到叛军的鼓角声之后是直打哆嗦,有人甚至因为过于紧张坠城而死。因此,初八叛军就拿下了荥阳。
接着,禄山就以其将田承嗣、安忠志、张忠孝等为前锋进攻虎牢。由于封常清临时招募的兵素质实在有限,因此是连续战败,十二日,叛军就攻进了洛阳城。
也就是说,从十一月初九安禄山正式起兵到十二月十二日叛军进入洛阳城,安禄山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大唐的东都,由此可见中原的空虚,玄宗被动应对的无力。
封常清在战败之后就只能率残兵前往陕投靠高仙芝。
洛阳被攻克之后,京师长安的压力也随之倍增。
总之,安禄山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攻克东都洛阳不仅是因为边军的战斗力强,更是因为他掌握了主动权,而玄宗却因为对主动权的放弃从而是每一步都被动应对,直至局面彻底崩溃。
可见,掌握主动权对于战争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