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锅了!家家都用的金龙鱼,竟然不是中国企业?真相颠覆认知

11月26日,“金龙鱼正遭遇‘多事之秋’”这条消息毫无意外地冲上了头条热榜。

可能有人会疑惑,一个卖油卖米的品牌,怎么就突然成了热点焦点?

但只要你走进家里的厨房,拉开橱柜看看,大概率就能找到金龙鱼的身影。

要么是一桶金黄的食用油,要么是一袋雪白的大米。

对咱们中国人来说,金龙鱼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品牌,更像是刻在日常饮食里的“老熟人”。

可就是这个家家户户都很熟悉的品牌,最近却因为一连串的问题,让大家重新审视起它来。

先说说咱们对金龙鱼的“固有印象”。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过金龙鱼的名字,太多中国家庭的餐桌上,都离不开它家的产品。去超市买菜,粮油区最显眼的位置肯定有金龙鱼;逢年过节银行搞存款活动,赠送的油和米十有八九也是金龙鱼;就连单位发福利,金龙鱼的礼盒也是常客。

大家愿意选它,理由也很实在:一是大品牌,看着就靠谱;二是价格亲民,一桶5升的食用油几十块,一袋10斤的大米也才几十块,普通家庭都能消费得起。

也正是因为金龙鱼在咱们生活里出现的频率太高了,高到让很多中国老百姓想都没想就觉得:“金龙鱼肯定是中国企业啊,要么是国企,要么是民企,反正就是咱们自己的牌子。”

这种认知太普遍了,毕竟谁会去深究一瓶天天用的油、一袋顿顿吃的米,背后的资本到底是谁呢?

但这次的热点,恰恰就戳破了这个“常识性误解”,金龙鱼,其实是外资控股企业。

咱们先把金龙鱼的“家底”捋清楚。

金龙鱼的运营主体叫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光听这个全称,是不是就觉得“很中国”?

而且它的注册地和总部都在上海,生产基地也遍布咱们国内各个省份,从东北的大米种植基地到南方的油料加工厂区,产业链的根基本来就扎在中国。

但关键在于“控股方”,它的控股股东是新加坡的丰益国际有限公司。

简单来说,就是资本层面由新加坡企业掌控,但整个公司的运营、生产、销售,几乎全在中国。

金龙鱼的“版图”远比咱们想象的大得多。

咱们平时熟悉的,只是印着“金龙鱼”字样的大米、食用油、面粉这些核心产品,但实际上,益海嘉里旗下藏着一大堆独立子品牌,每个都有自己的包装和标识,不仔细查根本不知道它们是“一家人”。

就说厨房里的常见品,胡姬花花生油是不是很多人爱用?欧丽薇兰橄榄油是不是觉得挺高端?还有香满园的米面、元宝的粮油、丸庄的酱油,甚至连洁劲100洗洁精,都是金龙鱼家族的成员。

这次金龙鱼被推上风口浪尖,除了“外资控股”的身份曝光,还和之前的一件事有关。

2024年的矿物油油罐车混装食用油事件。

当时虽然金龙鱼本身没有被监管部门处罚,但有网民扒出,涉事的油罐车曾经在益海嘉里的工厂卸过货。

这一下就点燃了大家的情绪,不少人开始质疑:“外资控股的企业,食品安全能靠得住吗?”“是不是因为背后是外国资本,所以管理上有漏洞?”甚至有人直接喊出“抵制金龙鱼”的口号,觉得既然是新加坡控股的,咱们就该支持纯国产的品牌。

面对这些质疑和声音,我想先问问大家:咱们真的搞清楚金龙鱼到底“属于谁”了吗?

说它是新加坡企业吧,它的总部在上海,生产基地在中国,员工几乎全是中国人,97%的收入来自中国,日常经营完全遵循中国的法律法规,连交税都是交给中国政府。

说它是中国企业吧,资本控制权又在新加坡丰益国际手里,从股权结构上来说确实是外资控股。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同样引发热议的安世半导体,它的注册地和主要运营都在荷兰,但控股公司是中国企业,属于中国资本控股的跨国企业。

而金龙鱼正好反过来,是外资控股但高度本土化运营的企业。

那问题来了,一个在咱们国家赚着钱、雇着咱们国人、交着咱们税款的企业,就因为资本来自国外,就要被贴上“外国企业”的标签然后抵制吗?

我觉得这种想法太偏激了,也太不理性了。咱们先算一笔“经济账”:金龙鱼在国内有多少个生产基地?

上百个!它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好几万个!

这些岗位背后,是好几万个中国家庭的生计。它每年给国家交多少税?那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些税款最终会用在咱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上。

如果盲目抵制,最先受影响的是谁?是那些在金龙鱼工厂上班的工人,是靠金龙鱼产品批发零售谋生的商贩,甚至是持有金龙鱼股票的普通股民,毕竟作为上市公司,股价波动会直接影响股东收益。

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次的油罐车混装事件,确实暴露了问题,但咱们得搞清楚问题出在哪。监管部门已经调查过,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金龙鱼的产品本身有质量问题,涉事的核心是油罐车运输和流通环节的漏洞。说白了,是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污染风险,而不是金龙鱼生产环节出了岔子。

咱们要抵制的,应该是监管环节的漏洞、是不良运输商的违规操作,而不是一个合规经营的企业。

如果因为一次运输环节的问题,就把矛头指向企业本身,甚至上升到“外资就不可靠”的层面,那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其实说到底,大家对金龙鱼“身份”的纠结,本质上是对国产品牌的热爱和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种心情我完全能理解。

谁不希望咱们自己的品牌能做大做强,能占据市场主流呢?

但热爱国产品牌,不代表就要盲目排斥外资控股但本土化运营的企业。

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流动、跨国经营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判断一个企业好不好,关键看它是不是合规经营、是不是对社会有贡献、是不是对消费者负责任,而不是单纯看它的资本来自哪个国家。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家现在用的是金龙鱼的产品吗?知道它是外资控股企业后,你会改变选择吗?你觉得判断一个企业好不好,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美食   中国企业   认知   真相   中国   外资   新加坡   资本   企业   油罐车   品牌   食用油   大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