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到朝阳门,仅隔北京东二环斜对望,58岁的侯启军却走了整整30年石油路。他身后是年营收29319.56亿元的中国制造业榜首企业,面前则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惊涛骇浪。
2025年9月,两份重量级榜单相继发布,将中石化推上头条。9月20日发布的“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29319.56亿元营收稳坐“头把交椅”。
此前的9月15日,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中石化以同样营收位列第三。 而在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石化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六,营收高达407,490.1百万美元。
侯启军是山东章丘人,1966年11月出生。 山东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厚重的儒家文化,更是中国能源行业众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摇篮。
1984年,侯启军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与勘查专业,这一选择,既符合当时国家能源建设的需要,也为他日后在石油行业的深耕埋下了伏笔。
大学毕业后,侯启军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而是直接奔赴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大庆油田,从一名基层技术员做起。
在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的勘探实践中,他推动多项技术突破,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关键支持。这段经历,让他对石油勘探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也磨炼了他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
侯启军的职业生涯与大庆油田紧密相连。2000年8月,他出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地质师、董事、总经理助理,开始了从技术专家向管理者的转型。
两年后,他升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在大庆油田期间,侯启军紧紧围绕“精细勘探、效益开发”理念,推动大庆油田在资源接替压力下实现稳产。
这段时间,他形成了注重实践、数据驱动决策的管理风格,这一特质在他后续的职业生涯中愈发鲜明。
2004年10月,侯启军迎来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调任吉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在吉林油田,他带领团队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领域取得突破,使吉林油田实现产量稳增长,成为中石油增产的重要力量。
这一时期,侯启军的管理智慧开始显现——他善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找到技术突破点,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效益。
2011年9月,侯启军告别了工作20多年的油田一线,调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这标志着他从油田管理者向集团战略管理者的转变。
在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期间,他推动了多项管网优化项目。针对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但管网覆盖不足的矛盾,他围绕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的运营模式,
推动中石油与中石化、中海油在管网领域的合作。这一举措显示了他跳出企业边界的格局智慧,为后续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积累了经验。
2013年11月,侯启军出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总经理。 这一职位让他能够从全局视角审视整个能源产业链,为他日后担任更高层次的管理职务奠定了基础。
2017年3月,侯启军升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并兼任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这一时期,他推动中石油在页岩气等领域的勘探开发,
2020年,中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1304亿立方米,同比净增116亿立方米,创历史最大增幅。
2019年,侯启军迎来职业生涯的又一重要转折点。当年7月,他被任命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筹备组副组长。这家新成立的央企,肩负着中国油气体制改革的重任。
此前,国内油气管道长期由“三桶油”分头运营,存在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国家管网集团的使命就是打破垄断,实现管网设施的独立运营与公平开放。
侯启军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他推动了国家管网集团的资产划拨与过渡运营,实现了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管网资产整合。
一位改革专家表示:“侯启军在国家管网的工作,体现了技术专家在改革中的独特价值。他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够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落地。”
2020年10月,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原分属于三大石油公司的相关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资产,标志着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这一成就展现了侯启军处理复杂组织变革的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能源行业的地位。
2021年7月,侯启军重返中石油,出任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这一时期,全球能源行业正面临深刻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企业加速绿色转型,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国际油价波动加剧。
在中石油近4年间,侯启军推动公司制定了 “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
他推动了多项新能源项目,包括风光电制氢、地热能开发等,并推动中石油在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的技术研发。
2024年中石油国内油气勘探在重点盆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重要发现,全年油气当量产量达2.4亿吨,同比增长2.2%。
同时,侯启军注重国际化布局。他推动中石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参与多个海外油气项目。2024年,中石油海外权益产量达1.06亿吨,同比增3.9%,全球资源获取能力显著提升。
2025年6月,侯启军调任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 这一任命正值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期。
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平台期,天然气需求将在2040年前后见顶。在此背景下,中石化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侯启军的前任马永生在中石化期间,提出了力争在“十四五”末,建成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年减排二氧化碳达到1000万吨以上,并推动公司在绿氢炼化、地热能开发等领域布局。
侯启军接任后,如何延续这一战略,同时应对新能源技术的冲击,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外界看来,侯启军接任后,中石化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中石化炼化业务占比高,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速低碳转型,需在技术路线、投资节奏上精准把控。
二是氢能、生物燃料等新兴领域仍处于培育期,中石化需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避免过度依赖补贴。
三是在全球能源格局重构背景下,中石化需平衡海外投资风险与收益,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上任后,侯启军的行动可谓“持重”而有序。上任三个月,侯启军最多的活动是“调研”。在时间上,7月和9月各有三次,8月两次;在空间上,近在北京天津,远到新疆香港;
在属性上,调研的企业类型既有油气生产,又有炼油化工,还有科研单位。除了调研,就是会见。调研途中,他会见山东、江西的党政主要负责人;
在北京,他会见了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张伟——这是他的老上级;同样在北京,他还会见了哈萨克斯坦、沙特、科威特能源企业的领导人。
7月15日,侯启军主持了中国石化集团上半年的经济活动分析会。 尽管是半道入职,但他必须快速了解公司运营情况,为制定“十五五”规划做准备。
8月,这位中石化的新领导,为中石化的新员工,讲授了入职第一课。......
侯启军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拥有30余年工作经验,此次调整也让他成为“三桶油”中任职经历最为丰富的一把手,涵盖了中石油、国家管网和中石化三大能源集团。
从管理风格来看,侯启军强调安全与稳定。 无论是在基层调研还是在集团会议,侯启军多次提及安全,并要求“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问责”。
他明确要求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强国内供应保障能力,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
同时,侯启军重视创新与合作。 在胜利油田,他详细考察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现场应用情况;在九江石化,他重申要“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
在中石化年中工作会上,侯启军把“加快推动数智化转型”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为谋划“十五五”的重点任务。
对于中石化的未来发展,侯启军强调必须坚持对标对表国家战略、稳中求进、系统思维、创新驱动和实事求是。他提出要“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甚至 “提前布局‘未来竞技场’”。
2025年8月21日下午,中国石化公告,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选举侯启军为公司董事长。
站在北京朝阳门中石化总部大楼的办公室里,侯启军目光所及,是整个中国能源产业的转型之路。
他身后是大庆油田的石油灯火、国家管网的纵横千里、中石油的稳产高产;面前则是中石化这座炼化巨舰的转型航向。
两条迥异的职业曲线,在这个节点交汇——一条是专业线,从技术员到教授级高工;一条是管理线,从油田副总师到央企董事长。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