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甩出王炸!兰博基尼大将带刀归降,小米汽车把BBA按地上摩擦

当奔驰高管在董事会上摔碎第17个咖啡杯时,雷军正在慕尼黑研发中心给新招来的兰博基尼设计师递雪茄——这位设计过Temerario的大神,现在的工牌上写着"小米德国外饰总监"。更扎心的是,隔壁宝马总部的停车场里,三辆挂着"小米测试车"牌照的SU7 Ultra正对着宝马大厦闪大灯,活像在说:"哥几个,窗户该擦擦了,都看不清你们慌成啥样了。"

这不是段子,是2025年汽车圈最魔幻的现实:一边是BBA集体"渡劫"——奔驰二季度净利润暴跌69%,宝马营收下滑8%,奥迪中国区总裁在发布会上念销量数据时声音都在抖;另一边是小米汽车"坐着火箭上天"——首款车SU7 15个月交付30万辆,SUV车型YU7 18小时订单24万台,上周营收35亿,直接把小米手机业务甩在身后。最狠的是雷军手里的"挖人机"还在高速运转:刚从兰博基尼薅来首席外饰设计师Fabian,又把宝马干了23年的"底盘教父"迪特里希请出山,连特斯拉Model Y空气动力学负责人都带着公式跳槽过来。

这哪是造车?这是雷军带着一群"汽车圈复仇者联盟",把传统豪华品牌的祖坟给刨了——哦不,是把他们最值钱的"大脑"都挖过来,然后用互联网的铲子,在新能源赛道上铲出一条通往千亿帝国的康庄大道。

一、"挖人"的真相:不是雷军有钱,是BBA给不了"造神权"

当网友还在猜"小米给兰博基尼设计师开了多少年薪"时,Fabian在领英上发了条动态:"终于不用在设计图上画第28版‘家族式进气格栅’了。"下面配了张他在小米办公室的照片,桌上摆着SU7 L的草图——车头比现款SU7长了12厘米,溜背角度直接抄了Temerario的作业。

这才是雷军挖人的终极密码:传统豪华品牌的设计师,早就活成了"戴着镣铐跳舞的囚徒"。兰博基尼的设计师想给新车加个隐藏式门把手?不行,得保留"蛮牛"的肌肉感;宝马的工程师想把i3的续航提到800公里?不行,得给燃油车部门留口饭吃。就像奔驰的设计师吐槽的:"我去年提交的电动车设计稿,被董事会打回来11次,理由是‘太不像奔驰了’——可他们忘了,1900年奔驰第一辆车也没人说‘像奔驰’啊!"

但小米不一样。雷军给这些大神的不是支票,是"造神许可证"。Fabian来小米后,直接主导SU7 L的外饰设计,从车头灯到尾翼,连轮毂螺丝的角度都能自己拍板;宝马"底盘教父"迪特里希更爽,他带的团队负责小米全系车型的底盘调校,实验室里摆着12台不同版本的YU7,就为了测试"过减速带时后排乘客能不能端稳咖啡"。这种"我说了算"的自由,比多给200万年薪还诱人——毕竟对顶尖人才来说,这辈子能亲手定义一个汽车时代的符号,比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值钱多了。

更绝的是雷军的"挖人姿势"。他从不跟BBA正面抢人,专挑那些"怀才不遇"的主:Fabian在兰博基尼时,因为坚持用新能源设计语言被排挤;迪特里希在宝马想推"纯电底盘平台",被燃油车派骂"叛徒"。雷军就派猎头递话:"来小米,你搞砸了算我的,搞成了算你的——顺便说一句,我们慕尼黑研发中心离宝马总部3公里,上班路上能看见他们的旗杆。"这哪是挖人?这是给这些憋屈了半辈子的大神递了把"复仇的刀",让他们在小米的赛道上,把传统豪华品牌曾经对他们的"不认可",全变成销量数据上的"碾压"。


二、汽车反超手机:不是汽车太强,是手机行业早就"躺平"了

当小米汽车上周营收35亿的消息爆出来时,手机部门的老员工在内部群里发了个捂脸表情:"当年我们卖100万台手机才30亿营收,现在汽车卖1万台就超了,这班没法上了。"底下有人回:"知足吧,至少汽车部门还叫我们‘老大哥’——等明年他们营收超‘手机×AIoT’,我们可能得改叫‘汽车生态附属部门’。"

这事儿听着魔幻,其实早有预兆。手机行业现在啥样?高端市场被苹果掐着脖子,中端市场vivo、OPPO、荣耀打成一锅粥,低端市场红米自己跟自己卷。去年小米手机全球份额17%,看着还行,但每台手机净利润才150块,还不够汽车部门卖一辆SU7 Ultra的零头——人家一辆车毛利能到20%,相当于卖133台手机。更重要的是,手机市场天花板肉眼可见:全球一年就13亿台销量,小米就算再涨5个点,也就多卖6500万台,营收撑死多200亿;但汽车市场呢?中国一年3000万辆新能源车,小米现在才占1%,要是明年份额到5%,营收直接多2000亿——这赛道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雷军太懂这个道理了。当年小米做手机,是抓住功能机转智能机的风口;现在做汽车,是抓住燃油车转新能源车的风口。手机是"信息入口",汽车是"移动生活空间"——用户在手机上花的时间是每天3小时,在汽车上是1.5小时,但汽车能卖40万,手机只能卖4000,还能顺便卖车载冰箱、AR眼镜、自动驾驶服务。就像小米汽车用户调研显示的:买SU7的人里,62%会顺便买小米充电桩,45%买了车载KTV麦克风,28%直接把家里的空调换成了小米——这哪是卖车?这是用汽车当钩子,钓用户进小米生态的"大鱼塘"。

手机部门现在的心态,跟当年PC部门看手机部门一样。2010年小米刚做手机时,PC部门(那会儿还叫"小米盒子团队")觉得"手机能有啥前途";现在手机部门看着汽车部门,估计也是同款迷茫。但雷军早就把话挑明了:"手机是小米的过去,汽车是小米的未来——不是说手机不重要,是未来十年,定义科技公司实力的,是你能不能造出‘四个轮子的超级终端’。"

三、BBA的"黄昏":不是他们不行,是时代懒得等他们"睡醒"

奔驰二季度净利润暴跌69%的财报出来那天,有网友翻出十年前的新闻:2015年奔驰CEO在上海车展上说"中国电动车就是个笑话"。现在回头看,这笑话可能有点太长了——长到奔驰自己都笑不出来了。

传统豪华品牌现在的困境,根本不是"造不出好车",是"转不过弯来"。就像诺基亚当年不是造不出智能机,是舍不得Symbian系统的既得利益;柯达不是造不出数码相机,是胶卷部门的利润太高。BBA现在也一样:奔驰2025年还在推燃油车改款,宝马的电动车平台跟燃油车平台共用,奥迪的自动驾驶团队一半人还在研究"如何让燃油车更智能"。这种"左手打右手"的操作,碰上小米这种"纯电动原生玩家",就像拿着诺基亚砸iPhone——不是不努力,是武器代差太大。

更扎心的是人才流失。BBA最值钱的不是工厂,是那些懂豪华、懂性能、懂用户体验的"老炮儿"。现在这些人被小米挖走,等于把BBA的"武功秘籍"给抄了。兰博基尼设计师去了小米,以后小米的车会越来越"超跑范儿";宝马底盘专家去了小米,以后小米的车开起来会越来越"德系稳";特斯拉空气动力学大神去了小米,以后小米的车风阻系数能卷到0.19——这些都是BBA压箱底的本事,现在成了小米的"常规操作"。

前段时间有个段子:奔驰工程师跳槽到小米后,第一次参加研发会议就懵了——以前在奔驰,改个车灯要走12道审批,现在在小米,雷军当场拍板:"就按你说的做,下周出原型件。"他感慨:"在奔驰我是‘螺丝钉’,在小米我是‘发动机’——这感觉,比拿年终奖还爽。"

四、雷军的"赌徒式清醒":不造车,小米早晚成"第二个诺基亚"

雷军当年决定造车时,董事会吵翻了。有人说:"我们手机做得好好的,为啥要去碰汽车这个‘吞金兽’?"雷军回了句:"当年诺基亚也觉得‘手机做得好好的’。"

这话戳中了所有大公司的命门:时代变了,你不变,就等着被淘汰。IBM错过PC,惠普错过手机,摩托罗拉错过智能机,诺基亚错过安卓——这些巨头不是不优秀,是太沉迷于"过去的成功",忘了问自己:"十年后用户还需要我现在的产品吗?"

雷军太懂这个逻辑了。他创业30年,从金山到卓越网,从小米手机到小米汽车,每次都是在"舒适区边缘跳悬崖"。做手机时,大家说"中国做不出高端机",他做了小米12 Ultra;做汽车时,大家说"新势力活不过三年",他投300亿建工厂、挖人才、搞研发。现在回头看,要是小米不造车,手机业务就算再牛,五年后可能就跟现在的PC业务一样——成了"生态附属品",利润率越来越低,话语权越来越小。

现在的小米汽车,根本不是"小米的新业务",是雷军给小米买的"船票"——一张通往"智能移动时代"的船票。手机是"信息终端",汽车是"出行终端",未来还有机器人、AR眼镜……这些终端用小米生态连起来,就成了"用户离不开的生活方式"。就像买SU7的用户,手机是小米14 Ultra,手表是小米Watch Ultra,家里是小米智能家居,现在汽车也成了小米的——以后他换手机不会换苹果,换手表不会换华为,换车更不会换BBA,因为"换一个就等于打破整个生态"。

这种"生态粘性",才是雷军最狠的棋。BBA现在还在拼"发动机马力""真皮座椅",小米已经在拼"用户在车里能不能用语音控制家里的空调""手机和车机能不能无缝切换游戏"。就像网友说的:"BBA卖的是车,小米卖的是‘移动的小米之家’——你买的不是交通工具,是一整套生活解决方案。"

结尾:

当Fabian在慕尼黑研发中心画完SU7 L的最后一笔时,窗外宝马总部的灯光已经灭了——据说那天宝马董事会开到凌晨,议题是"如何应对小米汽车的挖人攻势"。

而雷军正在北京总部跟汽车团队开庆功会,大屏幕上放着YU7的交付数据:18小时24万台订单。他举起酒杯:"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要让BBA知道,什么叫‘后来者居上’。"

这场景,像极了2010年小米手机发布会上,雷军说"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当时没人信,现在大家信了。

或许几年后再回头看,2025年不是小米汽车的起点,是传统汽车时代的"终点哨"。而雷军挖来的那些兰博基尼、宝马、特斯拉的大神,不是"叛徒",是"时代的摆渡人"——他们带着传统豪华品牌的精华,登上了小米这艘开往未来的船。

至于BBA?可能就像当年的诺基亚,在博物馆里留下一句:"我们没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而雷军,大概会在小米汽车第100万辆交付时,对着镜头说:"你看,我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前提是,你得先敢从悬崖上跳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财经   小米   大将   摩擦   地上   汽车   雷军   手机   宝马   部门   诺基亚   大神   燃油   用户   设计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