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天塌了,不让老人接送孩子,这让家长咋办。近日,广州南沙区一所小学发布的一则“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需要家长高度重视”,并建议“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不要接送学生”。这通知一出,迅速引发舆论。
↑资料图。图据华商报
对此,南沙区教育局回应称,此举并非强制要求,而是提醒家长谨慎评估老人身体条件,确保接送安全。不过,很多家长却炸锅了。有家长调侃道:“我要是有条件亲自去接送孩子,还用得着劳烦老人家吗?”谁愿意看着自己的老母亲老父亲挺着颤颤巍巍的身体去接送孩子?还有家长表示,“请假去接孩子,一次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单位肯定有意见,影响考勤绩效工资事小,搞不好连工作都丢了。难不成真要我们两口子其中一个辞职?房贷谁还?谁来养家?”
现在的情况就是学校说这是为了安全,家长们却说这是"何不食肉糜"。说实话,校方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确实有老人身体不好,在接送途中出过意外;也确实有老人图省事,不按交通规则来,差点出点事。据交警部门统计,老年人接送孩子时因行动迟缓、反应力下降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逐年上升。换个角度想,学校担心安全,本身没有错。
从治理逻辑看,学校作为未成年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将安全关切延伸至上下学环节,体现了对学生安全的重视。但问题在于,这种责任的延伸是否越界?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不仅需要“风险意识”,更需要“系统思维”——安全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禁止”某类群体参与,而应通过完善交通设施、优化接送流程、加强安全教育等系统性措施降低风险。
而校方回应说只是提醒,不是强制。但是仅仅说“误解了我们的好意”,远远不够。真正让家长不满的,是这种提醒背后没有配套措施。安全问题不能靠一句话来解决,而要靠整个社会的制度兜底。
学校和社区可以联手做一些培训,给老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急救常识,让他们真的能应对突发情况。再往大了说,也可以提高校车线路覆盖率,托管服务的质量要跟上。毕竟,保护孩子的安全,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学校放下“禁令思维”,社会补上“服务短板”,家庭做好“科学规划”,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个孩子安全回家的初心。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