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原文:The 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burden of cancer,1990-2023,with forecasts to 205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3,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1635-6
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领导的一项全球性研究发出严峻警告:人类正面临史无前例的癌症负担危机。这项发表在《柳叶刀》期刊上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可能达到3050万例,较2023年的1850万例激增61%,而死亡人数更可能从目前的1040万飙升至1860万,增幅高达75%。
这一预测基于对204个国家和地区、47种癌症类型长达33年的系统性分析,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癌症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死亡人数的增长幅度预计将达到91%,远超高收入国家的43%。
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癌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死因。在新发病例中,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位居前三,而在致死率方面,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则是最主要的"杀手"。更为严重的是,全球58%的新发病例和66%的癌症死亡都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老龄化与生活方式双重驱动
人口老龄化被认为是推动癌症负担急剧上升的主要因素。联合国人口司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从2023年的10%上升到2050年的16%。随着年龄增长,细胞DNA修复能力下降,致癌基因突变积累,使得癌症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
同时,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在加剧这一趋势。研究发现,2023年全球约42%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其中吸烟仍然是首要威胁。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有超过13亿烟草使用者,每年因烟草使用导致的死亡超过800万人,其中约三分之一死于癌症。
除了传统的吸烟、饮酒等风险因素外,肥胖、不健康饮食模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超重和肥胖与至少13种不同类型的癌症相关,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肝癌等。全球肥胖人口已从1975年的1.05亿增加到2022年的8.9亿,这一趋势直接推高了相关癌症的发病风险。
2023年全球癌症负担(图:论文截图)
地区差异凸显健康不平等
这项研究最令人关注的发现之一是癌症负担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的巨大差异。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不仅承担了更高比例的癌症负担,其增长速度也远超发达国家。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低收入国家每万人拥有的放射治疗设备数量不足高收入国家的十分之一,而早期筛查项目的覆盖率更是相差悬殊。其次是预防措施的实施差距,包括疫苗接种率、烟草控制政策执行力度等方面的不足。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癌症负担尤其沉重。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00万,死亡病例约240万,均位居世界首位。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居榜首。
2050年全球癌症负担预测(图:论文截图) 2050年全球癌症负担预测(图:论文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癌症发病模式呈现出独特的特征,既有发达国家常见的生活方式相关癌症,如肺癌、结直肠癌,也有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感染相关癌症,如胃癌、肝癌。这种"双重负担"使得中国在癌症防控方面面临更大挑战。
预防策略的紧迫性
面对如此严峻的预测,研究者们强调,现有的癌症防控措施远不足以应对未来挑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到2030年将30-70岁人群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但按照目前趋势,癌症死亡率的下降幅度仅为6.5%,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图:世卫组织报告截图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估计,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已知的致癌风险因素,全球约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这为政策制定者指明了方向:加强一级预防措施,包括更严格的烟草控制政策、推广健康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减少有害饮酒以及针对致癌病毒的疫苗接种等。
以宫颈癌为例,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广泛接种已在多个国家显示出显著效果。澳大利亚自2007年实施HPV疫苗接种计划以来,25岁以下女性的高级别宫颈病变发病率下降了超过75%。世界卫生组织已制定了到2030年消除宫颈癌的全球策略,包括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女性在35岁和45岁时接受高效筛查等具体目标。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大多数癌症在早期阶段的五年生存率都显著高于晚期。以乳腺癌为例,早期发现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9%,而转移性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仅为27%。然而,在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项目和诊断设备,大量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
技术创新正为癌症防控带来新的希望。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已显示出超越人类专家的诊断准确率,液体活检技术有望实现更早期、更便捷的癌症检测,而精准医疗的发展则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这些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仍面临巨大挑战。成本、技术准入、医疗基础设施等因素都可能加剧现有的健康不平等。因此,国际合作和技术转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确保创新成果能够惠及全球患者。
这项研究为全球卫生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如不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行动,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癌症危机。只有通过加强预防、改善早诊早治、推动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为人类健康福祉奠定坚实基础。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