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在芯片和光刻机这事儿上,看起来挺淡定的,西方制裁闹得沸沸扬扬,可他们好像没当回事儿。说到底,这跟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和需求有直接关系。2022年2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全面制裁,半导体领域是重灾区,美国和欧盟禁止出口先进芯片和制造设备。俄罗斯的进口芯片总量从2021年的25亿美元左右掉到2022年的15亿美元,主要靠亚洲渠道转手。
但俄罗斯没慌,主要因为他们的芯片需求本来就不大。全球半导体市场里,俄罗斯的采购占比只有0.1%,这数据来自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基本可以忽略。想想看,一个国家如果不需要那么多芯片,自然就不怕别人断供。俄罗斯的民用制造业规模小,几乎没啥本土手机品牌,汽车和家电多是整机进口,不用单独买芯片。制裁前,俄罗斯汽车主要从欧美来,制裁后,大街上全是来自中国的品牌,货运卡车市场九成以上是中国货。

这不是俄罗斯不会造车,而是他们的汽车设计还停留在机械时代,不需要太多电子系统。家用电器也一样,直接买成品,芯片只是里面的一小部分。俄罗斯人用不着像中国那样,每年生产亿级手机和千万级汽车,对芯片需求海量。中国有华为、小米这些品牌,制造业链条完整,一旦断供就得自己想办法突破技术壁垒。俄罗斯不一样,他们的轻工业发展不均衡,技术集中在军事和航天上,民用领域拉胯多年。
过去30年,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工业路径,重军工轻民生,没钱也没环境去大搞半导体。苏联时代,美苏都从真空电子管起步,美国转向晶体管集成电路,实现小型化。苏联担心核爆产生的电子脉冲会烧毁集成电路,就坚持电子管路径。这想法没错,但世界没打核战,集成电路却越发先进,导致苏联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到俄罗斯时代,追赶更难。市场经济转型后,国内资本没兴趣投半导体,因为需求有限。结果就是,俄罗斯在芯片上没脖子可卡,美国想卡也卡不住。

俄罗斯的军事领域是另一个故事,他们不靠高端芯片也能维持运转。导弹和防空系统用模拟电路替代数字芯片,比如相控阵雷达里装他激晶体振荡器,体积大点但功能够用。俄罗斯的武器设计原则是性能达标就行,不追求最先进。美国靠芯片算力推动武器进步,俄罗斯走另一条路,成本高但能解决问题。这些技术从苏联时代就积累下来,黑科技不少,但没法产业化,更不适合民用。
2024年,俄罗斯的半导体进口成本翻倍,但总量小,没影响大局。制裁下,他们通过第三方国家如中国、马来西亚转运芯片,绕过直接禁令。贸易数据显示,俄罗斯从欧盟买的芯片和半导体,通过第三国流入,避免了直接断供。俄罗斯的GDP在2024年还增长了3.6%,经济没崩溃。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担心?像印度或非洲国家,没发达电子产业,芯片需求微弱。印度有软件强,但硬件制造业小,手机多是组装进口部件。

非洲国家更不用说,工业基础弱,买成品就行,不用操心光刻机。全球芯片战是经济战,有需求有技术的国家才卷入。中国特殊,因为制造业全球领先,出口规模上万亿元,技术霸权直接威胁经济。美国要保持垄断,就卡中国脖子。俄罗斯没这需求,也没技术,掺和不进来。俄罗斯人感受不到半导体时代的影响,他们直接进口工业成品,芯片只是环节之一。没有成熟产品制造体系,就没必要大批量进口芯片。
俄罗斯最近在芯片国产化上动静不小,但起点低,进展慢。2023年,他们和白俄罗斯合作,组装出首台国产光刻机,支持350纳米工艺。2024年7月,政府批准2400亿卢布预算,投到110个研发项目上,目标到2030年替换70%外国半导体设备。2025年3月,这台光刻机在莫斯科附近工厂测试成功,用于8英寸硅片加工。4月,报告显示130纳米工艺进入稳定阶段,每月产量几千片。9月,俄罗斯科学院公布2026到2037年的极紫外光刻路线图,从40纳米起步,到2037年推到10纳米以下。

他们避开ASML的架构,用氙基光源替代,计划支持从65纳米到9纳米的工艺。10月,新工厂在圣彼得堡和喀山开工,2026年投产,还开发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培训上千工程师。俄罗斯预计到2027年量产28纳米芯片,2030年到14纳米。这些计划听起来雄心勃勃,但现实差距大。目前俄罗斯的芯片制程还在130纳米徘徊,全球主流是5纳米甚至2纳米。美国和台湾领先太多,俄罗斯的路线图被外界评为不切实际。制裁确实让俄罗斯付出代价,芯片价格涨到战前的两倍,靠走私和转口维持。
但军事生产没停,2025年计划造633枚导弹,用本土芯片支持。俄罗斯的半导体市场2025年预计收入20.3亿美元,到2033年增长到179亿美元,年增长率8.7%。这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军事需求,不是市场驱动。相比中国,中国芯片发展快,因为内部竞争激烈,人才储备大。俄罗斯的策略是特事特办,军事优先,民用其次。这种路径能保住底线,但没法赶超。全球竞争中,俄罗斯边缘化,专注自给自足。

其他国家不担心芯片断供,还有地缘因素。俄罗斯的气候冷,对低纳米芯片散热要求不高,高纳米芯片国际上随便买,中国就能造。俄罗斯不急着追最先进,够用就行。印度类似,芯片进口多,但没被卡脖子,因为没威胁美国霸权。美国制裁针对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国是头号目标。非洲国家工业不发达,芯片荒对他们影响小,买不到就用老设备凑合。
全球芯片供应紧张时,2021到2022年闹芯片荒,主要击中汽车和消费电子大国。小国小需求,自然不慌。俄罗斯的例子说明,芯片战不是所有国家的战。只有制造业大国才卷入漩涡。俄罗斯通过本土化和绕道进口,稳住阵脚。

未来,他们会加强和中国合作,深化供应链。制裁升级可能加剧,但俄罗斯的低需求模式让它们有缓冲。半导体冷战中,美国对华遏制是焦点,俄罗斯只是旁观者。俄罗斯的芯片之路挑战多,投资大回报慢,但他们没选择。其他国家不担心,因为没必要担心,没脖子或脖子粗,美国卡不着。
总的看,俄罗斯不担心断供,因为需求小、技术路径不同、进口渠道活。其他国家类似,没制造业压力,就不怕。芯片战是巨头游戏,小玩家旁观就好。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