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密集上市,A股被抛弃?关于A股上市,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一家公司想在A股上市背后究竟经历什么?都说A股上市难、门槛高,这门槛到底高在哪?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门道?

我特意请教了几位专注A股IPO的朋友,现在脑子里全是干货,咱们来聊聊。

要上市,首先得有一定规模的业务——比如营收十亿?这不算难,假设我们有个“小丽奶茶集团”,业务覆盖全球,考虑上市时摆在面前的选择主要有A股、港股、美股。

今天重点聊A股,先简单说区别:港股和美股更市场化,A股监管和审核更严格。

港股和美股的投资人以专业机构为主,研究能力、抗风险能力更强,交易所让市场自行筛选好公司,仅做流程化审核,没问题即可挂盘。

上市条件主要围绕财务指标(市值、利润、现金流等),例如香港主板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最近一年收益超5亿港元且市值超40亿港元等。

但港股、美股上市难在吸引投资人——专业机构不买账,就得退市。本质是“挂牌门槛低,市场筛选”的机制,这也是最近港股密集上市的原因。

A股的特点是散户多,专业筛选能力不足,若挂牌门槛过低,易有坏公司混水摸鱼割韭菜,扰乱市场秩序。

因此证监会希望在挂牌阶段就筛出问题公司,导致A股上市审核(无论证监会、交易所,主板或科创板)比港股、美股严格得多。

A股虽有明文上市标准(如科创板要求"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25%,或最近营收超3亿+研发费用达标"),但这只是最低门槛。

简言之,A股有“隐形的门”,比网站规定的显性门槛高得多,过了隐形门槛才可能上市成功。

既然A股上市这么难,为何还要选A股?直接原因是A股成交量远高于港股,平均有20%-30%的流动性溢价——同一家公司A/港股上市,A股估值普遍更高(当然不绝对,如宁德时代因海外需求旺盛,港股反而溢价)。

此外,A股上市“名片效应”更强——大家知道难,所以A股上市企业更被认可。

实际合作、融资贷款时,A股上市公司也更有优势。

接下来看A股上市具体流程和隐形门槛,一般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申报(准备上市材料,核心是招股说明书,提交交易所);

第二阶段:审核(交易所审核材料,有问题发问询函,公司回复,两轮通过后提交证监会注册,证监会再审通过后拿批文);

第三阶段:发行(定价、路演等,最终上市)。

公司考虑上市时会组建专家团:投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

律所负责搭建/拆除上市架构,会计师负责财务审计,投行责任最重——准备招股说明书、应对问询、找投资人路演卖股票,因此收费最高(律所/会计收募资额1%-3%,投行收5%-7%)。

招股说明书是关键材料,需涵盖公司业务、经营、法律架构、财务等信息(通常数百页),本质是一篇议论文——<论述公司为何适合A股上市>,需阐明业务符合国家战略、盈利能力良好、风险可控、法律财务合规。

证明“自己没问题”比“证明别人有问题”难得多,需全盘公开收入、消费、存款、股权结构等信息,让交易所和证监会感受诚意。

业务论证需说明:公司是做什么的?靠什么赚钱?现状如何?未来规划?融资用途是否真能推动业务增长(而非圈钱)

因此快消行业(如霸王茶姬、蜜雪冰城)难在A股上市——现金流充足,难论证融资用于业务拓展。

从2019年至今上交所数据看(统计1158家提交申请企业,647家成功上市),超2/3企业集中在四类行业:专业设备制造、医药制造、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生产需资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需资金)。

若公司在这些领域,离A股上市更近一步。

科创板上市核心要求是符合国家战略(上交所《暂行规定》明文要求)。企业需自证符合国家战略方向。

符合国家战略的企业审批极快

想包装成“硬科技”糊弄审核?难!审核要求详细说明专利技术是否实际应用于业务(技术来源、应用产品、研发/量产阶段等)。

除业务外,法律和财务是另外两大核心(律师和会计师负责)。

财务需证明收入正当(非关联交易造假),需说明大客户、供应商信息;法律需证明架构合规(大股东、实际控制股份需穿透到源头)。

所有提交信息需签字担责(投行保荐人、律师、会计师),出问题机构及个人连带担责——这也是注册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重点。

招股说明书中的"风险因素"章节需穷尽所有可能风险(市场趋势判断失误、技术人才流失、产品迭代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经营下滑、汇率变动、存货管理等),避免因未提示风险被追责。

所有材料准备完毕,投行内审后正式递交交易所,进入审核问询阶段(类似论文答辩)。交易所收材料后整理问题发企业(企业准备1-2月回复)。

从2019年至今上交所数据(按季度统计注册生效企业)看:2020年三季度上市企业达55家峰值,2023-2024年终止上市企业激增(2024年二季度89家终止),与"新国九条"推出时间点重合。

关于上市机制,A股正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型。核准制下证监会掌握生杀大权,审核不透明;注册制下材料由交易所审核,通过后提交证监会注册(证监会仅过目)。

虽A股注册制仍保留实质审核,但比核准制更透明——所有材料、问询、回复均在上交所网站公开。

若通过交易所和证监会审核拿到批文,还需路演(与机构投资人沟通定价),完成后即可上市。

国内资本市场近年从"壮大规模"转向"提升质量"(2024年新国九条提出):盈利好的公司需分红回馈投资人,盈利差的公司需退市,筛选健康企业。这也是2024年终止上市企业激增的重要原因。

以上就是A股上市背后的重重关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财经   密集   事儿   证监会   交易所   公司   企业   业务   门槛   投资人   材料   阶段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