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陆既白
编辑/世界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记得前几年爆火的小马云,当时的他因为长相酷似马云,一度在网络上爆火,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那如今流量已经过去,当时的小马云现状如何?


2015年之前,江西省吉安市延陂村的范小勤,名字远不如他的处境显眼。这个2008年出生的男孩,从记事起就跟着父母在贫困里打滚,全家五口人的日子,靠父亲单腿耕种的三亩薄田和每人每月180元的低保金勉强支撑。
父亲20岁时被竹叶青蛇咬伤,截肢后只剩一条腿能用力;母亲先天小儿麻痹,左眼被牛角戳瞎,连端碗都要扶着桌沿;奶奶老年痴呆,哥哥比他大不了几岁,四个需要照顾的人,压得这个家喘不过气。

《新京报》当年的探访里,范家土房的墙裂着缝,兄弟俩穿的衣服袖子短到露手腕,饭菜永远是咸菜配糙米饭。

他们从没上过幼儿园,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村口闲逛,帮着捡点柴火。有村民回忆,小勤那时特别懂事,看到父亲扛锄头回来,会赶紧跑过去扶,可瘦小的身子连自己都站不稳。
谁也没料到,一张照片会彻底搅乱这个孩子的人生,2015年秋,一位返乡打工的村民偶然发现,小勤的眉眼、神态竟和马云惊人地相似。他掏出手机随手拍了张照片,配着“村里出了个小马云”的文字发到网上。

没几天,这张照片像长了翅膀,从地方论坛飞到全国热搜,连马云本人都转发调侃:“感觉自己像在照镜子。”
流量的海啸瞬间淹没了延陂村,最早来的是真心帮扶的人,送衣服、送食物,给兄弟俩凑学费;接着是举着手机的主播,架起设备就在范家土房门口直播,喊着“关爱贫困儿童”,转头就挂链接卖货;商家也闻风而来,提着礼品要请小勤去参加商业活动。

村干部被逼得在村口设岗登记,怕陌生人吓到孩子。可这根本挡不住汹涌的人潮,范家的土房成了网红打卡点,有人对着小勤拍照,有人拉着他模仿马云的动作,还有人塞给他几十块钱,让他喊“阿里巴巴”。
那时的小勤不懂什么是流量,只知道有人来就有肉吃,有新衣服穿。


2017年,河北老板刘长江带着“诚意”找到范家。他承诺带小勤去石家庄上学,给哥哥安排教育,还帮家里盖新房。
对常年吃不上饱饭的范家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他们没多想就答应了,把孩子的手交到了刘长江手里。
从踏上火车那一刻起,“范小勤”就被藏了起来,“小马总”正式上线,刘长江给小勤配了豪宅、豪车,还有专门的保姆照顾起居,社交账号由团队精心运营。

视频里的他穿着小西装,对着镜头熟练地喊:“哈喽大家好,我是小马云,我爱你们。” 资本的运作让他迅速站上更大的舞台。
他频繁参加综艺节目,在镜头前模仿马云的走路姿势,喊着“马云叔叔”,配合着编导设计的搞笑桥段,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商业活动上,他被众星捧月般推到C位,为品牌站台剪彩,出场费一次就抵得上范家几年的收入。
他还拍了几部低成本电影,演技生涩得连台词都念不连贯,但仅凭“小马云”的名号,影片就有了票房噱头。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一场他参与的商业活动,现场挤满了拍照的人,刘长江的团队忙着对接商家,小勤则像个提线木偶,被人指挥着摆姿势、说台词。
这场繁华里,没人真正关心小勤的成长。他的学业被彻底荒废,在石家庄的四年,认识的字不超过一百个,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明白。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化妆、表演、赶场,累了就靠在保姆怀里睡,醒了就对着镜头微笑,活在一个为他量身定制的虚假世界里。

有人借着他的流量发了财。表哥黄鑫龙专门拍小勤的日常短视频,三年就盖起三层小楼,买了宝马车,在村里风光无限;刘长江更是通过商业代言、影视合作赚得盆满钵满,公司估值一路飙升。
只有小勤,在日复一日的表演中渐渐迷失,智力发育停留在8岁,连基本的人际交往都成了问题,流量的保质期从来不长。随着小勤慢慢长大,他的五官长开了,和马云的相似度越来越低,网友的新鲜感也渐渐消退。

短视频平台的算法开始过滤他的内容,商家发现这个“网红”带不动货了,曾经门庭若市的“小马总”工作室,渐渐变得冷清。
2020年的一天,刘长江的团队以“小勤身体不适”为由,把12岁的他送回了延陂村。当汽车停在村口,小勤穿着不合身的西装,茫然地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土房,连怎么迈过门槛都忘了。


回到村里的小勤,成了“异类”。12岁的他身高只有1.4米,被专业机构鉴定为智力残疾三级。他不会系鞋带,不会认钱,不会自己洗澡,看到有人举手机就条件反射地喊:“大家好,我是小马云,给个红包。”
曾经在酒桌上被人劝酒的“小马总”,如今会在村口拦着过往的车辆,乞讨几块零花钱。有村民拍过视频,他穿着脏旧的衣服,蹲在路边啃馒头,有人问他想不想回石家庄,他摇摇头说:“那里的人不让我玩。”
他的遭遇被发到网上后,引发了全网的反思,《人民日报》评论称:“流量不能成为伤害孩子的武器,资本的逐利不能突破人性的底线。”

越来越多的人呼吁相关部门介入,给这个被流量毁掉的孩子一条出路, 转机出现在2025年。
江西永丰县民政、教育、司法三部门联合行动,认定范小勤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为他发放1980元补贴,还将他送入特教学校,这不是简单的救助,而是一场迟到的“纠错”,帮他把被打乱的人生拉回正轨,表哥黄新龙每月还给范家1万元,这在农村不算小数目。
特教学校的生活很规律。早上7点起床叠被子,8点跟着老师学认字,上午有康复训练,下午学扫地、洗衣服这些生活技能。

一开始小勤很不适应,上课坐不住,总想着对着老师的手机表演,老师就耐心陪着他,一点点教他适应普通人的生活。
2025年7月,有媒体去学校探访,拍下了让人欣慰的一幕,镜头里的小勤穿着干净的校服,头发剪得整整齐齐,正在和同学一起浇花,听到老师喊他名字,他笑着跑过来,虽然说话还有点结巴,但眼里有了孩子该有的光。
被问到“现在还火吗”,他仰着头说:“火啊,我2015年就火了。”接着又认真地说:“老师说,好好读书才能赚大钱,我要娶老婆,还要给哥哥介绍一个,”旁边的老师笑着补充,他现在能自己洗衣服了,还会帮着照顾比他小的同学。

范小勤的故事,不是个例,这些年,“小马云”“小杨幂”等网红孩童层出不穷,《法治日报》曾统计,我国每年有近千名儿童因“撞脸明星”“天赋异禀”被MCN机构签约,其中超过三成面临学业荒废、心理问题等困境。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相关部门出台规定,禁止MCN机构签约未成年人开展商业活动;学校、社区也加强了对困境儿童的帮扶,范小勤所在的特教学校,就有5个和他有相似经历的孩子,他们都在慢慢找回属于自己的童年。
现在的小勤,很少再被人叫“小马云”,老师和同学都喊他“小勤”,他会答应着跑过来,露出腼腆的笑容。

他或许永远不会像正常孩子一样聪明,但他终于不用再活在镜头下,不用再做资本的工具,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欢笑。
流量能造神,也能弃神,但人间的温暖从来不会缺席。对范小勤来说,最好的结局不是重新成为“网红”,而是被这个世界忘记“小马云”的身份,让他在烟火人间里,安安稳稳地长大,拥有一个普通人的幸福人生。这,才是对他最好的救赎。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