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间闲置小院落,为何能唤回大把年轻人?

8月21日上午十点,阳光照进小院,马艳菲推开工作室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和面、调色、捏制、发酵……在她手中,寻常的面团渐渐变成了一朵牡丹、一只灵动的鸟,甚至一个憨态可掬的“拉布布”,这些都是她引以为傲的花馍作品。

马艳非介绍“拉布布”花馍。

这间工作室由自家老宅改造而成。生完孩子后,马艳菲一度全职在家照料孩子,等孩子稍大,她开始尝试做私厨,2014年还专门赴胶东学习花馍技艺。前两年,她注意到巷子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租下闲置小院开店创业,才猛然意识到:“我家老宅不也正闲着吗?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

2024年5月,她的花馍工作室正式开业。如今她的花馍已在宁阳县小有名气。下一步,她希望带动身边更多宝妈一起创业,“让她们既照顾得了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半日闲”手作坊。

不远处的“半日闲”手作坊里,于海正在整理新到的皮具材料。他曾常年在外打工,如今选择回到家乡,在这条老巷中开启新事业。“这里房租不高,离城区近,交通方便,很适合慢节奏的手工体验。”他说。周末常有许多年轻人专程前来,一坐就是大半天,亲手制作皮包、银饰等,在时光缓慢流淌间感受手艺的温度。

李家巷、花园巷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文庙街道东关社区,大多数民居建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原住户陆续迁出,一度面临老旧空置率高、缺乏维护、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然而如今走在这条巷子里,耳边是轻快的音乐声,鼻尖飘过咖啡与烤面包的香气,墙上绘着鲜艳的彩绘,老宅纷纷变身为风格各异的小店——“了然茶社”中三五茶客闲谈,“1997”花艺美甲店飘出清香,“知行”共享自习室坐满备考的年轻人,“和平小院”夜间升起烧烤炊烟,“晴子家”蛋糕店飘出甜香……诸多新兴业态激活了整条巷弄的活力。

各种特色创意工坊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

这些改变并非偶然。近年来,当地街道与社区主动推进闲置宅院盘活计划,不仅系统统计可使用的院落,还投入资金进行房屋修缮、路面整修和环境美化,更通过低价租金和免费宣传吸引年轻创业者入驻。“这些都是双向选择,”文庙街道东关社区宣传委员宁超告诉记者,“我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他们带来创意和活力。”最近,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开展墙绘艺术创作,进一步打造街区吸引力。

不同于大拆大建的传统更新路径,李家巷、花园巷采取的是“微改造、精提升”的有机更新模式。既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和历史记忆,又植入新业态、新人群,使老巷在不失韵味的前提下焕发新生。

而这些小院的崛起,也折射出当下年轻人就业与生活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入乡创业,看重的是较低的生活成本、宽松的工作环境、亲近的人际关系和文化认同感。他们未必追求规模与速度,但更在意品质与体验,更注重生活方式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平衡。

彩绘墙。

正如马艳菲所说:“以前总觉得大城市才有机会,现在发现,家乡的老院子、老手艺同样能做成事业。”她和于海们都不再是他乡漂泊的打工者,而是回归本源的“家园创客”,他们以个人兴趣与技能为起点,以老街旧院为舞台,不仅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重新定义着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在路径。如今李家巷、花园巷已成为宁阳县新兴的消费聚集地和文旅打卡点。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向雨瑶 通讯员 李晓君 宋绪政 刘文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1

标签:财经   院落   大把   年轻人   宁阳县   小院   文庙   社区   创意   大众   街道   工作室   花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