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行业新闻的投资者会发现,多家协会机构联合发布倡议,上百家产业链企业共同抵制价格战,一场席卷全行业的反内卷行动正式展开。
部分头部企业的矿场投产与停产调整不断,期货交易所也已出手调控市场炒作行为,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方向迷茫。
不过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当前锂价水平下,厂商即便能够盈利,也仅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尚未触及政策调控的上限。
基于这一判断,锂电与光伏行业的周期向上反转,依然是具备可信度的投资逻辑。
当前锂电板块的市场热度,既源于反内卷趋势推动锂价上行,也受益于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的预期。
据央视财经消息,当下国内储能电芯需求非常旺盛,市场热度居高不下,头部电池企业订单量剧增,生产排期紧凑,目前订单已然排至明年。
储能需求的突然爆发,与近期一项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不久前,有关部门发布通知,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前置条件,这标志着强制配储政策正式退出。
此前几年,由于储能项目经济效益有限,企业主动建设意愿较低,国家只能通过政策要求上马光伏、风电项目时必须配套建设储能,即强制配储。
从表面看,取消强制配储似乎是利空信号,实际却恰恰相反。
近年来行业出现两大关键变化,共同推动储能项目具备了商业可行性。
一方面,随着绿电装机量持续增加及国内电力需求扩大,电价的波峰与波谷差价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储能技术快速进步,储能系统的每度电成本已下降超50%。
在这两大因素作用下,储能项目通过电价波谷时购电存储、波峰时售电套利,已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国家自然无需再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进。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的储能行业的爆发并非局限于中国,是呈现全球同步增长态势。
根本原因在于AI产业的高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用电大户,对稳定电力供应的需求急剧上升。以美国为例,数据中心耗电量激增已导致居民电费最高上涨25%。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反对者,提出通过大力发展核能解决电力问题,核电站建设周期漫长,等到完全建成投产,美国在AI领域的竞争优势恐已被中国超越。
因此,未来5至10年,光伏与储能结合的模式,大概率会成为美国应对电力短缺的核心方案。
还有一个重要消息,官方正式宣布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召开重要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不过该消息并未引发今日股市相关题材的炒作,主要原因是会议召开计划早有明确。
今年7月30日官方已发布通告,市场对此已有充分预期。
回顾历史规划与市场行情的关联可见,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场围绕消费升级逻辑展开炒作,食品饮料行业迎来大涨,也造就了贵州茅台的股价传奇。
十四五规划强调绿色发展,此后新能源车与光伏行业股票持续走强。
基于这一规律,十五五规划大概率会聚焦科技领域,AI与机器人有望成为重点方向,这一趋势在近两个月的市场行情中已有所体现。
这次官方通稿提及新质生产力,预计十五五规划中会对此作出更详细的表述。
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摩根大通最新发布的研报指出,在过去60年的经济扩张周期中,从未出现过当前这样的现象。
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开支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就业增长却几乎陷入停滞,投资未能有效带动就业。
这一现象与人工智能抢走人类饭碗的担忧高度契合。
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最终都会推动全人类消费需求的新一轮爆发。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纺织机、蒸汽火车与轮船的出现,让人类实现了穿衣自由与出行自由。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家电与汽车走进千家万户,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让电脑和手机成为工作生活的必需品。
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拉开序幕,哪些领域将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迎来爆发式增长,值得投资者深入思考。
储能产业链上游聚焦电池、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设备。
中游为系统集成环节,需整合电池、PCS、能源管理系统等部件。
下游则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三大应用场景。
当下,储能行业呈迅猛发展态势,主要受三大逻辑驱动。
政策的引导、技术的革新,加之市场需求的增长,共同为储能行业的快速前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政策层面,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储能全链条国际竞争力提升。
欧美市场则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推动储能本地化供应链建设。
技术迭代方面,磷酸铁锂电池因成本较低、循环寿命较长,已成为储能领域主流选择。
液冷温控、高压级联、固态电池等技术突破不断提升系统效率。
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等多元化技术路线也在并行发展。
需求端表现同样亮眼,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457.1吉瓦时(GWh),中国占比超60%。
海外户用储能与国内大型储能需求形成双轮驱动,头部企业订单已排至2026年。
在储能电池环节,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储能电芯龙头,大储市场份额超40%,2024年出货量占全球29.5%,同时绑定特斯拉、美国Fluence等海外核心客户,技术迭代速度持续领先行业。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技术实现显著降本,家庭储能全球市占率位居第一,国内积极布局光伏加储能一体化项目,海外市场在东南亚、欧洲实现重点突破。
亿纬锂能在大储电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的核心供应商,21700圆柱电池成功切入欧洲物流车辆领域,全球化渠道优势突出。
鹏辉能源的小储电芯深度绑定欧洲渠道,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89%,技术储备覆盖钠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
派能科技作为纯户储标的,在欧洲市场拥有显著品牌溢价,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超80%,毛利率达到32%。
关键部件领域隐藏着不少细分赛道隐形冠军。
锦浪科技从组串式逆变器业务延伸至储能领域,欧洲市场库存充足,技术可适配分布式储能,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超60%。
科士达凭借光储一体化渠道优势,户储代工业务快速放量,为某欧洲户储品牌代工的单吉瓦时(GWh)产能毛利率达到25%。
禾迈股份作为微逆龙头布局储能领域,新品即将放量,技术适配户用光伏加储能场景,2025年订单规模超30亿元。
金冠股份在电网侧调频储能项目领域造诣深厚,具备卓越的EPC能力。
所参与国内首个电网侧构网型储能项目,凭借显著的技术壁垒,彰显了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上海洗霸的固态电池电解质中试已落地,技术储备深厚,布局硫化物电解质、固态电池隔膜领域,2027年量产预期明确。
新兴技术领域的布局,决定了企业在下一代储能竞争中的地位。
翔丰华的硅碳负极应用于储能电池,可将循环寿命提升50%,适配钠离子电池、半固态电池,与国内头部电池厂建立合作。
华自科技身为储能EMS系统供应商,在电网协同控制领域独占鳌头。
所参与国内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所拥技术具备适配新型电力系统之能,彰显卓越实力。
智光电气实现高压级联储能技术突破,已应用于大工业场景,为某钢铁厂提供储能调峰方案后,该厂年节省电费超2000万元。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