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背叛祖国的人从来不会有好下场”
现在各个国家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大公司争夺的核心领域,扎克伯格也成立了超级智能实验室,但他却引发了一波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Meta不惜花高价挖走AI的8员大将,但是其中四位竟然都是华人,并且还是最关键的人物。
美国为何要这样做?4位关键华人这样赌真的值得吗?
想挖空AI需要几步?答案是一张几乎空白的支票,和一封来自扎克伯格的私人邮件。
一场科技史上最昂贵的“釜底抽薪”,正在硅谷悄然上演。
为了一雪前耻,扎克伯格这次把赌注全部压在了AI上。
他为这场战争准备了惊人的弹药:计划在2025年前,向AI基础设施砸下650亿美元。
这笔钱几乎等于再造一个巅峰时期的华为。
钱要花在刀刃上,首要目标是搭建一个让所有顶尖人才,都无法拒绝的“引力场”,到明年底数据中心将拥有130万块AI专用的顶级GPU,算力之雄厚,足以让任何研究员心动。
当然最直接的引力还是薪酬,年薪加签约金,数千万乃至一亿美元,这不再是坊间传闻,而是摆在台面上的价码。
甚至不惜以超150亿人民币的总价,直接收购了一家由28岁华人创立的AI公司,只为将其团队和技术路线完整地“移植”到自己体内。
这番豪赌很难不让人想起,他上一次的宏伟蓝图元宇宙,那个吞噬了超600亿美元却波澜不惊的项目,如今成了悬在Meta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一次是重蹈覆辙,还是惊天逆转?
这场战争的核心战利品,不是代码,不是专利而是人。
具体来说是7到8名从AI出走的核心研究员,其中至少四位是拥有清华、北大、浙大、中科大等顶尖学府背景的华人专家。
他们不是普通的工程师,在AI内部这些人是负责核心算法、模型优化、价值观对齐框架的“王牌”。
他们的离去,对任何一家AI公司而言,都无异于一次技术基因的大量流失,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内出血。
这并非孤例,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在全球最顶尖的AI研究人员中,华人面孔的占比高达47%。
从芯片巨头英伟达、AMD的华人CEO,到各大AI实验室里挑大梁的核心骨干,一股强大的华人力量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的走向。
吊诡的局面由此产生:中国拥有世界顶尖的AI人才培养体系,清华、北大等高校的研究实力已跻身全球前列,但我们却成了全球最大的人才输出国,而非人才流入国。
这形成了一个“本土培养,全球使用”的人才逆差,我们辛辛苦苦种好的果实,最后却被别人摘走了。
Meta的挖角,与其说是招聘,不如说是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
它的目的极其明确:与其花费数年时间从零开始追赶,不如直接“掏空”对手的大脑。
通过挖走对方的骨干团队,不仅能瞬间获得其核心技术路线,更能有效迟滞对手的研发进程。
这是一种典型的战略捷径,冷酷但高效。
为了确保“手术”成功,扎克伯格亲自上阵。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CEO,而是化身首席招聘官,亲自给候选人发送邮件,甚至邀请他们到自己的私人住宅里彻夜长谈。
当一家市值万亿美元公司的创始人,愿意用自己的时间为你一个人开启“绿色通道”,这种信号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抗拒的武器。
这场人才的争夺战,早已超越了企业范畴,美国有智库人士甚至公开发表言论,建议用“偷”走中国工程师的方式,来赢得未来的科技竞争。
当人才被提升到战略资产的高度,就注定会成为地缘政治棋盘上一枚关键的棋子。
巨头们不计成本的薪酬竞赛,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
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无数满怀激情的AI初创公司,他们既没有雄厚的资本,也没有海量的算力,面对巨头开出的天价支票,除了望洋兴叹,别无他法。
人才和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头部集中,行业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这股浪潮甚至早已溢出了科技圈。
汽车、金融、能源、地产这些看似传统的行业,如今也纷纷挥舞着钞票,加入了这场人才争夺战。
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程序员,而是能将AI与具体业务场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AI正在从一个前沿技术,变为所有行业的水和电。
视线转回国内,同样的“虹吸效应”也在上演。
北京、上海、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吸纳了全国绝大多数的AI人才和产业。
尽管地方政府推出了上千亿的产业基金、上亿元的项目补贴,甚至数百万元的购房补助,但依旧难以扭转人才向头部城市聚集的趋势,区域发展的失衡正在加剧。
任何一场技术革命,似乎都逃不过从狂热到理性的周期。
Meta们追逐的终极圣杯通用人工智能,在现阶段看来,依然像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科幻梦想。
支撑这场豪赌的,究竟是清晰可见的未来,还是资本市场不能戳破的泡沫?
无人知晓答案。
扎克伯格为首的科技巨擘们,正用真金白银将这场竞赛推向白热化,他们掀起的风暴,无疑在深刻地重塑着全球的科技版图。
在这场由资本、代码和野心构筑的棋局里,最终的胜负手,或许依然写在那些少数天才的个人选择上。
面对这场AI投资热潮,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技术革命都会经历从狂热到理性的过程。
Meta在元宇宙项目上已经投入了超过600亿美元,但收效甚微,也不知道这次的AI头次会不会重蹈覆辙。
国际间的人才流动也会产生地缘政治影响,当顶尖AI人才成为稀缺资源时候,各国或许都会加强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和保护。
对于美国抢人才还有什么想说?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证券时报2025-06-30《震惊业界!Meta、OpenAI突发:1亿美元抢人才!》
【2】每日经济新闻2025-07-01《疯狂!硅谷千万美元薪酬战开打!OpenAI被Meta一周挖走八员大将,直呼“被偷家”》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