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若英的爷爷刘咏尧,在法庭上判了老友吴石死刑。
判决书签字那一刻,钢笔把纸划破了,他用红笔在"立即执行"四个字下面画了三道线。
这三道线,成了他后半生的念念不忘。
从此以后,他每个月匿名给吴石的孩子寄150元生活费,一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

1926年,漳州战场硝烟刚散,刘咏尧站在军营里,看着吴石摊开一张军事地图。

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山川地形,兵力部署,全在纸上活了过来。
"你教我画地图,我教你骑马。"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两个军人的二十四年交情就从这儿开始了。
刘咏尧那时候还年轻,是黄埔一期最小的学员,才十七岁就谎报年龄混进军校。
他会打仗,会冲锋,可是绘制军事地图这种技术活儿,他不行。
吴石不一样,保定军校第三期炮兵科的状元,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成绩全是第一。
画地图对他来说,就像写字一样简单。
交换技能这事儿,在军营里很常见。你有本事,我有需要,大家互相学习。
可刘咏尧没想到,这一学就是一辈子的交情。

抗战爆发后,两人都在重庆。吴石搞情报,刘咏尧管人事。
有一次军事会议上,吴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在场的人都觉得这是撤退的托词。
刘咏尧站起来说:"此计虽缓,却能破敌。"
会后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帮吴石说话?
他说,因为吴石说的对。
后勤改革那次也是,兵站腐败,物资损耗严重,吴石写了份报告要求整改。
刘咏尧看完,直接联名上书,两个人的名字并排写在呈文上,一起递到了蒋介石面前。
1943年中秋,吴石五十岁那年,两人喝酒,月亮挂在窗外。
吴石端着酒杯说:"战争结束了,我就回福建老家种树,不打仗了,不搞这些了,就种树。"

刘咏尧笑:"你还真想得开。"
"想得开有什么用?做得到才算数。"
这句话,刘咏尧记了一辈子。后来每次站在桂花树下,他都会想起这个夜晚,想起吴石说要回福建种树的样子。
那时候谁也不知道,五十岁的吴石,只剩下七年可活了。

1950年,台北,蔡孝乾叛变了,吴石被抓了。
蒋介石把刘咏尧叫过去,让他组建特别军事法庭。三个人,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负责审理吴石案。

刘咏尧坐在审判席上,看着被押进来的吴石。
老友的肩章掉了,军装皱巴巴的,左眼肿成一条缝。可吴石站得笔直,像根松树。
这场审判,从一开始就是个局。
刘咏尧把案卷翻了一个月。一条条看,一页页查。吴石确实给解放军送了情报,这个事实改变不了。可送出去的那些情报,到底造成了多大损失?
他看到吴石家里的财产清单:十两黄金。
一半还寄给了阵亡将士的家属。
一个次长,手里就这点钱?
刘咏尧又看到吴石在狱中写的交代材料。字迹工整,没有求饶,没有推卸,就是陈述事实。最后一句话是:"无愧国家,无愧民族。"

三个月的审讯结束了。
刘咏尧、蒋鼎文、韩德勤三个人商量了一整夜。最后的结论是:判死刑,但缓期两年执行。
理由是"情节重大,但未造成即时危害"。
报告递上去,蒋介石看完,直接在上面批了八个字:"审判不公,革职查办。"
六月七日,三个人被革职。
六月十日,新的判决下来了。
刘咏尧又坐回法庭,宣读最终判决。死刑,立即执行。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他拿起笔,在判决书上签字。写到"立即执行"四个字的时候,手在抖。

笔尖划破了纸,他又拿出红笔,在"立即执行"下面画了三道线。
三道红线,像是给自己画的。
宣判完,刘咏尧站起来就走,头都没回。钢笔塞不回口袋,掉在地上,他也没捡。
当天下午四点,马场町刑场。枪声响了。

吴石死了,刘咏尧去了台湾大学教书,离开了权力中心。
可他没闲着,吴石的小儿子吴建成,那年才七岁。
母亲王碧奎因为这个案子也被判了刑,虽然后来减刑到七个月,可出狱后的日子怎么过?

刘咏尧用自己次长时期留下的关系,把吴建成送进了建国中学。
每个月,吴家会收到150元的补助。
那是1950年代,一个公务员的月薪是200多元。150元,占了三分之二。
钱从哪儿来?没人知道,寄款人是匿名的。
吴建成长大后回忆,那些年家里总有人悄悄送来生活用品。米、油、衣服、书本,什么都有。
母亲问是谁送的,对方只说是老朋友托付的。

王碧奎收到过一个包裹。
打开一看,是一本《兵学辞典粹编》的手稿。那是吴石生前写的东西。
包裹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三个字:"善存之。"
字迹工整,笔锋遒劲,王碧奎盯着那三个字看了很久。这字迹,她见过。在吴石的案卷里,在法庭的判决书上。
是刘咏尧的字,除了刘咏尧,还有陈诚。

陈诚当年是吴石在保定军校的学弟,两人在抗战时期一起共事过。
吴石死后,陈诚也在暗中帮忙,安排吴家的女儿吴学成进纺织厂工作,让她能躲开特务的监控。又帮吴建成申请去美国留学的奖学金。
这些事,陈诚从来没跟别人说过。
他做这些,不是为了赎罪,也不是为了名声。就是觉得,吴石这个人,值得这么做。
刘咏尧也是,他的侄子后来被查出地下党身份,直接枪决了。
这件事让蒋介石彻底不信任刘咏尧。

他的子女升学受阻,成绩再好也被压在最后一档,去买米,人家多算钱,去看病,医生故意拖延。
可他还在继续给吴家寄钱。
一直寄到吴建成读完台湾大学,考上美国的研究生。
一寄,就是二十多年。

刘若英小时候,最爱跟着爷爷。
爷爷刘咏尧喜欢站在桂花树下,端着一杯水漱口。漱完了,嘴里还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那棵桂花树,在院子里站了几十年。
刘咏尧常对刘若英说:"你的根在湖南",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看着远方。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刘咏尧终于回到了湖南醴陵老家。
在祖坟前种下九株樱花树苗。
为什么是九株?没人问,他也没说。
樱花年年开,年年落,1998年,刘咏尧去世,享年89岁。
那一年,刘若英凭借电影《少女小鱼》崭露头角,《为爱痴狂》《后来》这些歌传遍了大江南北。
爷爷没能看到孙女红遍华语乐坛的样子。
可刘若英记得,爷爷站在桂花树下的背影。记得他嘴里念念有词的样子。记得他说的那句话:"你的根在湖南。"

后来她才明白,爷爷不是在跟树说话,是在跟那些已逝去的人说话。
跟1943年中秋夜,想回福建种树的吴石说话。
跟1950年马场町刑场上的四个人说话。
跟那个在法庭上,画了三道红线的自己说话。
参考资料:
党史上的"老何家",与吴石不为人知的三代缘·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4月9日
刘咏尧·百度百科
更新时间:2025-10-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