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座次重排!东航逆袭靠什么

截至本周,三大航的半年业绩披露完毕,国航18.06亿,南航15.33亿,东航亏14.31亿。国航和东航大幅减亏,南航亏损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半年报披露后,三大航的业绩也座次重排:国航亏最多,其次的南航,东航亏最少。


在疫情前,三大航的业绩排名一般是这样的:国航是国内最赚钱的航司。


疫情放开后的几年,南航则是三大航中亏得最少的。


然而2025年的半年报,东航成为上半年业绩相对最优者,也是20年来首次排名三大航业绩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半年报里,东航并没有能够为其贡献巨额正向利润的子公司,而国航有国泰,南航有南航物流和厦航,那么,东航的逆袭靠什么?


东航的一位友商近日与航旅圈聊天时提到的一句话给了提示:“现在的东航各方面进步很大,更重要的是,管理层的观念全变了,后者更令对手重视。”


近年来,东航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航旅圈经过多方了解,总结了以下几点:


1,定战略:全力飞国际的底气


在东航的半年报中,提到公司的大幅减亏,首先得益于“国际经营进一步拓展”。


这里的国际经营,化成一个口号就是东航人耳熟能详的三句话:往远处飞、往国际飞、往新兴市场飞。


疫情前,三大航中国际航线占比最多的是国航,不过疫情后,开辟国际航线最积极的是东航。


东航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新开国际地区航线达14条,上海始发的国际地区航班数已恢复至2019年的110%以上,东航成为国际通航点最多的境内航司,并成为中日、中韩、中国至澳新、中国至新马泰市场最大承运人,也是中国到日韩地区通航点最多的承运人。



疫情后国内市场受高铁冲击严重,内卷式竞争激烈,这倒逼东航调整航网结构,借助主基地在上海的优势,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但航线开出来,还得有人乘坐,这时候,如何通过建强枢纽,吸引更多国内乃至周边国家的中转旅客从上海飞国际,就成了东航大力开拓国际航线的底气所在。


有一条航线的旅客构成,可以清晰的说明东航在吸引中转旅客方面所做的努力。


在今年6月某日的喀山-上海浦东航线上,来自上海本地的旅客占21.7%,剩下的78.3%都是中转客!其中来自上海之外的国内其他城市旅客占28.3%,还有来自韩国,越南,日本,泰国,澳大利亚等更多国家的旅客。



丰富的旅客来源,也撑起了这条开通不久的航线高达98.4%的客座率。


可以说,东航正在像中东/新加坡/香港航司一样,全力打造浦东国际枢纽,如今已搭建了日韩经浦东到欧亚,欧洲经浦东到澳洲、到东南亚的中转大通道,并且从日韩等传统枢纽机场抢到了不少中转客源。


几个有说服力的数据是:

2025年上半年,日韩经中国中转至他国人数,与中国经日韩中转人数之比,已从2023年4月国际航班恢复初期的1:9变为1:0.36,其中经上海中转比例为49.5%(2023年4月经上海中转比例为34.9%)。


2024年,东航经浦东机场国际转国际的旅客比2019年同期提升40%以上,其中东航欧洲出发、经上海中转前往东南亚、日本的旅客运输量同比2019年激增300%以上。今年上半年,东航在上海虹浦两个机场的中转旅客量和国际中转量分别同比增长23%和25%。


航旅圈梳理三大航的半年报也发现,东航的国际航线收入增幅在三大航中也是最高的:东航同比增长20.34%,南航增加15.74%,国航增加16.09%。



2,找客户:深挖跨界合作潜力


如何用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寻找到更多的旅客,应该是东航理念变化的又一体现之一。


国内市场的消费力下降和内卷,已经是航司们的共识,这时候,从哪里找到更多的旅客尤其是新客,以及如何从飞机延伸获得更多业务的收入,是东航管理层一直在思考的。


随着东航营销系统的改革,新成立的异业合作部,产品中心和新零售拓展分部,成了落实管理层探索“航空+”的载体,而在异业合作伙伴的平台上卖机票,是路径之一。


比如与中国邮政的合作就是范例之一,通过在邮生活平台投放卡券,东航在三四线城市收获了更多旅客,拉新率达43.5%;而在b站的会员专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也成了东航的拉新对象,拉新率达44.7%(新指过去两年没有坐过东航的购票旅客)。


与更多异业伙伴的合作,则收获了不同客群的相互引流。比如与星巴克的战略合作,创新推出“咖啡+航旅”服务,已经收获了数十万的联合会员,其中13%是从星巴克引流到东航的新会员;而通过开展“航空+文体商旅展”的立体营销,上半年实现线上销售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30%; 新零售收入超22.58亿元,同比增长24.77%。


而随着过境免签政策的扩大和入境政策的优化,如何抓住更多入境旅客也是路径之一。


2025年初,东航境外官网全面上线新版多语言官网,截至上半年,东航多语言官网支持9个语言、14个货币、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官网订单同比增长30.8%,多语言官网2025年累计销售金额同比去年提升30.58%,其中90%为国际客票。


今年7月-10月“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期间,东航作为“上海之夏”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还要为国内外游客发放超100万套特惠机票、10万套Shanghai Pass卡和10万套“过境免费半日游”。


3,降成本:激发一线动力


在半年报中,东航将大幅减亏的另一个原因,归因于“成本管控成效进一步显现”,毕竟在航空市场持续内卷,客票收益不断下滑之下,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业绩改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2025年战略解码会上,东航首次制定“成本硬仗”工作计划,将其列为公司“七场硬仗”之一,并成立成本管理委员会,设置八个专班,专人专项管控成本。


其中,全面推进业财融合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持续推进流程优化、建立标准制度、强化成本控制,是半年报提到的重点措施之一。


通过精细管控起降服务费、客桥费、航油成本等大项成本,公司实现主要航站平均靠桥时间同比下降9.5%,客桥费、桥载设备费用比去年同期节省约1,100万元。通过优化飞行高度、执行单发滑行等举措,推动航油单位耗油持续下降,上半年飞机燃油成本同比下降8.08%;通过压缩日常货币存量、提前归还与置换高利率债务等措施,减少利息支出,上半年东航的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6.89%。



当然,成本管理工作并非简单地压降成本,而是要提升单位成本的产出与人员效率,激发一线动力。


去年,东航推出了向基层一线“苦脏险累”岗位倾斜的薪酬分配政策,目的是增强一线员工的获得感,同时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迎来送往、过于频繁的检查、过度留痕的做法,让基层一线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今年,东航又推出春运和暑运奖励计划,并继续推行“地面和空中升舱专项奖励机制”,上半年地服系统的逾重行李费和地面升舱累计创收显著增长,地服员工申报的奖励金额超过1000万元,有效激活了一线销售热情。


“原来大家都说,东航有‘醒得早、起得晚’的毛病,一年多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且不少方面已抢得先机。”东航的管理层在工作会上这样总结到,“东航不仅要‘醒得早’,更要‘跑得快’,要分解目标,把‘远方的山’变成‘脚下的路’,让大家知道干什么,并坚持以机制激发动力。”


这句话,或许是文章开头所说的“观念全变”的最直接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财经   座次   东航   旅客   国际   航线   国航   成本   上半年   半年报   更多   疫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