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保健品,八成智商税?

1

一般来说形容一个人好骗,会说给他卖保健品。


这个行业用混乱来形容,已经是太保守了。


现实是,说他们全都是骗子,有冤枉的。


说他们三分之二是骗子,有漏网的。


成本九块九,包装九十九,概念九百九,那已经是常态了。


一瓶鱼油,印个外国老头儿,P个深海漩涡,咔,998。


你说这是海洋的馈赠,我怎么觉得像商海的套路。


三体人来了看见这个都得傻,这地球科技怎么这么发达?



真的,这个行业很离谱。


明明是供应链高度成熟的东西,换别的行业已经价格战都打几十轮了,保健品居然还这样充满溢价,我都替新能源汽车的老板们惋惜,入错行了哥们儿。


之所以可以这么离谱,核心还是因为人怕死。


你看看体检报告里的结节和囊肿,还不下单?


你熬夜了心脏突突的,你不想要维修一下你这糟糕的零部件?


我卖便宜了,你是不是就觉得我东西不行?


卖贵了,你自己都会脑补,贵有贵的道理,你反而屁颠屁颠过来买了。


这时候,你是从业者,你也往贵里卖。


不宰,白不宰。


2

为什么他们敢?


除了抓住消费者怕死的心态,还抓住了大家怕麻烦的心态。


这类产品复购很高,一旦你吃了一个产品,你会形成习惯,一直买一个牌子的一个型号。


这就导致这个行业有天然护城河,理论上后来者是不会有任何机会。


但妙的是,这个行业的前辈们要的太多了,以及这个行业原理过于简单,导致给后来者留了空间。


行业本质是什么?


是一堆被科学期刊证明的原材料,给你加工一下,嗷,生产出来了。


比如市面上那些高价辅酶Q10,原料都是来自同一家大公司Kaneka的专利成分,就像很多高端车都用博世提供的汽车技术一样。


而且生产胶囊的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就像流水线造水饺。


说白了,不同牌子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原料和技术,主要是看谁更敢吹牛、更敢涨价。


正是因为成分都一样,所以很多牌子,要强调什么生活方式,赋予什么品牌内核,因为要卖出大量溢价。


它不把水搅浑了,不给你转移注意力,不吓唬你,怎么讲这个故事。


但问题是,这是奢侈品逻辑了,而这是吃进肚子里的玩意儿,我吃个奢侈品干啥呢,我牛马的细胞理解不了这些啊,也没法炫耀啊。


是能打个logo在肚子上吗?


我又没有大胃袋。


3

能选择吃保健品的消费者,没有傻的。


或许不知道你原料多少钱,但大概率是知道有很高的溢价。


要么搞多级经销商,要么主播拿走一大半,要么砸钱给明星代言人。


我是为维生素买单,还是给主播的别墅买单,我还是知道的。


只是没得选。


这时候,行业后来者的机会就有了。


消费者都不傻时,诚恳和透明就很重要了,而且显得很突出。


学小米,同样的品质,价格更优,做到便宜。


学胖东来,把账本摊开,做到透明。


当你怎么算都划算的时候,你的钱包会替你做出选择的。


这就是【营养工厂】的商业模式。


一个横刀杀出的行业破局者,一个又新又猛的牌子。


有多新?


2024年初才冒出来。


有多猛?


一年时间而已,就在全球卖掉了超过747万粒鱼油。


所有产品加一块儿卖掉了超3557万粒。


这也就好比你在夜市里刚支个摊卖鸡肉卷,卖了一年,销量就能跟肯德基掰手腕了。


就像是你刚攒钱买了个二手电驴,刚骑一年就上赛道跟F1赛车手飙车了,还拿了个前几。


很离谱,但细想也很合理。


东哥有句话很对,如果行业做得很好了,那你进去纯添乱。


但如果这行业太糟糕了,那就是巨大的机会。


4

营养工厂做啥了?


学小米,品质控制好,价格更便宜。


重点是,不是便宜一点儿,是便宜到让你怀疑世界。


别人卖N某D+补剂,你要吃一个月的量,四位数打底。


它倒好,同厂同原料,75块钱一个月。


鱼油也是,同行卖两三百,营养工厂拿流水线上同一批货,69块钱一个月。


为什么说营养工厂很像小米?


因为他们完全用的雷军老师那一套。


用好料,以及便宜到【让你觉得以前别人都太过分了】的价格。


小米发布会为什么有这么大声量,是因为会给你一个一个罗列出很细的产品数据。


我这个参数是多少,行业头部是多少。


小米汽车卖爆了,是搞出了什么新玩意儿吗?


不是。


同行卖很贵的,它便宜了。


同行额外花钱的东西,它全系标配了。


激光雷达+700TOPS英伟达Thor芯片+835km续航+全域800V架构,同级的配置得多少钱?


它把价格给打下来了。


营养工厂也这样。


它卖鱼油,把你能想到的所有高品质产品应该满足的参数,都一项一项列出来。



95%高纯度,IFOS五星认证,核污染指标多少,重金属指标多少,全部公开。


rTG型结构,DHA和EPA的配比,原料使用秘鲁纯净海域小鱼,独立包装防氧化,小颗粒设计,每天吃2粒,不卡嗓子。


把参数拉到起飞,友商一个月两三百,它一个月只卖69。


用户收到货,发现东西确实好,发现你真没蒙我。


营养工厂也不需要绞尽脑汁想一堆破圈的广告词了,因为产品和价格足够猛的时候,光是小程序里的用户评价,就够了。


毕竟小米汽车好使儿的宣传片,都是车主自己拍的。


营养工厂和小米YU7,都展示了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新商业逻辑。


这个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里,靠着硬核透明的参数和击碎预期定价,就能完成对行业的暴杀。


5

除了学小米,营养工厂还学了胖东来。


透明。


别人卖产品,你也不知道是怎么定价的,大概是按照命来定的吧。


营养工厂定价,告诉你原料、生产、关税运费、打包仓储、服务费、检测费、推广费各是多少钱,写得清清楚楚。



价格下来了,怕便宜没好货?


那再把产品的质检报告列上。


别家报告只展示产品某一个批次的报告,局部模糊,生怕你看懂。


营养工厂直接给出完整高清报告,还提供阅读指导。


就怕你看不懂。


(下面蓝字点进去,往下滑,直接看报告数据说话,更好的产品,只有零头的价格,不看你都不知道之前花了多少冤枉钱。)


营养工厂鱼油检测报告


便宜+透明,先不说别的,至少能让消费者下意识觉得你没在割我,或者说割我割得没那么狠。


这还只是售前,还有售后。


跨境类商品的退换一直很难,同行基本都跨境不退。


但营养工厂是,清关后,到你手里了,只要你确实有诉求,也可以找他们。


一样的成分,一样的供应链,一样的品质,更划算的价格,更透明的价格构成,更公开的检测报告,更好的售后。


能做到的都做到了,能质疑的地方都给到诚恳的回答了,那我就愿意试试。


试都试了,体验好,还怕不复购吗?


有了复购,就有转介绍,就有口口相传。


那接下来的生意还不好做吗?


6

这一切,简单吗?


简单。


那为什么没人这么做?


因为太对抗人性了。


前面说了,这行业供应链非常成熟,大牌子也基本都是用的代工厂。


难道大牌子研发费用就高吗?


看一眼财报就知道了,研发费用低到三体人都想入个股。


这么多年下来,工厂的生产成本早被打下来了,生产技术也没有什么大秘密。


供应链真的很成熟了。


按理说,早该轮到消费者当大爷了。


但人性,不会跟着供应链客观规律来。


前辈们是没有动力破局的。


反正你都被我教育几十年了,都会自我攻略贵的就是更好,我图个什么劲儿。


那最有动力破局的人是谁?


只会是消费者。


营养工厂这个牌子,就源自一次消费者的愤怒。


N某D+补剂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是硅谷大佬们追捧的主角之一,被Nature/Science这些学术顶刊连续追更20年。


为啥人一老就蔫儿?感觉身体被掏空?


和身体里一种叫N某D+的辅酶减少有关。


是好东西?


是。


缺点?


贵。


让你提前感受到【人还在钱没了】的贵。


营养工厂的起源,就是两个四十岁中年人,被衰老刺激了,自己研究论文,吃了发现这玩意儿不错,就不停买。


虽然感觉一直在被宰,但没得选,都这么贵。


最后实在被钱包折磨得受不了了,就试着找下N某D+补剂的头部原料供应商,看看有没有可能便宜点儿。


不问还好,一问气死。


这玩意儿岂止是能便宜一点儿,是便宜太多了。


市面上吃一个月花费上千的产品,工厂成本也就两位数。


一想起过去交这么多冤枉钱就那个气啊。


于是就顺手发了一个朋友圈,那个啥,工厂找到了,一起众筹,凑够一万瓶就拿成本价生产。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晚上就凑够了。


原来很多人都苦高价N某D+补剂久矣。


哪怕是从两千变一千都会试试,更何况你说两千变成两位数。


首批用户反馈,产品很好,还有没有?


于是,这个临时性的众筹变成了一个长期生意。


营养工厂自此诞生。


营养工厂用相同的打法,又把鱼油、护肝片、益生菌等超过40种大家常用的产品都做了一遍。


同样品质,只是市面价格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7

如果你把营养工厂理解成一个消费品牌子,那你大概率会懵圈。


便宜没好货的真理,怎么在这里失效了?


如果把营养工厂理解成一个为你服务的买手,就好理解了。


营养工厂现在做的事儿,跟最开始发朋友圈众筹,并没有什么本质变化。


在全球头部补剂大厂里,找当下最合适的工厂去约排期,去把订单完成。


哪些工厂综合生产成本能更低,排期能更早,到货也更快,那就选哪家。


它不生产,只是成熟补剂的搬运工。


这里没有教育用户的费用,是你先认可了这玩意儿了,吃习惯了,发现同样品质我这里更便宜,于是你来了。


这里也没有给电商平台和大主播上贡的费用,因为只在微信小程序上卖。


靠的就是【高配低价来拉高复购率、进而口碑裂变】的打法。


也正是如此,营销费用只占了GMV的5%,远低于传统渠道们普遍的70%。

大头都省了,便宜不是应该的吗?


就这么简单吗?


对,就这么简单。


难的不是这件事儿,是人心。


试想一下,你去做。


当你看到这里面存在着巨大利差,明明单价可以卖十倍甚至几十倍时,甚至卖更贵更省心、消费者会自己骗自己时,你还能不能坚持只收这么点服务费?


大多数人真正看到巨大利益时,是很难不内心挣扎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成熟这么多年了,没有一家这么做的原因。


明明一晚上能赚10块,为什么要更辛苦赚1块钱。


但推动行业进步、最终让消费者受益的,不就是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破局者吗?


小米是,胖东来是,营养工厂亦是。


8

消费者其实不怕花钱,而是怕钱花得不明不白,成分和质量看得不清不楚。


营养工厂的路子,说穿了,就是用拉满的透明和拉满的效率,把行业从玄学拉回科学。


不靠华丽的广告词堆砌,而是实在的科研论文。


把产品从奢侈品拉回日用品,让消费者为成分的透明安全买单,不再为大牌Logo交保护费。


它不玩概念包装的魔术,而是用胖东来式的坦诚,把工厂成本、原料来源、质检报告摊开给你看。


它不靠明星代言和天价广告,而是学小米模式,用高配低价本身当喇叭。产品价格平均是大牌的【二五折】,比如鱼油、AKK瘦子菌、辅酶Q10、奶蓟草护肝片、姜黄素等等。


【吃个安心】不再靠自我催眠,而是基于成分、数据,透明流程和论文了。


那么大家【怕被割】的警惕,就能被不断建立起的信任消除掉,整个市场也能变得更大。


这条路难走吗?


当然。


要对抗的是根深蒂固的行业逻辑和营销惯性,以及对利润的渴求。


但值得吗?


值得。


最终受益的,不仅是那些在购物车里反复横跳、怕死又怕被割的中年人,更是一个被天价和不透明拖垮了信任、本该为健康助力的行业本身。


营养工厂证明了【不割韭菜也能活得好】,甚至活得更好。


挺好,真的挺好。


希望这样的公司能更多。


对大家,都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养生   智商   保健品   工厂   营养   行业   小米   便宜   鱼油   产品   消费者   东来   牌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