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启动“北京地区文明探源”工程,寻找早期人类遗物

早期人类用的刀子——石片,商周时期最典型的装饰纹绳纹,春秋战国到汉代都很常用的器型灰陶豆的残片……“在我们眼里这些都是石头瓦片,被您一说都是文物!”

王佳音对土样进行观察。 于丽爽 摄

近期,在喇叭沟门满族乡、汤河口镇等怀柔区北部山区乡镇的山岗上,经常能看到身穿“北京考古”马甲的工作人员,一会儿拿着洛阳铲在果树林里打探孔、看土样,一会儿在土坡上刮剖面,专捡石块和陶片。当地村民看了,感到非常新奇。

2023年,在北京市文物局的部署下,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启动了北京地区早期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计划沿着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泃河五大流域开展系统的田野调查,目前足迹已覆盖房山、门头沟、延庆三区。今年,怀柔区的调查工作也正式启动。

怀柔哪些地方有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从史前到历史时期是否连续,北方和中原文化如何影响北京地区……这些历史之问,或将有新的解答。

技工利用洛阳铲取土样。 于丽爽 摄

从哪儿下手?

京郊大地,广袤无垠。想要寻找几千年到上万年前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从哪儿下手?

“我们平时调查前,会先查阅当地的历史地理和考古发现资料,但针对具体村庄的地形地貌,我们并不十分了解,所以每到一处会先跟老百姓打听,你们这哪儿有土坎、哪儿有地势比较高的土梁,哪里发现过古代的遗物等,之后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和当地地貌,我们再去现场寻找。”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王佳音介绍。此次调查工作开始前,怀柔区文旅局整理提供了相关资料。

为什么要找土坎和土梁呢?

“本地部分土坎和土梁属于地貌学中所称的二级阶地,通常地势比现有村庄要高。这种地貌在北京不是到处都有,在怀柔的白河、汤河流域保存比较多,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早期人类的遗物。”在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的一处山坡上,王佳音指着眼前的土岗说。

人类、尤其是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通常会居住在离水既近又不会被淹的地方——一级阶地上。沧海桑田,地势抬升,河水持续下切,原来的一级阶地会被抬高为二级阶地。

如何判断哪个土坎土梁属于二级阶地?

眼前的土岗剖面下能看到砾石层,证明这里当年是河道。再从上往下看,顶部松散的土层是后期耕种活动形成的表土。其下有浅黄色土层和红褐色土层交替分布,早期遗存多发现于红褐色土层中。

为什么会形成红褐色的土壤层?“这个时期水热条件比较好,就会形成这种古土壤层,因此也适合古人类生存。而形成浅黄色土层的时期,气候干冷,不太适合人类生存,所以发现的遗物很少。”王佳音解释。

听了介绍,现场镇村工作人员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在一处果园里,技工还使用洛阳铲打探孔来观察土层的变化。洛阳铲接了一段又一段,3米、4米、5米,取出来的土柱的颜色也随之变化:浅棕色、红褐色、浅黄色……

“这里的文化层基本在地表下15厘米到180厘米之间,后续我们要发掘,就可以照着这个深度挖。”王佳音说。

王佳音展示调查中收集的石片。于丽爽 摄

什么样的才是遗物?

找到二级阶地后,如何寻找早期人类的遗物呢?

王佳音从汽车后备箱里拎出一塑料袋石头和陶片,倒在地上,给大家展示。这是之前她们调查的成果。

“这个,我们叫石片。”她挑出一块小石头开始讲解。这块石头有一面相对较平,但能看到一个凸起的点。“这个面叫劈裂面,这个点叫打击点。”

王佳音讲解灰陶豆残片。于丽爽 摄

古人相中一块石料后,就会用另一块石头砸它,被反复砸的受力点就是打击点。砸了几下后,石头裂开了,掉下一块,石料变成石核,掉下来的石头会形成一个比较光滑的劈裂面。沿着打击点,在劈裂面上会形成放射线。根据石料的不同,有的劈裂面上还会有鼓起的地方——打击泡。古人砸一块石头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工具,所以石片通常会有像刀刃一样的边缘。现场,有的石片边缘还能看到使用过的疤痕和磨损痕迹。

“刚开始我们的技工也不认识,我给他讲了石片的特征,告诉他,就找像刀一样好用的石头,他很快就学会了,这些很多都是他们找的。”王佳音一派轻松地说。

一旁陪同的村支书流露出既羡慕又懊悔的表情:“这东西我们这多的是,可要我瞅就瞅不出来!”

在陶片上发现绳纹。 于丽爽 摄

大家都围上去,在一堆石头陶片中学习文物知识。

“这个图案很大!”“这不是图案,这是春秋战国到汉代都很常用的器型灰陶豆,它的把断了留下的疤。”“这是绳纹吗?”“对,商周时期最典型的纹饰……”

据介绍,怀柔区的田野调查工作3月份启动,目前已经调查了50多个村庄,发现了近20处人类早期活动遗址或采集点以及大量遗物。这些遗址有的是以前记录过的,有的是新发现的。此次调查将持续到年底,后续还会开展土壤采样和整理等工作。

“我们也不是特别好的才捡,初步判断比较有代表性的遗物,就会收集。”王佳音介绍,这些遗物带回实验室,会清洗、拍照、归类、绘图、存档,用于研究。

这项研究有何意义?

对北京早期人类和文明起源的调查,意义何在?

“一个是补充北京地区文化发展的序列,现在有一些地区的发展序列还不是很完善。比如,人类什么时期开始在这里活动,不同时期是什么文化面貌,把这些尽量补充完整。”王佳音介绍。

技工利用洛阳铲取土样。 于丽爽 摄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曾开展过多次田野考古调查,但此后除了日常普查,没有再进行过系统调查。早年间的调查工作受技术手段和学术目标的影响,有一些局限,如早年对怀柔区的调查,只重点关注旧石器时代。而此次调查,关注的重点将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另外,调查也是为了了解早期人类扩散情况和分布规律。“北京地处中原和北方文化的过渡地带,两者对本地的影响此消彼长。通过调查了解早期人类遗址的时代、面貌和分布情况,能够还原这一过程。”王佳音说,包括了解早期人类和现代人在本区的扩散和交流情况等。

王佳音展示石片。于丽爽 摄

据了解,房山区和门头沟区的田野调查在去年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撰写报告。调查有很多新发现。比如,房山区就在琉璃河遗址周边发现了更多西周时期的小型聚落,这些聚落的文化面貌还需要更多发掘成果来证实,但可以看出,随着燕都在琉璃河地区的建立,周围的小型聚落也相继进入了人口增加、文化繁荣的发展阶段。

技工利用洛阳铲打孔取土样。 于丽爽 摄
王佳音在手机软件上标记土样的发掘位置。于丽爽 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于丽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标签:历史   北京地区   遗物   人类   工程   文明   石片   怀柔区   土层   洛阳   石头   土坎   时期   技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