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少林寺,山门冷清原来如此荒凉,荒得连匾都掉!

说起少林寺,大家脑子里多半是武侠小说里那拳脚生风的热闹场面,可一百多年前的实际情况远没那么光鲜。

那时候的少林寺,山门前冷冷清清,匾额都掉在地上没人管,寺院里头荒草丛生,僧人稀少,香火断得差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得从民国初年的乱世说起。

乱世中的自保:恒林法师和保卫团的组建

民国刚成立那会儿,1912年左右,河南登封一带军阀混战,土匪到处抢掠,少林寺也没能躲过去。寺里头的僧人本来就靠着土地和香火过日子,可外头乱成一锅粥,治安崩坏,寺院自身难保。这时,恒林法师站出来了。

1865年他生在伊川县宋寨村,1875年出家进少林寺,练武功、管寺务,一步步成了骨干。恒林看准了形势,组织寺内武僧拉起一支保卫团,当了团总。这支队伍起初有两三百人,买来枪械,天天训练,不光练棍棒,还学射击,目的就是护着寺产和周边几十个村子。

1920年河南闹大旱,田地颗粒无收,饥民当土匪,抢粮抢人。保卫团这时候派上大用场,恒林带队多次出击,挡住匪帮进攻。

一次在登封附近,匪徒集结数百人袭击市集,恒林指挥僧人分路包抄,打退了他们,市集才恢复正常。老百姓感激,送来米粮,寺里香火也旺了点。恒林不光防匪,还帮着维持地方秩序,被人叫“少林活佛”。

保卫团成了当地一股力量,僧人增到三百多,寺院修缮也跟上。但恒林没沾什么光,长期劳累,1923年就圆寂了,享年58岁。弟子妙兴接手,继续干下去,可外头局势更乱,冯玉祥那些军阀开始搅和进来。

保卫团的成立,让少林寺短暂稳定,但也埋下隐患,因为寺院卷入军阀争斗,容易招祸。历史上看,这类武装僧团在清末民初常见,可少林寺的规模大,名气响,就更容易被盯上。

石友三的纵火:1928年大火背后的军阀恩怨

1928年那场大火,是少林寺百年浩劫的转折点。起因得从军阀混战说起。樊钟秀是冯玉祥的对手,早年学过少林武功,还跟恒林有点关系。他乘冯玉祥后方空虚,占了巩县偃师,把司令部设在少林寺。寺里僧人帮着樊钟秀,在辗辕关设伏狙击追兵,但没挡住。

石友三,冯玉祥手下,原是马夫出身,靠战场上反复无常升上来,这人没原则,谁强跟谁,五姓家奴的绰号不是白叫的。3月15日,石友三带兵冲进寺里,先烧了法堂,第二天又命士兵抬煤油桶,泼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六祖堂、龙王殿、紧那罗殿、阎王殿、藏经阁、库房、禅堂等处,一把火点着。

大火烧了四十多天,据说从几里外都能看到火光。寺内两百多僧人几乎全死光,残存的逃进山里,再没回来。烧掉的建筑是寺院主体,藏经五千四百八十卷、寺志、拳谱全成灰,一大批文物没了。

石友三这么干,一方面是报复少林寺帮樊钟秀,另一方面就是泄愤抢掠,顺手搜刮寺产。他不是什么英雄,历史上就是个反复小人,后来还投日伪,1940年被部下高树勋活埋,死了也没人同情。

这场火不是意外,是军阀间狗咬狗的产物。少林寺卷入其中,本来想自保,结果成了牺牲品。石友三的部队撤走后,寺院剩下一地焦土,山门匾额掉落,风一吹就滚远了。整个事件反映出民国乱世,文化遗产没人管,军阀眼里只有利益,烧寺抢东西是家常便饭。

废墟中的沉寂:大火后少林寺的荒凉岁月

大火过后,少林寺彻底荒废了。从1928年到1980年代初,几十年里头,寺院像个鬼地方,没人敢靠近。僧人散了,保卫团解体,妙兴早在1927年阵亡,其他弟子要么战死,要么流落民间当保镖或教拳,功夫传承断断续续。

寺里剩少数老僧,靠山下布施过日子,二十多亩地勉强种点粮。塔林古塔歪斜,砖缝长草,风雨一冲就塌。山门冷清到极点,香客没了,香炉长灰,武场木人桩烂一半。

1930年代,蒋冯阎大战波及河南,寺院又遭践踏。抗日战争时,日军骚扰,僧人藏山洞。1940年代内战,少林寺无人管理,野狗游荡。

1950年代,地方政府初步整理文物,但资金少,只加固几座塔。整个时期,少林寺名气还在,可实地一看,就是废墟。村民避开,说闹鬼,晚上有怪声。功夫也没处练,很多招式成传说,弟子各自为生,没组织。

这种荒凉不是天灾,是人祸积累。军阀烧寺后,政府顾不上,信众无力,僧团散了,财源断绝。历史上,少林寺多次遭劫,但这次最狠,几乎断代。山门匾掉,象征着香火断,文化失传。直到改革开放,情况才变。

从灰烬到重生:1980年代后的复兴之路

1980年代初,登封地方政府开始把少林寺当旅游资源开发。那时候,寺里僧人少得可怜,只有十来个老弱,靠农禅维持。

关键转折是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李连杰主演,票房1.6亿,全国轰动。游客暴增,门票成第一桶金。政府投钱修山门、大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等,工人对照老照片重建,确保准确。

1987年释永信起主持寺务,僧团扩到一百多,功夫典籍整理出版。外国武术迷来访,日本、欧美人探寻起源,推动合作。

1980年代末,少林实业公司成立,注册商标,办武校,联手旅游。塔林加围栏,僧房重修,练武场每天上百人习练。

1991年,释永信出访日本,在京都达摩寺找到1920年老照片,当复建范本。钟声再响,香火旺,武僧收徒,少林成文化标志。少林寺如今游客如潮,可那山门冷清的日子,永远是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历史   山门   少林寺   原来如此   荒凉   冷清   年前   僧人   军阀   寺院   登封   香火   大火   塔林   少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