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奶祖师爷要溜?中国市场杀疯了,洋品牌扛不住了

还记得那个让你在星巴克多花5块钱也要加的燕麦奶吗?OATLY,这哥们最近要跑路了!7月23日,瑞典“燕麦奶祖师爷”突然宣布:要给大中华区业务做“战略审查”,说白了就是可能要打包卖掉。可就在半年前,它还嘴硬说“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现在咋就翻脸不认人了?更魔幻的是,当年刚进中国时卖30多块一升的“环保顶流”,现在淘宝16块就能拿下,价格直接腰斩,比不少牛奶还便宜!一边是中国区营收刚转正,一边急着剥离;一边喊着“环保生活方式”,一边被本土品牌追着砍价。OATLY这出戏,到底是“主动进化”还是“连夜跑路”?今天咱就扒开它的底裤看看——洋品牌在中国装X,到底还能不能行得通?


一、当年吹的“环保袈裟”,现在还能遮羞吗?

要聊OATLY,得先说说它当年是怎么在中国“装X成功”的。1994年在瑞典成立时,这哥们本来就是个“技术流”,靠隆德大学教授研发的酶解技术把燕麦做成奶,解决乳糖不耐受问题。但前20年在北欧混得跟个小透明似的,超市货架上都挤不进C位。直到2012年换了个CEO Toni Petersson,这才摸到“财富密码”——别扯什么“牛奶替代品”,直接给燕麦奶披上“环保袈裟”!

那会儿正好赶上“植物基浪潮”,年轻人张嘴闭嘴“碳中和”“可持续”,OATLY立马喊出“喝燕麦奶就是保护地球”,还算了笔账:生产1升燕麦奶比牛奶少用98%的水、87%的土地,碳排放降75%。这套组合拳打出来,立马从“ lactose-free(无乳糖)”变“ woke(觉醒)”,成了环保人士的“社交货币”。2016年拿到华润和百威英博家族的投资后,更是飘了,2018年直接杀进中国。

刚进中国时,OATLY的算盘打得比珠穆朗玛峰还响。不直接进超市,先攻咖啡馆——毕竟喝咖啡的年轻人最吃“环保人设”这套。靠着华润的关系,先入驻太平洋咖啡,再拿下星巴克这个“超级大腿”。2020年星巴克中国宣布用OATLY做燕麦奶选项,那时候你去星巴克点杯拿铁,不加5块钱换OATLY,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生活”。咖啡师一句“您要加OATLY吗”,就像给拿铁镀了层金,OATLY也跟着成了“咖啡搭子顶流”。

紧接着,它又玩起“线上造节”。2018年双11在天猫开“植物蛋白专场”,11分钟卖光5000箱,直接把“燕麦奶”这个品类炒火。到2021年,OATLY在中国的亚洲区增速飙到424.6%,马鞍山工厂投产时,CEO还嘴硬:“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那会儿它的身价有多高?2021年上市时市值一度冲到180亿美元,比瑞典GDP的1%还多,被称为“燕麦奶中的特斯拉”。

可现在回头看,这“环保袈裟”哪是遮羞布,简直是块“皇帝的新衣”。在中国卖得最好的基础款燕麦奶,现在60%原料本土化,马鞍山工厂让成本降了20%,本土燕麦采购比例提到45%,结果呢?价格从30多块一升砍到16块,比不少牛奶还便宜。当年吹的“高端生活方式”,现在连“平价替代品”都快混不上了——这哪是“环保”,这是被中国市场按在地上薅羊毛啊!

二、本土品牌拿着“价格屠刀”,追着OATLY砍

OATLY在中国的“跌落神坛”,说白了就是被本土品牌“打蒙了”。它可能到现在都没搞懂:在中国市场,“环保”是锦上添花,“5块钱能搞定”才是雪中送炭。

先看它最看重的餐饮渠道。OATLY当年靠咖啡馆起量,可现在呢?菲诺、OATOAT这些本土牌子,进货价直接砍到OATLY的一半!有咖啡店老板算过账:OATLY一杯奶的成本3块,本土品牌1.5块就能拿下,口感喝着也差不离,凭啥不用便宜的?更狠的是,有些本土品牌还搞“免费铺货”“卖不完包退”,OATLY那套“高冷”玩法根本玩不转。现在你去精品咖啡馆,菜单上“燕麦奶选项”后面跟着的,可能早就换成“菲诺”“每日鲜语燕麦款”了。

C端市场更惨。天猫植物蛋白饮料回购榜前三名,价格都卡在5-10元/250ml,OATLY同规格产品非要卖12-15元。消费者又不傻,你说你环保,可我喝起来跟10块钱的没区别,凭啥多花5块?有网友吐槽:“当年买OATLY是为了装X,现在发现拼多多9.9包邮的燕麦奶,打奶泡比它还绵密。”

被逼到这份上,OATLY只能降价。可降价就像“饮鸩止渴”——2021年马鞍山工厂投产后,成本降了20%,它开始偷偷降价;2023年本土品牌杀疯了,它直接把价格腰斩;到2025年,淘宝上16元/L的售价,比刚进中国时便宜一半,甚至比等量牛奶还低。但你猜怎么着?降价后营收是涨了(2025年上半年大中华区收入5695万美元,增12.5%),可利润呢?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才98万美元,还不够欧美总部开一次年会的。

更扎心的是国内外价格对比。有消费者说,在欧洲OATLY卖2.5-3欧元/L,牛奶价格只有它一半;在中国倒过来了,OATLY卖16元/L,牛奶10-15元/L,它成了“比牛奶还便宜的洋货”。这哪是“高端”,这是被中国市场“反向收割”了!

三、剥离中国?说白了就是“总部不想扛锅了”

现在OATLY说要“战略审查大中华区业务”,可能独立运营,听起来像是“放权给中国团队”,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总部不想扛锅了。

为啥?看盈利就懂了。OATLY全球四大市场:美国、英国、德国、中国。但2024年大中华区营收才1.15亿美元,不到全球营收的10%,利润更是毛毛雨。而欧美市场呢?毛利率比中国高一大截,美国市场一杯燕麦奶能卖5美元,中国卖5块人民币还得打折。总部一算账:在中国吭哧吭哧忙活7年,建工厂、降价、裁员,结果赚的钱还不够填欧美市场的窟窿,不如把这个“拖油瓶”甩出去,让接盘侠自己玩。

还有个信号很明显:2025年2月,OATLY突然宣布停建第二座中国工厂。之前CEO Flatin还嘴硬“对中国市场有信心”,转头就砍了扩产计划——这哪是有信心,这是怕了!要知道,马鞍山工厂设计产能1.5亿升,现在才用了多少?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份额62.9%,听起来很牛,可总量呢?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200亿,燕麦奶占比不到10%,OATLY就算垄断了,也就20亿人民币营收,换成美元3亿都不到,对总部来说就是“蚊子腿肉”。

更关键的是,OATLY没搞懂中国消费者的“植物基刚需”。它以为中国人喝燕麦奶是为了“环保”,可中国人喝植物蛋白饮料,从来都是“性价比优先”。豆浆3块一杯喝了几千年,杏仁露、核桃奶哪个不是植物基?燕麦奶在欧美是“牛奶替代品”,在中国它得跟豆浆、椰奶、杏仁露抢市场,你说你环保,可豆浆比你更环保(豆子比燕麦更省水),价格还便宜一半,凭啥选你?

乳品分析师宋亮说得透彻:“OATLY以为中国人收入提高了就会为环保买单,可它忘了,中国本身就是植物蛋白消费大国,燕麦奶能替代牛奶,也能被豆浆替代。”说白了,OATLY在中国玩的是“小众高端”,可中国市场专治各种“小众”——要么你降价成大众款,要么被本土品牌卷死,没有第三条路。

四、洋品牌在中国栽跟头,OATLY不是第一个

其实OATLY不是第一个在中国“混不下去”的洋品牌。前有星巴克卖中国业务股权,后有哈根达斯考虑剥离中国业务,Pandora珠宝也在重组中国区。这些洋品牌有个通病:把中国当“捞快钱”的地方,总觉得“洋牌子=高端”,可现在中国消费者早就不吃这套了。

你看哈根达斯,当年靠着“爱她就带她吃哈根达斯”的广告,把冰淇淋卖成“奢侈品”,单球35块比美国贵一倍。可现在呢?蜜雪冰城4块钱的甜筒卖爆,钟薛高就算翻车也才15块一支,哈根达斯只能关店、降价,甚至开始卖10块钱的“平价杯”。还有Pandora,当年靠“轻奢”人设卖珠子,一条手链几千块,现在被周大福、周生生的“国潮款”按在地上摩擦,只能打折清库存。

这些案例都说明一个道理:在中国市场,“溢价”这东西,要么靠技术壁垒(比如芯片),要么靠文化认同(比如茅台),想靠“洋皮”骗钱,门儿都没有。OATLY的燕麦奶技术确实牛,但酶解技术又不是专利到死,本土品牌买个设备、挖个工程师,口感做得八九不离十;至于“环保人设”,在中国消费者眼里,不如“5块钱喝到饱”实在。

更扎心的是,本土品牌现在不仅“价格狠”,还比洋品牌“懂中国”。菲诺知道中国人爱喝椰奶,就从椰乳切入,把“厚椰乳”做成爆款;OATOAT知道年轻人图方便,就出小瓶装,配咖啡、拌麦片都行。反观OATLY,还在啃“环保”老本,广告里不是北欧森林就是地球母亲,可中国消费者刷短视频时,早就被“9.9包邮”“买一送一”的弹窗勾走了。

五、OATLY走了,下一个会是谁?

现在OATLY要剥离中国业务,不管是独立运营还是找接盘侠,可以肯定的是:它当年吹的“中国是最重要市场”,现在成了“最想甩掉的包袱”。这事儿给所有想进中国的洋品牌提了个醒:别来这儿装X,先学会“放下身段”。

中国市场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大”,而在于“卷”。任何一个赛道,只要有利可图本土品牌就会像潮水一样涌进来,用“价格战”“渠道战”“本土化创新”把你卷到“赔本赚吆喝”。OATLY的燕麦奶、哈根达斯的冰淇淋、Pandora的珠宝,本质上都是“非刚需消费品”,消费者随时可以用脚投票。

当然,OATLY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如果真能独立运营,或许可以扔掉“环保包袱”,学学本土品牌打性价比,毕竟有马鞍山工厂和45%的本土采购率,成本还有下降空间。但问题是,独立之后还能叫“OATLY”吗?没了总部的“环保IP”加持,它跟菲诺、OATOAT还有啥区别?

最后说句实在话:OATLY在中国的7年,就像一场“高开低走的脱口秀”。开场靠“环保梗”炸场,中间被本土品牌的“价格梗”抢戏,现在眼看要收尾,才发现自己连“退票钱”都赚不回来。这事儿告诉我们:在中国做生意,少扯那些“星辰大海”,多想想“柴米油盐”——毕竟,老百姓的钱包,才是最真实的“投票器”。

至于OATLY最后能不能找到接盘侠,咱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走了之后,中国的燕麦奶市场只会更卷,本土品牌会把价格杀得更低,消费者喝到的燕麦奶会更便宜。这么看,OATLY也算“为中国植物基事业做了贡献”——虽然是以“跑路”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美食   祖师爷   中国市场   洋品牌   中国   本土   品牌   马鞍山   牛奶   价格   当年   块钱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