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退休女性的“社牛”新活法丨记者过年

妈妈的书法。南方周末记者高伊琛摄

过年回内蒙古,二婶瘦了,也更精神了。

退休之后,她加入了社区模特队,已经像模像样训练了很久,减掉二三十斤。只是我同她见得少,惊讶来得晚些。

她今年56岁,是队里最小的,其他队员都管她叫“小孩儿”。她的队长69岁,早年间在民族商场卖鞋,下岗后自己做过小买卖,如今忙着教队员走模特步。整支队伍岁数偏大,队里还有76岁的老姐姐,都是从零开始学。

作为“年轻人”,二婶有更快的反应力,更快的记动作速度,凭借年龄优势,成为演出的主力,站队伍的最前头。“压力太大了。”她感叹,队员们在后面瞅着,跟着她的节奏走,如果算错拍子,做错动作,怕牵连其他人。

她天天在家练走步,跟着音乐踩点,演出最后顺利完成。但回看视频,“腹部收不住,腿站着哆嗦。一曲下来是没错,但是姿态就不好看”。

二婶演出现场。视频截图

坚持的动力

这帮零基础的老姐妹,对待模特队的排练,态度都很端正。为了一场时长三到五分钟的演出,通常要准备一个月。训练时间固定,每周三次,一次两个小时。二婶说,自己几乎从不请假,偶有例外,马上补练。有时照看孙女,会把她也带过去排练现场。

排练地在附近的社区活动中心,面积够大,活动不少,除了走模特步,还有唱歌、戏曲、绘画、书法和乒乓球。场地挺紧张的,来训练的模特队有三组,大家轮流着使用,所以她们“只能”练三个半天。

活动热情如此之高,这是我没想到的。“因为老年人都想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想提升自己的气质,不想说在家里做家庭妇女啥的。”二婶解释。她还在队里收获了一群朋友,除了训练,平时也会有聚餐活动,互相关心。

二婶的体验感很好,于是也安利我妈,“你不是喜欢打乒乓球嘛,在小区附近找找搭子,总自己旅游有什么意思。”我妈今年59岁,退休后便到广州,同我会合,在这座城市没有其他认识的人。

但神奇的是,她自退休后,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极了,时间表几乎是排满的。

起床后,电视里会传来听不懂的阿拉伯语,我妈就跟着读。以前她总是三分钟热度,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学一门自己几乎用不到的语言,并且学着学着,就转到其他语言——有时候是日语,有时候是俄语,有时候是西班牙语。日语是她大学时的主修语言,俄语则是以前单位培训过几个月,至于西班牙语,重点是学了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的队歌,说不定未来有机会到现场,跟球迷们一起唱。

我很怀疑整件事的可行性。她同样在尝试的,还有书法和绘画。我妈报了零基础网课班,从横竖撇捺开始,一路升级到诗句,绘画一上来就教花鸟,然后过渡到山水,她有时会举着作品,喊我去拍照——他们需要在微信群交作业,老师还会一幅幅点评。

从照片上看,学员大多是中老年人,年龄最大的84岁。天南海北,什么职业都有,交作业都很积极。我妈还会自己加练,临摹欧阳询的字帖,每天150个字。

回过头来看,她居然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为了这篇“记者过年”稿件,我认真去了解了她的其他进度,她说,语言得硬着头皮学,反复重刷,阿拉伯语上册学完两次,卡在下册第一课:介绍班级与同学。她至少重学过十次,一开始完全不知道老师读到哪了,后来能听出在读的句子,到如今每个单词都知道。

“主要是保证每天不浪费时间。” 我妈说,学累了就换着学。她有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让我相信,她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身体力行,在与时间赛跑。

妈妈的画作。南方周末记者高伊琛摄

和世界产生链接

除了在家学习,我妈也会一个人出去旅行。

有时有特定主题。她看文化历史纪录片,喜欢苏轼,就想沿着他的足迹走走看看,游过西湖苏堤,去过眉山的三苏祠看苏宅古井,到过黄冈的东坡赤壁同《赤壁赋》合影,还逛了惠州西湖公园里的东坡纪念馆。

有时是基于兴趣。她喜欢体育,连着两年到西安看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给全红婵加油;没买到亚运会门票,也专门去了杭州亚运村和奥体中心场外打卡。她还喜欢音乐,报名当了两三次湖南卫视的大众听审,认真填调研问卷,准备电话面试,按照节目公布的嘉宾名单,一个个做功课。

她很喜欢记录生活,分享旅行片段,朋友们也会在评论区留言,给她捧场。退休前,我妈是高级工程师,因工作需要也会出差,并不缺乏独自出行的能力。每到一个新地方,她会熟练地看地图,开地铁乘车码,给自己规划行程。

但大多数同龄人“不敢尝试”。阿姨们告诉她,跟团游更方便,有人结伴才安心。我妈说,自己旅游时,会想象自己就是当地人,反正陌生是相互的,其他人也不认识她,不知道她不属于这座城市。用这种方法,能打破心理上的障碍,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她还在出行途中,和很多陌生人产生链接。万圣节去逛街,她主动开口跟各色装扮者合照,遇见正在直播的自媒体,对着人家的镜头打招呼,最后互加好友。与外国人擦肩而过,她听到他们嘴里嘟囔着“dumplings”,转头问人家是不是要找饺子店,一路把人领过去,拿翻译软件帮忙看菜单。她还关注一些环球旅行的博主,有次在人家开线下粉丝见面会的时候,抱着一个大西瓜去赴约。作为一个“I人”,我有时候会被她的“社牛”属性吓到。

这种链接感,在二婶身上也同样存在,就像之前说的,链接产生在训练的社区活动中心,也诞生在一场又一场的舞台表演里。同二婶仔细聊过后,我发现,这不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有周边环境的影响,当地政策的助推。各种力量都在鼓励他们多做尝试,丰富生活。

在内蒙古东北部的老家,这座三十多万人的小城,盟里或市里的老年人体育协会常举办活动,模特队的表演机会非常多,二婶每个月都在准备新节目,场地通常是在市里的文化馆,不是广场上的自娱自乐,也不是商场活动,是很正式的那种。

有次在乌兰牧骑宫大舞台表演完,下台后,大伙乐得都不行了。好几支模特队参与演出,她们队是平均年龄最大的,但没有走错,大伙走得还都挺齐的,就特别兴奋。

大舞台的表演机会尤为难得,是靠努力挣来的。“就像我们老年队,一年也就上一次到两次,竞争更激烈,演得不好你根本就上不去。”二婶说。

妈妈旅游时候的背影。南方周末记者高伊琛摄

退休后,学着做自己

聊到二婶喜欢的事情,她兴致很高,绘声绘色地讲细节。

我问她,参加模特队,是不是她以前就想做的,她愣了一下回答,年轻时顾不上想那些。留在老家的二叔二婶,承担着照顾爷爷奶奶的重任。那时作为儿媳、妻子和母亲,她总将这几样身份排在前头,生活围着家人转。

我意识到,二婶退休后参加模特队,是在找回自己的主体性。

最开始那段时间,她总担心自己出门,没人给丈夫做饭。但后来想通了,他可以自己做,或者出去吃。她尝试放下那些原本操心的事情。

她身上依旧有无形的责任感。二婶一直想弹钢琴,2024年班都报好了,老师催了两次,没时间上课,得去接孙女。但属于她自己的时间总归变多了,她坚持参加模特队训练,做得还很好,有了正反馈,也有成就感。

有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起先二婶去训练,二叔总在活动中心底下等她,给她整得心里“老有负担了”。她询问二叔的爱好,答复是“戏曲”。

正好,社区活动中心就有。她鼓动二叔也去试试,二叔不愿意。

“后来我硬给他押过去的,陪他去了两天。”二婶回忆,二叔即便去到活动中心,也只是坐着听别人唱,坐了半年,才尝试开嗓。

这实在不可思议,到我们回家过年的时候,完全看不出他的抵触或羞涩,只有满满的热爱。二叔车上放着戏曲,随时唱两嗓子,还主动展示排练视频。拉长了观察维度,原来内敛的二叔也是慢慢被打开的。

至于我妈,我起先惊讶于她退休后的改变。她说,这些都是她年轻时想做的,结婚前就练过书法,成家后放下了。忙着工作,还要照顾我,时间精力不够。

但她说,她并没有把它们攒到退休再做,最喜欢的东西,即便生活工作繁忙,也不会错过,她喜欢体育,早些年看世界杯,是要做笔记,记比分的。这并不是她的“新活法”,只是我在这段时间,才认识到她原本的样子。

我妈活得很开阔,什么都有意愿尝试。有时我会随机买两张话剧票,或临时起意看场演唱会,她从不做扫兴的家长,总是充满兴致地赴约,热情满满地分享,像我的同伴与朋友。

她最想看的是乒乓球。前段时间成都的混团世界杯,我妈抢票失败了。这一次,深圳乒乓球亚洲杯开票,我蹲守购票软件,虽然还是蹲不到决赛入场券,但抢到了小组赛的门票,她可以去见“莎头组合”了。

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责编 何海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阿拉伯语   记者   活法   南方周末   模特   活动中心   排练   乒乓球   演出   我家   时间   女性   喜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