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版图上,正悄然开启一场“向东看”的宏大叙事。
当北京、天津、雄安在北部聚集成一个“黄金三角”时,石家庄没有选择向北挤,而是果断向东转身。一场在东部平原上再造一个“新石家庄”的战略布局已经拉开大幕。

石家庄从一个小村庄蝶变成大都市,其早期发展完全以火车站为中心向外扩张。这种“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组团到跨河发展,再到建设正定新区和实施六大片区城市更新,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留下了不少历史遗憾。
过去,石家庄的发展方向一直备受争议。有人主张向东向南发展,因为东南方向地势平坦,拥有广袤的区域空间;也有人从保护水源的角度考虑,认为应该避开西北方向的水源地。
如今,“向东发展”已成为共识。东部地区涉及高新区、经开区和藁城区三个地方,是石家庄一马平川向东扩张的恒定趋势。这里地势平坦,发展空间广阔,成为城市扩张的绝佳选择。

东部新城不是简单的房地产项目或新区开发,而是石家庄都市圈的重要功能性战略节点。它依托石雄铁路裕华东站综合枢纽、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现代物流枢纽基地等优势资源。
按照规划,东部新城将围绕石家庄产业集群的布局,吸引人口聚集,按照“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产城融合匹配”的原则,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它的核心任务是辐射带动石家庄都市圈东部地区发展,是石家庄打造冀中南城市圈的重要支点。

今年3月,石家庄提出东部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要求立足城市发展定位,聚焦群众出行需求,抓好东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这个枢纽将结合石雄城际铁路在北乐乡附近设站的规划,综合考虑地铁、公交、出租、长途客运等换乘需求。

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局已明确表示,2025年将推动东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努力打造高效换乘、多功能服务、智能便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这意味着北乐乡区域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即将拉开帷幕。
这一交通枢纽的建设,将彻底改变石家庄东部的交通格局,为东部新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石家庄都市圈作为第1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其规划的出炉本身就是巨大的政策突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石家庄面临着京津城市的虹吸效应,实施强省会战略压力较大。
东部新城的建设是石家庄都市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发布的石家庄都市圈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了8个方面33项工作,包括扎实推动轨道交通建设、构筑京津冀协同发展链条、加快推进低空经济等。
其中,石衡沧港城际、雄商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直接促进东部新城的发展。这些项目将加强石家庄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为东部新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石家庄确定了 “一主、四辅、两带” 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拥河发展”成为重要战略,通过调整滹沱河城区段南侧行洪规划和应急水源地保护区,释放出滹沱河周边578.8平方公里的建设空间。
这一战略与东部新城的建设形成良好协同。拥河发展解决了石家庄城市发展的空间制约,而东部新城则为城市扩张提供了具体方向。到2035年,石家庄中心城区面积将由287平方公里扩大到660平方公里,可承载城镇人口约600万人。

东部新城的建设将帮助石家庄摆脱“单中心城市”的困境。目前,石家庄人口和功能高度集聚,中心城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仅82.1平方米,二环内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1.8万人。
按照新规划,石家庄中心城区将扩大至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提高到96.5平方米,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一万人左右。东部新城作为新的城市中心,将有效分流主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压力。
未来,石家庄将形成“一城三区三组团”的空间布局,其中东部新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及研发中心。东部新区规划用地规模为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万人,将形成“一心一岛多组团”的发展格局。


随着总规批复,石家庄首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了“一主、四辅、两带”的城市空间结构。东部新城恰好处在连接“一主”(主城区)和“四辅”中的藁城区、经开区的关键位置。
到2035年,这里将不再是规划图纸上的蓝图。石家庄人期待的是,东部新城每天能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交汇碰撞。
石家庄不只是在地理上向东扩张,更是在发展道路上向前迈进——从“火车拉来的城市”转变为“开火车”的城市,主动驶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