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阳潜藏,万物始闭关。”立冬节气到来,天地阳气渐收,寒气渐浓,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进入“冬藏”阶段。对于肾衰患者来说,此时科学养肾,有助于肾脏积蓄能量,为来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肾衰专病门诊,结合传统“冬藏”理念与现代医学知识,为您整理出一套实用的立冬养肾指南。
饮食养肾:温补少负担,科学蓄能量
饮食核心提示:
避生冷忌过燥:少吃冰镇水果、生鱼片等生冷食物,防寒气伤脾胃。少碰辣椒、油炸食品等燥热食物,避免耗伤肾阴。
规律控量:保持三餐规律,可适时加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节食,维持肾脏平稳工作。
控盐限油:每日食盐≤5 克,少吃腌制品、加工肉;烹调用油≤25-30 克,多采用蒸、煮等方式。
足量饮水:每日喝 1500-1700 毫升温水,少量多次,助力肾脏代谢。
推荐食材及食法: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有助调节血脂,推荐每日50–80g煮粥温食。

西蓝花:富含维生素,清炒或焯水食用,每日100–150g。
淡水鱼:如鲈鱼、鲫鱼,优质蛋白易吸收,每周2–3次,清蒸或炖汤。
冬瓜:利水消肿,搭配生姜煮食,每日100–200g。
山药:健脾益肾,蒸食或煮汤,每日50–100g。

温馨提示
本身已经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需注意:
严控蛋白,要求优质低量;
均衡补热量,减少蛋白分解,适量摄入主食:如大米、白面、植物油等;
避免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橘子、动物内脏、坚果等,烹饪时可将蔬菜焯水后食用,减少钾含量;
严控盐分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建议≤3 克;
按需调水分:尿量少、有水肿者需严格限水。
起居养肾:早卧晚起,避寒藏暖
立冬后应调整作息,早睡晚起,顺应阳气闭藏。
睡好“藏阳觉”:
尽量在21:00–22:00入睡,不晚于23:00,有助于阳气归肾。
早晨待日出后再起床(约7:00后),避免寒冷刺激血管。
腰腹重点保暖:

穿着护腰或厚衣物,保护腰腹部不受寒,维持肾脏血流稳定。
情志养肾:静心养神,为肾减压
情绪稳定对肾功能有积极影响。焦虑、烦躁会增加肾脏负担。
情绪调节方法:
听羽调音乐,如《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每日15–20分钟。
每日冥想10分钟,或选择温暖时段散步、晒太阳,舒缓情绪。
穴位按摩:揉穴助气,辅助养肾
每日按摩以下穴位,有助于肾气闭藏:



肾俞穴:腰部第二腰椎旁开1.5寸,搓热后顺时针揉按。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按揉可健脾益肾。
太溪穴: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按揉有助降压、改善肾功能。
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护,助肾藏元
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肾衰专病门诊,联合米秀华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专家资源,为肾衰患者提供多种中医特色干预手段,内调外养结合帮肾脏储存元气,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内调疗法
中药调理: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围绕“补益肾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制定方剂,改善肾脏局部循环、延缓肾功能衰竭。
●外治疗法
艾灸:选取肾俞、足三里等关键穴位,通过温热刺激温补阳气、改善肾脏供血,同时调节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辅助减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

中药敷贴:使用含附子、肉桂等温性中药成分的“脐疗膏”,敷贴后药物经皮肤渗透直达局部,辅助减少肾间质纤维化,改善水钠代谢,每周敷贴1~2次;
针刺调理:精准刺激肾俞、足三里、太溪等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立冬护肾谣
立冬藏阳气,温粥养肾元
燕麦凝精气,山药固丹田
腰暖避寒扰,静卧少忧烦
太溪轻按揉,冬藏保平安
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肾衰专病门诊,陪您一起藏好肾气,安稳过冬!
门诊时间
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门诊地址:共康东路55号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6:30(节假日、夏令时另行安排)
联系电话:66970353
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肾衰专病门诊
米秀华团队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下午(隔周)
苏小青副主任医师专病门诊时间:周二全天(节假日、夏令时另行安排)
门诊地点:上海市宝山区逸仙路1321弄1支弄42号
联系电话:35053256
(来源:宝山卫生健康)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