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不懂感恩,叛逆还乱发脾气,家长不要焦虑试试反向呈现

对孩子太好的家长,更容易发脾气,心理落差和难过伤心。

这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太想对孩子好,孩子反而变得刺毛,叛逆,白眼狼和不懂感恩。

说到底,还是家长把孩子伺候太好了,使劲对孩子好,却适得其反。

01

这个暑假,在跟孩子相处上,我有个特别大的改变,那就是:

不再费尽心思对孩子好了,多花点时间给自己,放在自我成长上。

过去的每个小长假,我都是在熬中度过的:

看不得孩子磨蹭和贪玩,拿着手机就放不下来,心急火燎;

看到孩子拖延几个小时,还不去学习和写作业,内心很崩溃;

忍了又忍,实在忍无可忍时,批评和提醒孩子,开启与孩子互怼模式。

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受,每一天都举步维艰,焦虑与煎熬如影随形。

受够了之前的鸡飞狗跳,更受够了鸡飞狗跳之后,孩子干脆拿不学习来对抗我,反正怎么能让我气急败坏,就怎么来。

真是够够了!我再也不想让自己原本能量满满的状态,被孩子消耗殆尽。

所以,这个暑假我无数次通过自我疗愈和正念转念,提醒自己:

管不了,一定不要去硬管。要后退,要反向呈现。

千万不可因为自己一时嘴快,再跟孩子冲突升级,充当孩子不学习的背锅侠。

也提醒自己:

白眼狼孩子,一定是自己惯出来的。

不懂感恩的孩子,大多是家长太想对孩子好,所以才会有焦虑和无力感。

02

反向呈现的核心,就是不硬碰硬,不拿自己的执念去改变孩子。

同时,也要克制想对孩子好的心,收起过度的担心,过度的付出以及全然的关注。

并不是家长所有对孩子的好,都会被孩子接受,也并不是家长所有的关心,都能换来孩子的温柔以待。

我看过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之前对孩子关心得有点过度,干预得有点过分:

孩子不刷牙,不洗脸,父母在耳边催一遍又一遍;

孩子说不饿,不想吃饭,父母还是把饭盛好,苦口婆心劝孩子不吃会饿;

父母挑剔孩子这样做不对,应该那样做,事无巨细地纠正和操心。

家长催得很累,说得自己都火了,孩子还是刀枪不入,充耳不闻,甚至还很烦父母所谓的“好心”。

于是,家长吐槽孩子是白眼狼,孩子委屈自己怎么做,都不能让父母满意。

让家长和父母都很痛苦的一个根本原因是:

父母想给孩子的太多,父母想给孩子的,大都不是孩子想要的。

于是父母跟孩子之间,就有了“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的南辕北辙。

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与不懂感恩,家长不要硬碰硬,不如试试反向呈现。

03

受了很多伤,哭了很多次后,终于做了一个决定:

不再为不懂感恩的孩子而虐待自己。

之前孩把我气得狠时,要么憋着不说话,要么气炸,要么气哭到泪如雨下。

平复之后想想,真不值得。除了孩子的错,自己难道就没错吗?

家长要考虑一个问题:

孩子为什么能一次次拿捏家长?一次次精准伤到家长的心呢?为什么连生活都打不垮的家长,却轻易被孩子气得吐血?

无非是家长爱孩子太深,想为孩子做得太多,害怕耽误孩子的前途与人生。

所以才会在自己管不了孩子时,哪怕透支心力,也要强管。

正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用满分的标准来爱,才会被伤得遍体鳞伤,才会有不懂感恩白眼狼的出现?

反向呈现以下:

是不是家长对孩子太好了?用力过猛?才会让家长对孩子的爱与关心变得廉价与日常化。

如果家长退一步,在孩子刺毛的时候,反向呈现下,不去纠正,也收敛对孩子爱的指数,将更多的爱与精力花在自己身上。

自己先怎么舒服怎么来,先不要考虑孩子,略微自私一点,为自己多想一点,反而会让孩子对父母有所敬畏,增加更多的感恩之心。

要记住:

进有进一步的欢喜,退有退一步的从容。

60分家长已经足够好,剩下40分,就留给自己,花点时间和空间休息,疗愈,先把家长自己哄好,回归心力与理智时,对孩子见招拆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育儿   乱发   青春期   叛逆   焦虑   脾气   家长   孩子   父母   硬碰硬   鸡飞狗跳   心力   暑假   嘴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