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的世界,做自己的港湾

凌晨两点半,台风过境后的城市还在滴水。我刚结束跨洋会议,窗外突然停电,整片街区陷入深海般的黑暗。电脑屏幕熄灭的瞬间,我下意识地伸手想抓住什么,却只触到冰凉的玻璃。就在那片混沌里,一个念头清晰起来——如果连最稳定的供电都会毫无征兆地消失,这世上还有什么真正可靠?

去年秋天,朋友小然的咖啡馆因疫情被迫停业。所有人都劝她及时止损,她却在那三个月里做了一件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每天照常去空无一人的店里,烤一份蛋糕,煮一壶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读一本书。“我知道这改变不了什么,”她说,“但至少,我能为自己维持一种秩序。”后来店铺重新开业,老顾客们惊喜地发现,那熟悉的香气从未改变。而只有我知道,在那段最不确定的日子里,是她为自己点亮的微弱灯火,撑过了漫漫长夜。

我们总渴望寻找永恒不变的依靠——稳定的工作,不变的承诺,可预测的未来。但就像海上的灯塔,它们或许能指引方向,却无法代替你成为那艘船。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找到永远风平浪静的海域,而是学会在风浪中依然能稳稳地掌舵。

我开始尝试一些小小的“锚点”。每周三晚上雷打不动的瑜伽课,哪怕加班到再晚;床头永远放着一本读了又读的旧书,纸页已泛黄起毛边;清晨煮咖啡时那三分钟专注的等待,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热水慢慢滤过咖啡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仪式,却在世界剧烈摇晃时,成为了我最坚实的底座。

上个月,公司大规模裁员,整个部门人心惶惶。那个周五下午,我照常去了常去的花市,挑了几支向日葵。卖花的阿姨一边包扎一边说:“姑娘,现在像你这样还有心情买花的人不多了。”我笑了笑没有解释——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才更需要这些美丽而无用的事物。它们提醒我,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依然有能力为自己创造一份确定的美好。

不确定性从来不是现代生活的特产,它只是生命本身的底色。我们的祖辈经历过战争与饥荒,父辈面对过下岗与变革,而我们这一代,则在各种“黑天鹅”事件中学习生存。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建造港湾——可能是祖母那手永远不变味道的红烧肉,可能是父亲修理旧物时专注的背影,可能是母亲在阳台上种满的植物。

现在的我,依然会为明天的会议焦虑,为未知的变数不安。但不同的是,我知道回到那个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可能是深夜的一杯热茶,可能是随笔写下的几行字,可能是闭上眼睛的三次深呼吸——在那里,风暴会暂时停歇,而我能重新获得前行的力量。

这个世界不会为我们停止变化,但我们可以选择在变化中成为自己的常数。当每个人都向外寻找安全感时,那些学会向内建造港湾的人,反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他们不是逃避风浪,而是带着自己的晴空万里走进风雨里。

就像此刻,台风过后的城市渐渐恢复供电,远方的楼宇重新亮起灯火。而我终于明白,最恒久的光源不在窗外,它在每一个愿意在黑暗中为自己点灯的人心里。当不确定成为常态,做自己的港湾不再是选择,而是这个时代最温柔的生存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美文   港湾   世界   咖啡   风浪   花市   台风   灯火   灯塔   安全感   专注   窗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