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件海内外文物,41件首展珍品,带你看见宋元明清“青铜的余晖”

“在商周青铜器的辉煌万丈后,宋元明清铜器常被称作‘青铜的余晖’。然而,这抹‘余晖’中是否暗藏着被我们低估的另一种‘永恒’的答案?”11月11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拉开帷幕的“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特展序厅,以这样一句问话,揭开此次展览的面纱。

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是近年来海内外最具规模的宋、元、明、清铜器展。展览分“崇古尊古 再塑三代”“铸古维新 自成一格”“永宣垂范 震古耀今”“起居修道 古铜新意”四部分,展出178件/组海内外多家重要博物馆馆藏珍品,相比在美国的首展,此次展览增加了69件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其中41件为首次对外展出。

明宣德铜鎏金孔雀明王像(柏林民族学博物馆藏) 王凯 摄(下同)

钟声里走进“余晖”

“长期以来,宋、元、明、清铜器因贴上‘仿古’的标签,而未能受到学界太多重视,研究亦缺乏系统性。在经历三代的鼎盛辉煌后,青铜器在宋元明清时期已逐渐淡出礼器的主流舞台,但其作为艺术品,制作更加精致,题材更为广泛,风格更趋多元,并从皇家庙堂走向民间日常。其中的内在动力和蕴含的社会意义都值得深思。”中方策展人、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研究馆员韦心滢在导览时介绍。此次展览,将青铜学界聚焦到宋元明清仿古铜器这一久被忽视的课题。

展览序厅按照宋徽宗礼制改革制作的新成礼器大晟钟的形状设计,走进展厅也能听到古朴空灵的钟声,配合墙上的问句,引领观众走入这段历史。韦心滢介绍:“大晟钟总计300多件,现存仅20余件,非常珍贵,是此次展览最为重磅的展品之一。”进入展厅第一部分,大晟钟便映入眼帘,成为整场展览的开端。

北宋崇宁四年铜大晟钟“蕤宾中声”(上海博物馆藏)

“对照组”里找不同

为了呈现“复古与创新”的主题,展览在众多海内外博物馆的展品中集结多个“对照组”一同展出,包括中外博物馆藏的同类型文物,宋元明清仿古铜器与被仿的青铜器,以及同时期中国铜器与外国仿制铜器,直观呈现这些铜器艺术风格上的异同。

展览动线的中间位置,并排摆放着两件明成化二十年的昆山县学铜簋,它们分别是上海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的藏品。这两件铜簋都曾出现在宋代《宣和博古图》中,历经颠沛流离在此重聚。上博馆藏的这件与《宣和博古图》中的形制一模一样,大英博物馆藏的这件则比图中多了盖子,且盖子的样式与传统簋的盖子完全不同,是明代工匠在宋代样式的基础上创作增加的,反映了当时工匠铸造铜器的“复古与创新”。

清乾隆洒金铜双凤壶与法国仿乾隆洒金双凤壶的对照展出,则体现了清代铜器审美对欧洲工匠的影响。两只双凤壶并排放置,无论是从器型还是纹样都几乎一模一样,可见当时的法国工匠正是对照这件中国出品的双凤壶一比一仿制的,也证明了当时欧洲对中国铜器审美的推崇。

清乾隆洒金铜双凤壶与法国仿乾隆洒金双凤壶

展览最后,上海博物馆还展出了馆藏西汉建昭铜雁足灯,以及清代阳平家铜雁足灯,二者乍一看非常相似,却相隔几个朝代,这也印证了清末仿古趋势的再度兴起。

合作中交流文化

今年3月—9月,展览首站已经率先亮相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吸引了超过30万人次观展。展览在美国闭幕后,由上海博物馆重新策划、梳理,落地上博东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斯·霍莱因说:“这对美国观众来说是一次启发,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展览现场

实际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合作由来已久。1980年,上博就参与过在大都会举办的“大的青铜时代”特展。此后的45年间,二者有各种合作项目,对促进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明年我们还有另一个精彩的合作项目,请大家期待。”马克斯透露。

此次特展将展出至2026年3月16日。

原标题:《178件海内外文物,41件首展珍品,带你看见宋元明清“青铜的余晖”》

栏目编辑:江妍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吴旭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历史   宋元   珍品   明清   青铜   海内外   文物   余晖   铜器   博物馆   上海   大都会   博物   青铜器   工匠   博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