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的语调因股市震荡而悄然放软,欧盟却选择在错误的时机,以最不自量力的方式,跳上了它根本玩不转的大国博弈牌桌。
一记来自东方的重拳,让西方世界精心维持的淡定表象裂开了缝。
前几天,中国商务部依据国内法规与国际惯例,沉稳落子,宣布对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当举措,却像一块精准投入静水巨石,在欧美权力中心激起了层层混乱的涟漪。
戏剧性的对比在随后几天内上演。
政策释出之初,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故技重施,挥舞起100%关税的大棒。
然而,市场的回答是美股“黑色星期五”的狂泻。
很快,美财政高官便不得不放软语调,声称加税“不一定”要发生”,要跟中国谈等等。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一种在现实压力下的战略性后退,是白宫在感受到切肤之痛后本能的“求和”信号。
然而,就在老板都开始掂量后果的时候,伙计却迫不及待地要冲上前线。
当地时间10月14日,欧盟委员会贸易事务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表忠心”戏码。
对于中国的新规,他们想跟G7进行协调,予以所谓的回应。其措辞之激烈,姿态之强硬,仿佛手握什么了不得的王牌。
是谁给了欧盟勇气,在老板都开始求和时,自己却要跳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答案或许就藏在它那深入骨髓的“双标”基因与战略不自主的悲哀里。
首先,欧盟的激烈反应,本身就是一场大型的“双标”现形记。
谢夫乔维奇喋喋不休地抱怨中国此前对镓、锗等材料的管制“仅妥善处理了半数出口申请”,却绝口不提欧盟自身近年来以“经济安全”为名,筑起了多少壁垒。
就在近期,欧盟仍在频繁使用其出口管制工具,并以“去风险”为名,试图构建排华供应链。怎么轮到中国出于同样理由、依据国际通行做法行使合法权利时,就成了“核心关切议题”?
这完美诠释了西方某些势力的逻辑:规则,只能我来定;工具,只能我用。你用了,就是“破坏秩序”。
这不是霸权逻辑是什么?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傲慢,源于一种过时的殖民优越感。
他们仍然习惯了中国是那个默默接受规则、埋头苦干的“世界工厂”,根本无法接受一个在规则层面与之平起平坐、甚至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中国。
中国的稀土新规,尤其是那个精准无比的“0.1%”价值占比阈值和对中国技术的追溯条款,本质上是一次“规则制定权”的宣告。
它告诉世界,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而欧盟的反应,表明它拒绝承认这个现实。
那么,抛开情绪化的表演,欧盟真的有与中国在此领域硬碰硬的资本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它今天的咆哮,更像是一头被戳中了软肋的“纸老虎”的哀鸣。
欧洲央行自己的报告就显示,欧元区高达70%的稀土进口量直接或间接依赖中国。
从电动汽车的马达到风力发电机的磁铁,从光刻机的精密部件到国防工业的关键材料,欧洲的绿色转型与高端制造梦想,都建立在来自东方的稀土供应链之上。
波兰副部长的“极度担忧”和荷兰阿斯麦(ASML)公司紧急为供应链中断做准备的报道,都无情地揭示了这一点。
一个连自身关键产业原材料供应安全都无法保证的实体,却叫嚣着要“展现实力”、“采取强力回应”,这何异于一个乞丐在向他的施舍者炫耀自己讨饭的碗很结实?
欧盟的“横插一脚”,更深层次暴露了其战略自主的彻底破产。
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毫不掩饰地声称,“在这一领域,我们与美国盟友拥有共同利益”,并强调要与美国探讨联合回应方案。
这等于公然承认,欧盟在此事上已心甘情愿地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一枚棋子。
当美国自己都因国内经济压力而不得不寻求战术缓和时,欧盟却抢过一根更粗的棍子,要替美国冲在前面。
这绝非智慧,而是地缘政治上的“不知死活”。
它既无法弥合内部成员国之间的深刻分歧,也无法提出摆脱依赖的实际方案,只能通过对外示强来掩饰内部的无能。
中国对美国的反击,是冷静、精准且在法律框架内的。
清晰地告诉美国以及整个西方: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试图将中国排斥在外的“小院高墙”,最终围住的只能是他们自己。中国有能力,也有意志,将相互依存转化为对等的战略杠杆。
奉劝布鲁塞尔的官僚们早日从殖民旧梦中清醒。世界已经变了。
对中国而言,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前提是平等和相互尊重。
若欧盟仍执意抱着过时的霸权思维,甘当附庸,对中国“横插一脚”,那么现实会一次又一次地、用比言语更深刻的方式,教会它该如何做人。
大国博弈,重在审时度势。在真正的实力面前,一切虚张声势的表演,终将沦为历史的笑柄。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