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理财通搞了个大的

昨天腾讯公布了一季报。

第一季度净利润47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预估516.9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5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预估592亿元人民币。

除了最最亮眼的游戏业务之外,最值得说的是广告收入。

同比增长20%,远超宏观经济增速和互联网广告增长大盘,这显然得益于视频号。

昨天,微信还官宣成立了电商事业部。

种种迹象表明,微信在电商领域正在下一盘大棋——

和抖音、拼多多、淘天相比,微信的风格一直以稳健著称,很多分析师都表示,微信还没有把自身的流量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那未来的微信电商,以小店为载体,靠视频号做流量分发,然后把微信会话社群私域、小程序、公众号、朋友圈通通统合起来,竞争力依然不容小觑。

如果只保留一个App,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的首选都会是微信。

因为本身满足社交需求。

视频号+公众号图文可以满足内容需求。

起步阶段的电商可以满足购物需求。

本地生活服务可以满足外卖、出行等即时需求。

微信支付可以满足日常交易,而你想做投资、买基金,金融需求也可以在微信,通过理财通实现。

这就是微信生态的影响力。

说到这个,在微信搭建电商生态的同时,理财通其实也在尝试给基金公司搭建生态。

比如,理财通也在搞“基金小店”这样的小程序。

你在理财通里边搜基金公司的名字,就能看到基金名店这样的小程序,正在搞理财金引流。

甚至于你在微信的搜索框直接搜基金公司,也能跳出理财通的投放。

现在基金小店正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知名度还没打开,另一方面机构电商也没想明白这东西能怎么用,所以第一感觉跟财富号还有点像。

没关系。

每家互联网公司有自己的DNA。

我们说腾讯、微信的DNA是什么?

是对生态的构建。

前两年互联网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时候大家就在总结,被腾讯投资的企业,发展好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小红书、拼多多、美团、京东的起飞,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微信的生态。

腾讯的优点就是,在被投资企业上保持着耐心,同时给企业留足必要的自主空间,靠自己的微信、QQ给企业导流。

说白了,就是流量支持+耐心+去中心化的管理。

这点应用在金融和基金行业会带来什么效果?

开个脑洞——

从散户的角度,假如你在公众号看文章,或者看视频,提到的某个基金,你复制搜索或者超链接跳转,能直接打开理财通的界面,这个转化路径是不是短了许多,也快了许多(但可能有合规风险)。

再考虑到微信本身的社交流量规模,是不是比任何一个代销、直销App都要大?

那理财通,潜在的增长空间是不是很大?

从机构电商的角度,在运营基金小店方面,也可以从原本的流量思维,向产品思维做一些试验。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能看到不少基金公司在直销平台和工具类小程序的开发上花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但最终的效果还是一般,普通投资者的接受度也没有特别高。

现在有了基金小店,或许可以把一揽子工具、内容、策略,都搬到理财通基金小店的运营上。

在《FOF卖了100个亿》里,我跟大家介绍了自己经常看的基金公司的内容。

我常说很多基金公司,包括中小型机构,不是没有好的内容、好的工具、好的Idea,只是受制于自身的流量和曝光度,用户看不到而已。

现在有了微信的加持,你其实不用太担心流量问题,后面就是各自运营能力的比拼了。

请设想,按照《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基金的管理费要和投资者的收益率挂钩。

如果一只基金短时间业绩爆发,按照传统的排行榜思维肯定应该放在首页的热门基金上,带着大大的亮眼的红色收益率,然后不明就里的投资者蜂拥而至。

在直观的收益率面前任何投教和风险提示都是无意义的,那后面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投资者赚不到钱,基金公司拿不到该有的管理费,渠道抽不到尾佣,还有意义吗?

但如果放在基金小店的模式下,在机构自己的小店里,基金公司享有对内容和热门产品的主导权。

机构认为行情热了,就少曝光一些,多曝光一些稳健的产品,搭配各种估值指标和投建内容的产出,对有性价比的、冷门板块,多给一些展示。

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主推产品,投资者也可以自己根据基金小店里的工具,分辨哪些估值热度够高。

昨天北落发了篇内容,说的是《盈利人数占比:100%!》。

说的是,海外plus和股基plus两个组合的盈利占比分别达到了100%和94.91%。

监管不是强调投资者盈利占比吗?

行业不是一直说要向买方投顾转型吗?

如果借助基金小店的生态,把基金的投教和产品+恐贪定投或机构自主开发的择时工具结合起来,效果会不会有所不同?

公募是普惠金融,普惠的意义在于,服务大众的绝对数量够多,同样也不是光机构自己努力就能够实现的。

当然基金小店现在还刚刚起步,现在接近一张白纸的状态,未来能不能建起来,能做出怎样的效果,还不好说。

后面我觉得可以继续观察,当然也更期待基金公司能开大脑洞,多整些好玩的。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7

标签:科技   腾讯   基金   投资者   公司   机构   内容   流量   风险   生态   公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