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个消息火了。
说是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汉字”。
今天,看到官媒中国社会科学网也发表了文章,承认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7000年前陶器上的“刻符”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截图如下:

首先要给官媒点个赞。
官方承商代的甲骨文不是最早的中国文字,这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在此之前,一群数盲文盲们,官科民科们,一律把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称为“刻符”或者刻划符号,根本不承认那是文字。然而这些人对西亚泥巴版上的那些号称“五千年前”的楔形文字却大肆吹捧,说成是人类最早文字。
这些人,不是蠢就是坏,或者又蠢又坏。
如今官方承认了柳林溪7000年前的汉字,那么这就不应该仅仅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这应该也是地球上最早的文字,没有之一,就是唯一的第一。
所以,官方做的还远远不够。
而且,要说中国最早,还轮不到柳林溪的7000年前文字。
浙江上山文化的文字,才是真正的中国最早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然而按照抱雪斋全球独步天下的文字考古学,浙江上山文化,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了地球上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不论是柳林溪7000年前的文字,还是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都是直接传承自浙江上山文化的文字。详见下文:
全体中国人注意:我们使用的文字从哪来?抱雪斋文字考古学纲要
柳林溪遗址的7000年前文字之所以被官方承认,仅仅是因为最先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官科有影响力的冯时教授。
冯时教授,2009年成为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导,2014年任中国政法大学讲座教授,2016年任郑州大学特聘教授,2018年当选社科院学部委员。他还担任多个学术职务,包括《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等等等。
如此多的头衔,说出来的话自然就听的人多了。
抱雪斋一介民科,虽然没有这些金字招牌,但是身为一个自封的天下第一中国文字考古学家,要给冯时的这几个字释读挑个毛病。
下图是柳林溪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字,都刻在陶器上。

按照冯时的说法,这些陶器上的文字中有8个是能够释读出来的。
下面这四个字(“五”,“田”,“文” “八”)的写法和甲骨文里的一模一样,冯时的解读当然是对的。

然而下图中这四个字的释读,除了左上角的“爻”字和甲骨文完全相同,其他三个字的释读全是错的。

把那个“3”字形的字释读为“龙”,这是纯粹想当然。任何时候的“龙”字都没有这样的写法。
左下角释为“隈”字还有右边的“朱”字也是没有任何依据,仅仅是和甲骨文字形有很小部分相似而已,单凭形体相近根本不可能断定,此不赘述。
所以,冯时释读出来的这八个字,实际上只有五个是可以确定准确的。相比之下,浙江上山文化目前已经发现的文字,却可以用商代甲骨文完全百分百释读,字形达到了百分之百完全相同!
其中,柳林溪遗址的“田”和“五”字,也和浙江上山文化的写法完全相同!实锤柳林溪文字和甲骨文一样,都是传承自浙江上山文化!

本文为抱雪斋文字考古学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