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跌3000, 自行车市场崩盘? 暴跌一万、五折甩卖, 中产骑行圈凉了?

在社交平台上曾红极一时的骑行圈,如今正经历着市场的剧烈震荡。

曾经让中产们趋之若鹜、5000元以下都难以拿出手的自行车,如今价格暴跌,部分车型降价幅度达1万元,3.5折甩卖的情况屡见不鲜。

喜德盛车主提车仅半个月,就发现车辆降价3000元,而捷安特、美利达、崔克、闪电等自诩高端的品牌,也纷纷加入降价大军。

回顾往年骑行热潮时,万元以上的自行车在一家门店一年就能卖出五六百台,市场呈现一车难求的景象,消费者甚至需要加价排队一个月才能提车。

然而如今,车行成片倒闭,整个行业陷入降价清库存的恐慌之中,全行业都在进行着一场降价清库存的“踩踏式”竞争。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自行车市场规模将近2000亿,如此庞大的市场为何会突然“遇冷”?

从本质来看,骑行圈从未真正“火”过,所谓的热潮更像是中产群体通过社交媒体营造出的“流量幻觉”。

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消费主要围绕通勤、买菜、拉货等功能性需求,消费者更看重车辆的便宜、皮实与耐用。但疫情之后,户外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露营、滑雪、桨板、飞盘、徒步、骑行等活动成为中产群体的“新宠”,自行车需求也随之暴增。

在这一背景下,众多自行车大厂即便开足马力生产,也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部分热门车型甚至需要排队半年才能提车。与此同时,骑行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相关笔记超过180万篇,总阅读量突破13亿次。巨大的流量红利让自行车行业仿佛中了“彩票”,各品牌纷纷加大产能,新品牌也不断涌现,都想在这波热潮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流量的风向总是变化莫测。当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向其他时髦赛道时,自行车行业的“热度”迅速消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捷安特、美利达的库存过剩水平分别达到40%和45%。为了清理库存,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价甩卖的策略,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骨折价”促销现象,价格逐渐回归到疫情前的水平。

尽管自行车行业经历的高速增长如昙花一现,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场危机中也孕育着新的希望。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国产自行车取得了显著进步,如今消费者可以用更加实惠的价格,买到种类更丰富、体验更舒适、技术更先进、性能更强大的自行车。

当人们不再将自行车视为朋友圈的“摆拍道具”,骑行也逐渐回归其本质——用双腿丈量城市的脉络,在齿轮与链条的咬合中感受生命的律动。随着消费者需求的理性回归,中国自行车行业有望摆脱流量泡沫的束缚,在注重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迎来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

#骑行##自行车##户外##运动##财经##商业大事议##经济##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财经   中产   自行车   消费者   行业   库存   流量   热潮   社交   市场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