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作为中国自家的大飞机项目,从研发到投产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动力系统这块,总被国外卡脖子。美国那边老想着用发动机出口当筹码施压中国,结果今年闹腾一阵子后,又自己灰溜溜地恢复供应。
俄罗斯这时候跳出来说随时可以提供他们的发动机,这事儿一出,美国的算盘彻底打不响了。中国自己的长江-1000A发动机也快成熟了,这下C919的动力问题看来是稳了,不再完全依赖进口货。
C919客机是中国商飞公司主导的单通道窄体客机,设计上对标波音737和空客A320,载客量从158到192人,航程能到5555公里。它的发动机目前全靠LEAP-1C。
这款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赛峰集团合资的CFM国际公司生产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力在12到15吨级,效率高,油耗低,在全球民航市场很受欢迎。C919从2017年首飞到现在,交付了十几架,都用这个发动机,因为国产替代品还没完全就位。
今年5月底,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暂停向中国出口LEAP-1C发动机,理由是所谓国家安全问题。这不是头一回了,早在2020年,美国就考虑过限制C919的零部件供应,这次直接动真格,通用电气那边接到通知,立马停了发货。
结果中国商飞的装配线受影响,2025年原本计划下线50多架,交付目标也得调整。美国的意图挺明显,就是想用这个当杠杆,在贸易和技术上逼中国让步。C919项目涉及上千亿订单,发动机断供直接卡住脖子,让人想起以前芯片那事儿。
不过,美国这招没坚持多久。7月3日,商务部又通知通用电气,解除禁令,恢复出口。为什么这么快变卦?
据报道,是中美贸易谈判的一部分,美国不想彻底断了这笔生意,毕竟CFM公司从C919订单中赚了不少,累计订单上千台发动机,价值数百亿美元。
加上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美国企业舍不得完全退出。恢复供应后,C919生产又回到正轨,东航、国航、南航等航空公司继续接收新机,运营线路也扩展到更多城市。
这事儿暴露了C919的软肋:关键部件太依赖国外。发动机之外,航电系统有霍尼韦尔和罗克韦尔柯林斯的影子,起落架和刹车系统也靠美国派克汉尼汾公司。
美国的出口管制法随时能发难,C919要想真正独立,得加速国产化。但话说,美国这反复无常的做法,也让全球供应链看清了,谁都不想被政治绑架生意。
就在美国恢复供应没多久,8月21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放出话来:如果中国有需求,俄罗斯随时准备提供航空发动机。他具体提到PD-14、PD-8和即将问世的PD-35,这些都是俄罗斯自家研发的涡扇发动机。
PD-14推力14吨级,用在MC-21客机上,对标LEAP-1C,性能参数接近,涵道比高,噪音低,已经在2021年取证,MC-21也开始交付。PD-8是小推力版,8吨级,适合支线机如SSJ-100。PD-35则是大块头,35吨推力,瞄准宽体客机CR929那种级别。
切梅佐夫说得很直白:我们理解中国同行的难处,美国不给,我们给。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是国防和高科技巨头,下属上百家企业,航空发动机是强项。
俄罗斯航空工业底子厚,苏联时代就搞出过伊尔-96和图-154,现在MC-21是他们的C919对手,也面临西方制裁。
俄罗斯自己被欧盟和美国禁运航空零部件,所以对中国的处境感同身受。这表态不是空话,俄罗斯有完整生产线,能批量生产PD系列,出口经验也丰富。
为什么俄罗斯这时候发声?一方面,中俄关系稳固,航空合作有基础,早年CR929项目就是中俄联合,但后来俄罗斯退出,因为技术分歧和制裁压力。现在俄罗斯主动提发动机供应,可能是想拉近合作,卖自家产品,顺便对抗西方围堵。
另一方面,美国的断供闹剧刚结束,俄罗斯这招等于补刀,让美国面子挂不住。C919如果真用PD-14,改装成本不小,得重新适航认证,但作为备用方案,绝对靠谱。中国商飞没急着回应,因为长江-1000A在推进,但俄罗斯的橄榄枝让选择多了,美国的威慑力弱了。
国际贸易就是这样,你卡我脖子,我就找别人。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虽不如美欧顶尖,但可靠性高,价格实惠,在极端天气下表现好。
PD-14的燃油效率比老款D-30KP高15%,材料用钛合金和复合材料,寿命长。如果C919短期内需要过渡,PD系列能顶上,不会让生产线停摆。
C919的动力问题,说到底还得靠自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的长江-1000A(CJ-1000A)就是为C919量身定做的,推力13到15吨,涵道比9:1,采用二级风扇和六级低压涡轮设计,高压涡轮叶片用第四代单晶合金,气膜冷却技术耐温1700度。
2023年3月,长江-1000A在运-20上挂飞测试,推力达14.5吨,推重比4.5,数据超LEAP-1C。研发进度不错,2025年预计完成核心机验证,2027年交付使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在央视访谈中说,项目按计划走,进展顺利。
长江-1000A不是从零起步,吸收了国际经验,但核心技术自主,比如风扇叶片和燃烧室设计。相比俄罗斯PD-14,长江-1000A更匹配C919的机体,集成度高,不用大改。
为什么中国不急着换俄罗斯货?因为自研是长远之计。C919订单超1500架,国产发动机能带动产业链,降低成本。
长江-1000A成熟后,还能用在C929宽体机上,那款对标波音787,航程12000公里,发动机需求更大。中国航发集团投资数百亿,建了太仓基地,测试设备齐全。
院士团队和企业合作紧密,解决了材料和工艺难题。美国恢复供应后,中国继续用LEAP-1C过渡,但国产化率已超50%。
发动机国产化是航空工业的皇冠,难啃但必须啃。俄罗斯表态给底气,但中国更靠自己。这也反映出大国博弈,技术自立才能不被动。
C919项目从2008年启动,到现在商业运营,交付东航等公司,机队规模在扩大。2024年交付12架,2025年目标30架以上。国际订单有印尼和文莱的,未来瞄准一带一路国家。动力问题解决后,C919竞争力强,价格比波音空客低20%,维护成本低。
俄罗斯的PD系列也想出口,MC-21订单有200多架,但制裁下难卖。假如中俄合作,发动机互换可能成现实,CR929项目或重启。美国的制裁反噬自己,GE和CFM丢市场份额。中国自研成功,全球航空格局三足鼎立:波音空客中国。
长远看,美国没招了,因为技术扩散挡不住。中国航空工业年产值超万亿,就业百万,发动机突破是里程碑。俄罗斯表态加速这进程,让美国施压失效。C919的路还长,但动力稳了,前景亮堂。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