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10月23日下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举办的“AI赋能·‘剧’变未来——微短剧新媒体人才培养创新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作为“传媒有意思(uEsee)”校庆X院庆特别企划的分论坛之一,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华为、BIG 3 MEDIA、云墨AI、大树影视传播、西安鸣芯影视等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与代表,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内容创作生态,以及高校如何在新技术浪潮中培养具备跨界思维与实践能力是“AI+创作”复合型人才。
此次活动由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职教师刘阳主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主理人罗丽霞与该专业师生共同参加,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雷方超老师进行了论坛开场致辞。论坛设置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与课程发布三个主要环节,面向AI微短剧赛道培育“AI+创作”复合型人才。

论坛伊始,文化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职教师刘阳以主持人身份率先登场,宣布了论坛的正式开幕。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雷方超老师致欢迎词,表达了对论坛的美好祝愿。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职教师刘阳主持论坛

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雷方超致辞
随后,华为行业算力发展部首席架构师王晓滨进行分享,他以“文旅多模态大模型的创新应用与实践”为主题,演示了如何通过AI技术快速生成短视频脚本、画面和配乐。“技术解决了效率问题,但核心创意仍需人类主导,”他强调,“AI是创作者的‘加速器’,而非替代者。”

华为行业算力发展部首席架构师 王晓滨

新加坡BIG 3 MEDIA中国分公司总监赵丹遥则从职业发展角度,为现场观众勾勒出“AI时代创作者”亟需养成的三大学习习惯,提出“快、练、融”的学习框架,强调未来的内容从业者必须主动进化。所谓“快”,是主动追踪趋势,“不追求完美,边做边学”,重在理解工具底层逻辑而非死记操作;“练”是关键,需通过大量练习不同指令写法,直至能“预测AI的结果”,并注重记录失败案例,从模仿优秀作品中学习方法;“融”是终极目标,即从自身专业出发,将AI融入行业生产流程,并带着商业思维进行日常练习,积累有效作品集。她总结道:“AI正模糊职业边界,创作者的核心能力将转向策划、审美及人机协作,跨领域学习已成为必然。”

新加坡BIG 3 MEDIA中国分公司总监 赵丹遥

云墨AI技术负责人胡杨带来了论坛首个AIGC微短剧《飞跃危机》的创作复盘。他现场展示了AI生成剧本、角色设计的流程,并坦言技术仍存局限:“AI生成的画面可能出现逻辑错误,需人工修正。技术降低了制作门槛,但好故事的情感内核无法被算法替代。”

云墨AI技术负责人 胡杨
针对微短剧质量提升,西安大树影视传播有限公司的特效总监王康结合一段影视后期制作视频分析了影视后期的重要性:“特效和剪辑节奏直接影响用户留存。但技术是为叙事服务的,过度追求视觉效果可能本末倒置。”

西安大树影视传播有限公司的特效总监 王康
文化传媒学院毕业生资深AI从业者陈瑞则以“AI饲养员的一天”为切入点,揭示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幕后工作,为行业展示了AI产业链中的新兴岗位。

文化传媒学院毕业生资深AI从业者 陈瑞

在互动讨论环节,圆桌讨论主持人高昱老师与嘉宾就人才培养展开热烈讨论。新加坡BIG 3 MEDIA中国分公司总监赵丹遥女士提出企业人才需求三层次的现实需求,也提出“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从实战中理解行业标准”的建议。西安大树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鹏结合影视行业传播特点,建议学生立足当下,抓住时代机遇,结合本土文化和语境,做好职业准备。华为算力平台产业发展总监刘丽丽也建议学生从现在开始做好跨学科学习以及AI素养提升的职业能力准备。西安鸣芯影视总经理王婧分享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建议学生忠于热爱,专注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坚持,以更好的适应未来多变的职业环境。

高昱老师主持参会嘉宾进行圆桌讨论
在论坛尾声,《人工智能应用》课程由课程负责人高昱老师及新加坡BIG 3 MEDIA、云墨AI、西安大树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联合发布。该项目将以课程共建、实战共育的方式,推动AI技术与影视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兼具创意、技术与商业思维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应用》课程负责人高昱老师课程建设介绍

《人工智能应用》课程携手企业与学生代表联合项目合作发布
本次论坛让“AI赋能”不再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成为走进课堂、融入创作的现实路径。嘉宾们的分享让学生们看见了行业的发展速度。正如现场师生所言:“唯有让技术走向教育,让创意走向社会,才能真正迎接‘剧’变的未来。”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