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明确表态“中美必战论”,美媒:中国已经3个月没买美国油了

2025年7月3日,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中国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发表了一场重磅演讲,直面“中美必战论”这个敏感话题。与此同时,美国媒体爆出消息,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没从美国进口石油。这两件事凑在一起,立马引发了全球热议。中美关系到底怎么了?中国为啥不买美国油了?这背后有啥深意?

要搞懂现在的中美关系,得先看看过去。中美关系的历史,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正式建交,那时候是“蜜月期”,双方都想借对方之力搞发展。美国需要中国帮忙牵制苏联,中国需要美国的投资和技术。到了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美国企业蜂拥而入,双方你侬我侬,经济上绑得挺紧。

但好景不长。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全球老大,开始对中国有点“看不顺眼”。尤其是21世纪初,中国经济起飞,科技进步神速,美国开始觉得这个“合作伙伴”有点威胁了。从贸易到科技,再到军事,中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掀起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也毫不示弱,反击回去。从那以后,两国关系就从“握手”变成了“握拳”。

现在的中美关系,核心是啥?简单来说,就是“竞争+博弈”。贸易上,美国抱怨中国占了太多便宜;科技上,美国封锁华为、TikTok,怕中国抢了风头;军事上,南海、台海问题时不时让双方剑拔弩张。但与此同时,两国经济又离不开对方。中国是美国商品的大市场,美国的科技和资本对中国发展也有用。所以,这种关系既紧张又复杂,谁也甩不掉谁。

“中美必战论”这词听着挺吓人,其实是个老调重弹的理论,根子在“修昔底德陷阱”。啥意思呢?简单说,就是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和一个老牌霸主(美国)之间,难免会起冲突,甚至打起来。这理论最早是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2015年提出来的,他研究历史发现,这种“新老大国对决”十有八九会动武。

在美国,这论调挺有市场。一些智库和政客,比如总统特朗普的顾问班农,就老拿这个说事儿。他们觉得中国发展太快,威胁了美国的地位,必须得压一压。2020年疫情之后,美国国内反华情绪更高涨,“必战论”也跟着火起来。一些鹰派人士甚至喊话,要在军事上给中国“划红线”,比如在台海、南海搞动作。

但这说法也有反对的声音。美国一些学者,比如基辛格,就觉得“必战”不是必然,中美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中国这边更不用说,从官方到民间,一直强调“和平发展”。2025年7月3日,刘建超在世界和平论坛上就明确表态:“中国不追求霸权,也不想跟谁打仗,战争的代价谁都付不起。”这话既是给美国听的,也是给全世界一个信号:中国不想玩“零和游戏”。

“中美必战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也不小。有的国家开始站队,有的趁机捞好处。比如日本、澳大利亚跟着美国走得近,俄罗斯则跟中国关系更铁。但大部分国家其实不想选边站,都在观望,毕竟谁也不想卷进大国冲突。

再说说中国三个月没买美国油这事儿。根据美国媒体报道,从2025年3月开始,中国就没从美国进口一滴石油,这打破了过去七年的纪录。要知道,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前,中国可是美国石油的大买家,每年进口量都不小。为啥突然停了?咱从几个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是经济原因。石油这东西,价格和供应稳定性是关键。过去几年,美国石油靠页岩油技术产量大增,出口也猛涨,中国自然是重要客户。但2025年情况变了。伊朗、俄罗斯和沙特这些国家的油价更便宜,供应也靠谱。尤其伊朗和俄罗斯,因为跟美国关系不好,愿意给中国优惠价。相比之下,美国油的运输成本高,价格也没啥优势,中国企业自然就换了供应商。

其次是政治考量。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打到现在,2025年特朗普政府又搞了个“对等关税”,对中国商品加码征税。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减少美国油进口就是个反击信号。意思很明白:你给我使绊子,我也不让你好过。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在贸易战里挺常见。

最后是战略需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能源安全是大问题。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让中国意识到,太依赖美国的东西风险不小。石油也一样,如果全靠美国,万一哪天关系彻底崩了,能源供应咋办?所以,中国开始多元化采购,把伊朗、俄罗斯、海湾国家都拉进名单,降低对美国的依赖。这步棋走得挺稳。

中国不买美国油了,影响可不小,波及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咱一条条梳理。

美国这边首当其冲。石油出口是中国一大市场,现在订单没了,美国油企的日子不好过。德克萨斯州的油田库存越堆越多,油价也跟着往下走。美国能源部的报告说,从2025年5月起,原油库存就一直在涨。这对美国经济不是好消息,尤其是能源州,失业率可能还得往上蹿。

中国是石油进口老大,它一转向,全球市场肯定有反应。短期看,中国不买美国油,全球石油供应可能过剩,油价会跌。这对沙特、俄罗斯这些产油国来说是坏消息,但对印度、欧洲这些进口国倒是好事,能源成本能省点。但长期看,如果中美关系继续僵,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加大,油价波动可能更频繁。

更大的影响在中美关系上。中国停买美国油,不只是经济决定,更是个政治信号。贸易战本来就打得热火朝天,现在能源领域也掺和进来,双方的博弈更复杂了。其他国家看着这场戏,也得重新盘算自己的立场和策略。

聊到这儿,咱得想想未来。中美关系到底会咋发展?说实话,没人能打包票,但可以从现在的情况和历史经验推一推。

短期内,中美竞争肯定跑不了。经济上,双方都在抢市场、抢技术;军事上,台海、南海的摩擦估计还得持续。美国这边有“遏制中国”的战略,中国这边也有“崛起不能停”的决心。这种对峙状态,可能还得磨一阵子。

但竞争不等于没合作。全球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疫情控制,中美都有份儿,也都需要搭把手。2021年两国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还签了个合作声明,说明啥?说明关键时刻,双方还是能坐下来谈的。未来这种“斗而不破”的局面,可能是常态。

中国的心态:和平是底线,但底线不能碰。中国不主动挑事儿,但也不怕事儿。这次停买美国油,就是个例子——既是经济选择,也是战略表态。未来中国会怎么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怎么出牌。如果美国继续压,中国可能会更强硬;如果美国松口气,双方或许能缓一缓。

这不是简单的“谁赢谁输”,而是一场经济、政治、战略的大博弈。中国想发展,美国想保老大地位,两边都有自己的算盘。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也跟着晃,谁也躲不开影响。

未来咋样?咱普通人只能看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美关系这出戏,还得演下去。你咋看这件事?觉得中美会彻底翻脸,还是能找个平衡点?欢迎留言聊聊你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财经   中美   美国   中方   中国   中美关系   石油   俄罗斯   能源   经济   市场   伊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