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孩子在里面玩儿得多好!”
11月20日上午,历下区趵突泉街道泺文路社区的托育机构里,暖阳透过玻璃窗洒在地板上。居民杨女士踮着脚,透过门上的玻璃静静观察着孙子东东——这个刚满2岁的小家伙正跟着老师的节奏,用胖乎乎的小手翻着绘本,脸上挂着天真又满足的笑容。杨女士语气里满是释然:“比我们这些老人带孩子专业多了,再也不用跟儿子儿媳为育儿闹别扭了。”
这间百余平方米的活动室,正是街道、社区历经波折打造的嵌入式托育机构。在趵突泉街道这片充满烟火气的老城区里,它像一颗温暖的种子,不仅破解了无数家庭的婴幼儿照护难题,更悄然勾勒出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幸福模样。

拍摄地点:历下区趵突泉街道
拍摄内容:嵌入式社区托育机构解决民生难题
隔代教养难两全
引进托育机构成头等大事
“我孙子今年2岁了,以前都是我和老伴儿照看。”杨女士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老一辈带娃,就知道吃饱、穿暖、不生病,可现在年轻人讲究‘科学育儿’。儿子总说,孩子跟我们待在一起太无聊,没机会跟别的小朋友社交,学不到新知识,也养不成好习惯。”
杨女士坦言,她理解子女的顾虑。儿子儿媳都是上班族,每天早出晚归,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也是无奈之举。可她心里也不是滋味:“我和老伴儿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以前总盼着东东赶紧到3岁,能送去幼儿园,我们也能松口气。”期间,一家人也考虑过送孩子去托育机构,可打听了一圈才发现,要么是离家太远,每天接送要折腾一两个小时,要么是价格高得离谱,一个月好几千块,远超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
和杨女士一样陷入带娃困境的,还有双职工家庭的新手妈妈王芳。为了安顿女儿,她试过请住家阿姨,可女儿认生,阿姨一抱就哭;找过专业育儿嫂,又觉得对方照护细节不够细心;最后让老人过来帮忙,可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差异太大,常常闹得不愉快。

爸爸妈妈去上班,孩子怎么办?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成了许多家庭的困扰。“我们社区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附近学区优质,吸引了很多年轻家庭定居,所以小朋友特别多。”趵突泉街道泺文路社区居委会委员刘千告诉记者,辖区内虽然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但针对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机构却是一片空白,“更突出的是‘一老一小’问题,隔代教养的比例很高。”
其实,引进一家社区托育园的计划,早就提上了日程,但最大的难题就是场地。“老旧小区空间紧张,社区用房本来就少,要找到一间适合做托育、面积达标、安全合规的场地,难度特别大。”刘千说,为了这件事,社区工作人员跑了无数趟,协调了多个闲置场地,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功。“直到今年5月,在街道的支持下,我们终于协调到了这处二层社区用房,算是了却了大家的一桩心愿。”
三方联动破困局
嵌入式托育园入驻老小区
“要办就办居民真正需要的托育园。”这是泺文路社区党委在推进托育项目时始终坚持的原则。为了摸清居民的真实需求,社区党委创新开展了“敲门行动+线上问卷”的双轨调研模式。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调研小组,挨家挨户走访辖区内有婴幼儿的家庭,耐心询问家长们的托育需求、能接受的价格、希望的服务形式等;同时,通过社区网格群、居民微信群发布线上问卷,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
社区最终选定了“银座宝贝佳”托育机构进行合作,明确了“普惠优先、安全为本、服务优质”的核心定位,开设了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多种服务模式,精准匹配不同家庭的需求。为了让托育服务落地生根,社区党委创新构建了“党委引领+专业运营+志愿补充”的三方联动机制,凝聚起托育服务的强大合力。

记者走进托育园,立刻被温馨的氛围所包围——虽然总面积只有百余平方米,但布局紧凑合理,处处透着用心。地面和墙面都做了柔软的防撞软包,颜色是温和的米白色和淡蓝色;洗手台和卫生间都是根据孩子的身高专门修建的,方便小朋友自己操作;游乐设施、绘本图书、手工材料一应俱全,整齐地摆放在收纳架上,伸手就能拿到。二楼还有一处阳光遍布的天台,足以满足孩子们每天的户外时光。
托育机构项目负责人刘敏介绍,在师资和服务方面,托育园组建了专业的教师团队,所有老师都具备婴幼儿照护相关资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社区深挖内生资源,组建了“党员托育志愿服务队”,吸纳辖区内的退休幼师、儿科医生、在职党员等加入。刘千说,这些志愿者的加入,让托育服务更加全面、优质。

费用是居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刘敏坦言,市面上的商业托育机构因为要承担高额房租、人员工资、设备维护等成本,价格普遍偏高,每月全托费用大多在四五千元。而嵌入式托育的场地由社区免费提供,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我们对本社区居民的每月全托费用仅需1800元,这个价格让很多普通家庭都能承受,真正实现了“普惠托育进社区”。
无限延伸的“小确幸”
从社区托育到全场景友好
“几分钟就把孩子送来了,太方便了!”早晨不到8点,杨女士安顿好东东,回家忙起了家务,只等下午4点半以后来接孩子。她说,孩子说在这里吃得好、玩得好、老师也好,经常放学后也不愿回家,“没有想象中‘抱着腿哭’的场景,特别顺利!”
“新一代父母的思想观念和老一辈不同,他们送孩子来托育园,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看娃’的问题,更看重孩子的早期发展。”在刘敏看来,社区嵌入式托育是未来托育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她告诉记者,除了一两岁的孩子,机构其他托育园还迎来了仅10个月大的宝宝。

这项民生实事的落地,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济南市高度重视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托育机构登记及备案管理的通知》和《济南市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推出全国首个城市托育品牌“泉心托”,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在趵突泉街道,嵌入式托育只是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泺文路社区,社区与瓦利工厂联动,开设了编程无人机课程;舜耕路社区的“小舜雁”夏令营则充满了科学趣味,自制水火箭、机器人编程、趣味化学实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探索科学奥秘;文化西路社区则邀请了齐鲁医院的专家,为孩子们带来了“人体探秘”系列课程……
“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不仅仅是提供一项托育服务,更是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快乐、包容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趵突泉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春萌表示,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一老一小”服务内涵,不断完善儿童友好设施,丰富儿童友好活动,让“家门口的托育”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民生样板。“我们希望,在趵突泉街道,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关怀,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让儿童友好成为社区最温暖的底色。”(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曹雅欣 邵明红)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