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晋江,薄雾尚未散去。金冠食品车间里,5条糖果生产线快速运转,切糖机发出规律的咔哒声。每天,有1386万粒黑糖话梅糖在这里被生产出来,发往全国各地。
它曾是婚宴上的“压桌糖”,也是无数人书包里的青春记忆。
但最近,这款国民糖果悄悄变了样——单粒重量从6.5克减至4克,更轻巧,也更方便分食。这样一个微小的调整,却带来了销量的跃升。金冠电商部门负责人吴灿星透露,这个改变是源于在拼多多上洞察到的消费趋势,小包装、多颗数更受欢迎。
这样的故事,在晋江的食品产区接连上演。
从金冠到雅客、友臣、蜡笔小新,这些曾风靡小卖铺与超市货架的老牌零食厂商,一度因渠道滞后、品牌老化而淡出人们视野。而如今,它们在拼多多上正迎来一场集体复兴。
失落的黄金时代
在今天的晋江,这样的改变显得尤为珍贵。
时间回拨到2000年前后,那是属于晋江零食企业的黄金年代。每天还没正式开门,工厂门口就已经满是带着现金、开着货车排队等货的经销商。最多的时候,队伍能排到两三公里外,车压根开不到厂门口。
那是一个不缺客户的时代。彼时企业只需要做好生产这件事,再通过层层分销的经销商网络,产品便可迅速铺满全国各地的小卖铺和商超。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金冠话梅糖、雅客夹心糖、友臣肉松饼、蜡笔小新果肉果冻等家喻户晓的国民零食品牌相继诞生,成为一代人的味觉记忆。
然而当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这套曾经行之有效的体系,迅速变得迟缓、僵硬、落伍。曾让品牌腾飞的渠道网络,也成了它们自我更新的桎梏。
不得不提的是行业寡头效应加剧。头部品牌在资本、渠道、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放大,传统品牌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比如在乳制品行业,一些全国品牌把持了各大商超的货架牌面,使得宁夏地方老字号金河乳业只能偏安一隅,或者转型成为瑞幸等品牌的乳制品供应商。
更严重的,是渠道变革的严重滞后。“品牌—经销商—门店—消费者”的传统链路太长,导致信息反馈迟缓,新品验证周期往往要耗上1至3个月。在消费需求快速迭代的今天,这样的效率显然跟不上节奏。
雅客集团电商总监梁东坡对此深有感触:“早些年公司只注重线下渠道,错失了电商早期红利,导致线上渠道脱节。目前产品定位于三四五线城市,其实并不是公司的初衷。”
蜡笔小新的电商转型路同样艰难。2017年,他们开始布局电商,但由于缺乏经验只能依赖代运营公司,结果“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蜡笔小新产品中心总经理吴琼瑶回忆起那段经历说:“代运营团队只会为当下负责,不会对未来负责,他们不会花费时间精力研究企业的根本需求。
蜡笔小新自动化车间
而最深的痛,是“看不见用户”。渠道变革滞后引发品牌与消费者脱节,当原有的市场消失,这些老品牌发现自己既无法精准定位新市场,也无法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典型的例子是金冠,作为1982年成立的传统糖果品牌,金冠一度将产品牢牢绑定婚庆场景,销售渠道也以线下为主。但在婚庆市场变化后,曾经供不应求的话梅糖逐渐失去了市场。
金冠生产车间
对于老品牌来说,它们并非不知道电商是出路,只是当“成本太高、缺乏经验、路径依赖”等一连串现实问题横亘在他们面前时,改变需要巨大的勇气。
当传统电商的逻辑开始主导市场,这群曾经辉煌的国民品牌陷入了一种“局外人”的困境:不知道消费者在哪儿,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更不知道如何与他们对话。
破局的转折点:当老品牌遇见“新电商”
转机来自一个新电商平台的出现。
2015年,拼多多异军突起,带着与传统电商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为这些在转型中苦苦挣扎的晋江品牌推开了一扇破局窗口。
2018年友臣开始试水电商,同期布局拼多多。他们推出了一款肉松麻花新品,通过拼多多的流量扶持和价格补贴,从32.4元降至17.82元。上线仅三天日销就破百单,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完成了新品测试,这在传统渠道是难以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不是偶然,通过平台的数据支持和政策补贴,友臣能够持续优化产品策略。目前其在拼多多直营渠道的年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加上分销业务达到4000万元。
而雅客是在2020年重点向线上转型,并将拼多多作为关键渠道。一次梁东坡前往拼多多总部探讨新品研发思路时,平台小二提出了一个建议——将经典的V9维生素夹心糖从硬糖改做软糖。这样做的理由很直接:硬糖咀嚼时间长,会降低消费频次,软糖则更易复购,叠加维生素卖点,有潜力成为爆品。
结果验证了判断,V9维生素软糖上线后迅速热销。此后雅客在拼多多上的销售额反超其他平台,并连续保持着20%-30%的增长率。
雅客软糖
类似的故事,也在金冠上演。吴灿星评价:“所有渠道里,拼多多是最适合打造爆品的平台。”自2023年起,金冠加码拼多多,开设多个旗舰店、打造差异化爆品,单店年销售额已达到六七百万元。
除了重推经典糖果,金冠还将更多精力用于研发“新一代糖果”——富含75%纯椰浆的椰子糖上市即售出十几万箱;黑糖话梅软糖添加高膳食纤维;而最新的“MBTI果汁糖”更是结合人格特征定制口味与功能配方,精准切入年轻人的情绪消费市场。
从本质上看,友臣、雅客、金冠之所以能够在拼多多集体回潮,核心在于平台构建出一套不同于传统电商的新商业逻辑。
首先是极低的运营门槛。有商家表示拼多多百亿补贴的技术服务费仅为1.4%,远低于传统电商5%-6%的水平,加之平台提供多种减免与扶持政策,大大降低了品牌经营负担。省下的钱,企业得以真正用于产品研发和品质打磨,而非投入到渠道“买路钱”中。
其次是高效的用户直连与反馈闭环。拼多多提供的是一个“看得见用户、听得懂需求”的窗口。品牌可通过搜索热度、用户评论、购买行为等多维数据,快速感知市场变化并进行调整。例如友臣就是通过用户反馈发现,消费者对“新口味”有强烈兴趣,继而推出葱香味、香辣味肉松饼,实现新品销量的快速爬坡。
最后是平台共创式的产品创新机制。拼多多不仅仅作为销售渠道,更主动参与品牌产品规划。平台小二会基于消费趋势、搜索行为、用户心理提供产品开发建议,帮助企业打磨新品。金冠专供拼多多的小规格黑糖话梅糖、雅客的V9维生素软糖,都是平台“共创机制”孵化出的成果。
这三重优势叠加,才让老品牌焕发了第二春,重新建立了与市场、与消费者的连接。它们不再是“被动等待经销商下单”的生产商,而是能够“主动洞察需求、快速响应市场”的品牌方。
商业生态的重构:当“老根”长出“新枝”
在晋江的零食产业带,两种截然不同的物流场景每天都在同时上演。
一边是装满零食的大货车驶向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仓库,延续着几十年来的传统分销体系;另一边,是贴着“电商专线”标识的快递车,将一个个小包裹精准送达千家万户,连通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新路径。
对有着数十年历史的国民品牌来说,传统分销网络如同深埋土地的“老根”,扎得深、范围广,是企业稳固的现金流来源与基本盘。而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模式,则像是从这根基上抽枝发芽的“新枝”,不争夺原有渠道的蛋糕,而是通过新产品、新人群和新场景开辟出新的增量空间。
这种“老根新枝”的共生,本质上是一场商业生态的重构。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品牌与渠道往往是博弈关系。品牌希望获得更多的货架资源和更好的展示位置,渠道则希望获得更高的分成。久而久之带来的,是高成本、低效率和日渐紧张的上下游关系,最终负担被层层转嫁至消费者身上。
而拼多多重新设定了这套合作逻辑。不再试图从品牌身上获取更多利润,而是反过来通过降低技术服务费、提供流量扶持和数据支持,帮助品牌降本增效、直接触达用户,从而实现平台、品牌、消费者的三方共赢。
这种机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平台-商家关系,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共创”。正是在这种新范式下,传统品牌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成长路径,也重塑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体系。
是归来,是新生
“行业糖果均价约7元/斤,而我们在拼多多上的价格是14元/斤。”金冠产品部经理官秋兰说,“我想纠正一个偏见,拼多多并不是靠便宜取胜,而是靠品质取胜。”
她的话,不仅打破了外界对拼多多的偏见,更证明了如今在这个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付费,为创新体验买单。
而那些一度被时代抛在身后的老品牌,在拼多多搭建的“新货架”上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不再缅怀过去的辉煌,而是一次次迎着风浪,与新一代消费者正面相遇。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