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晚上这场U16男篮亚洲杯决赛,看完上半场,我真以为有戏。
半场打完,33-34,我们只落后澳大利亚1分。要知道,这帮小伙子八年来第一次站上亚青赛决赛的舞台,对手是那个把亚洲篮球打得没脾气的澳大利亚。
就差1分,当时多少人觉得,这八年的冠军荒,今天可能就要破了。
上半场的比赛,小伙子们打得真不错。开场张懿赵杰一个中投,先拔头筹,那股劲儿就提起来了。防守端玩命地贴,玩命地抢,一度把澳大利亚防得前几分钟只拿了8分。
这打法,就是我们这届比赛的看家本领,“团队篮球”。没有一个绝对强点,但人人都能传,都能跑。陈昱休的组织,张懿赵杰的得分,张子一在内线的护框,都打出来了。
第二节还剩5分48秒的时候,陈昱休那个三分球,直接把比分反超成23-21,澳大利亚那边立马叫了暂停。那个瞬间,感觉整个气势都在我们这边。
半场数据也能看出来,我们投篮32中12,命中率38%,比澳大利亚的39投12中效率还高。虽然大家得分都不高,张懿赵杰拿了8分,陈昱休7分,但得分点很散,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
上半场,我们打出了自己的节奏,用战术和拼劲弥补了身体上的差距。
然而,下半场风云突变。
或者说,现实露出了它最残酷的一面。
第三节一上来,一切都变了。我们的小伙子们,肉眼可见地跑不动了。上半场那种高强度的对抗和快速攻防,把他们的体能条几乎耗空了。
你看场上的画面,传球开始失误,空位投篮也开始打铁,防守脚步慢了半拍,被对手一个加速就过。澳大利亚那边抓住机会,汉密尔顿在内线予取予求,外线也开始进球。
整个第三节,我们只拿了10分。
分差一下就被拉开到12分。
体能,才是压垮这群小伙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战术不对,就是最基础的身体对抗和体能储备,我们跟不上了。上半场是靠着一股气在顶,当这口气泄了,差距就明明白白地摆在了那里。
第四节,小伙子们没放弃,还在追。但澳大利亚已经完全掌控了局势,稳扎稳打地把分差越拉越大,最后甚至都开始上替补球员了。
终场哨响,58-85。
看着澳大利亚球员在那边庆祝他们的四连冠,再看看我们这边球员失落的脸,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就在一个月前,成年国家队亚洲杯决赛,郭士强带队也是打澳大利亚,拼到最后,1分惜败。当时我们说,虽败犹荣,看到了希望。
一个月后,U16国青队,同样是在决赛,同样是面对澳大利亚,再次倒下。
一个月内被同一个对手“双杀”,成年队输了,青年队也输了。这已经不是偶然,也不是某一场比赛发挥的问题了。这清晰地说明,从成年队到青年梯队,我们在整个体系上,和澳大利亚存在着全方位的差距。
人家那套系统化的训练,成熟的战术理念,还有那超出一截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了横在中国篮球面前的一座大山。
赛前,我们和澳大利亚打了三场热身赛,1胜2负。赢的那一场,给了小伙子们巨大的信心,让他们觉得澳大利亚不是不可战胜的。
决赛的上半场,也确实证明了,只要我们战术执行到位,是有得一打的。
但一场40分钟的比赛,只打20分钟好球是不够的。从领先到崩盘,中间只隔了一个中场休息。
这八年来,无论是成年队,还是U16、U18,我们再也没拿过亚洲冠军。这个结果,冰冷又现实。
颁奖典礼上,我们的球员领了亚军奖牌,失落写在脸上。这块银牌,既是对他们这次比赛拼搏的肯定,更像是一个提醒。
提醒我们,重回亚洲之巅的路,比想象中要长得多,也难得多。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