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纷争与套利党折价买入溢价卖出:模糊的正确优于精确的错误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阅天下)

昨天的文章《财富跃迁的四大密码,普通人也能抓住的泼天富贵》引起大家积极的讨论和思维发散。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群友【执行力】,真的非常佩服他,人如其名,他就是执行力超强的那种,不管“城头变幻大王旗”,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一套路,坚持套利党的那一套思维(实际上,也是一种商业思维),以不变应万变。

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在投资江湖,有个至理名言:“模糊的正确优于精确的错误”。

这话听着云里雾里,实则藏着大智慧。

就好比菜市场买菜,摊主说青菜便宜了1块,咱直接拿下;

可要是摊主抛出一堆复杂算法算出的“内在价值”,反而让人犯嘀咕。

很早提起过,套利党还有一种更高阶的玩法:折价买入溢价卖出,不过只有极个别的品种可以这么搞这一套打法。

首先得说明:这是一套模糊的打法,并不追求极致的高点低点,所以是需要一些技巧进行辅助的。

但是很多人进入资本市场,都是在追求极致,没有卖到最高点,叫“卖飞”,没有买到最低点,就叫“拍断大腿”。

溢价和折价,群友画了一个平面图来增强理解。

字写的相当不错,我借题发挥,又补充了几个“断面图”。

断面图1:±2%是溢价和折价,这种图很容易看明白,这种图是假设了中轴线0处于一个非常稳定的水平线。

操作很简单:溢价卖出,折价买入。

断面图1:±2%是溢价和折价,这种图稍微上了点难度,看明白不难,这种图是假设了中轴线0处于一个缓慢上升的直线,但依然还是稳定。

操作似乎有一点难度了:溢价卖出,折价买入,貌似还能理解。

断面图1:±2%是溢价和折价,这种图就上了点难度了,这种图是假设了中轴线0处于一个不太稳定的状态。

操作明显上了难度:如果依然坚持溢价卖出,折价买入。很有可能会和精确的错误去打架。

明明这个价格位置便宜,为什么要卖出呢?

明明这个价格位置有点高,为什么要买入呢?

这就是要必须搞清楚,到底用模糊的正确,还是精确的错误。

溢价出现之后容易回调,溢价卖1/3或1/2,然后接回。

折价出现之后容易回归,折价买入1/3或1/2,然后再卖出。

顺手做T,举手之劳而已。

LOF申购和折价买入,都是一个逻辑,都是低价吸货。

这就是概率,做大概率赢的事情,就是如此。

做套利本质上就是如此,不管是LOF套利,还是ETF打新套利,北交所打新套利,REITS打新套利,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做大概率胜的事情。

包括这次的巴西ETF打新套利,并非我们有多看好巴西ETF,而是纯粹在做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博弈而已。

用极为有限的亏损去博弈更为可观的收益,如此而已。

套利失败,亏损有限。

套利成功,可能赚一把大的。

有的人却误以为套利君是有多么的看好巴西ETF,还在纠结如何买的便宜,比较分析是申购便宜,还是场内直接买入便宜。

如果关注点是这个,根本就不该碰巴西ETF,套利君不认为巴西ETF在长线投资上有哪些特定优势,比起经过懂王承认的G2,还是要差很多的。

我只能说,特朗普是认真的,咱们也得认真点,咱只看好最强的G2。

所以,看抖音这完全是本末倒置,搞错了关注重点。

老套利党员看的明白,并非看他经济去买的,一针见血。

实际上,巴西ETF是有小概率亏损,但是用数学期望计算,是一件划算的事情,那就“干”。

学过概率论的都知道,概率也有概率的规律。

搞清楚逻辑之后,很多看不懂的事情,都能豁然开朗。

投资圈里,这道理更是屡试不爽。

2020年新能源产业爆发,宁德时代2年涨10倍,隆基绿能5倍,通威股份7倍,比亚迪8倍,这些数字看着眼馋。可当时这些公司业绩并不亮眼,比亚迪2020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仅1.13亿元,同比下降84.98%。

要是光盯着这些精确数字,铁定错过财富班车。

但要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瞅准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这大趋势,那可就是稳稳的幸福。

但有趣的是,当时如果你是个“数据控”,可能会被比亚迪的报表吓退:2020年1月,它新能源汽车销量暴跌75%,一季度利润缩水八成多。这数据,简直烂得像隔夜菜——谁买谁傻?

可偏偏有人不傻。

他们不看痘印,看骨相。

他们看到的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宏大蓝图,是国家政策的东风劲吹。于是,他们躬身入局,两年后,喜提“财富跃迁大礼包”。这就是“模糊的正确”——不纠结细节的瑕疵,而是抓住趋势的衣领。

而那些拿着放大镜研究报表的人,完美避开了所有牛股,也完美错过了时代。这叫“精确的错误”——你以为你算准了一切,其实你只是精准地踩空了未来。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家“天才俱乐部”公司——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成员里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一堆数学天才,模型复杂到让人怀疑人生。结果呢?1998年金融风暴一来,模型崩了,公司也崩了。这就好比用高射炮打蚊子,炮声震天,蚊子没死,房顶塌了。

所以你看,哪怕是诺贝尔奖天团,追求“精确”到极致,也可能输得底裤不剩。

继续讲八个字:“折价买入,溢价卖出”。

这听起来像废话?

其实背后是智慧。

所谓“折价买入”,是在价格低于价值时出手,比如一只股票值100块,你80块买到手;“溢价卖出”是等市场疯了,价格冲到120块,你潇洒离场。

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因为很多可转债的价格都是从100元开始发行的,但偏偏市场很多时候会出现定价错误。疯狂的时候,随便就能炒到120,甚至炒到400-500。

低迷的时候,很多优质品种,也照样被打压到80元,而且是十天十夜也无法理解的那种。

这策略不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而是追求“大概对”“差不多行”。

为什么说这是“模糊的正确”?

因为价值本身就是个模糊概念。

你说一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

每个人算出来的数可能都不一样。

但你知道它大概不该那么便宜,也不该那么贵。

这就够了。

鲁迅说:“宁愿模糊地正确,也不要精确地错误。”

这话可不是鸡汤,是血泪教训总结出的生存法则。

说到这里,我想起教员的一句经典:“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只要核心力量在,暂时丢掉的地盘还能抢回来;但如果为了死守一城一地把老本赔光,那就真完犊子了。

这战略听起来“模糊”——到底哪块地该弃?弃多久?

没有标准答案。

但它“正确”——保住了人,就保住了翻盘的希望。

投资也是一样。

你不需要每天精确计算股价波动,不需要熬夜盯盘到头发掉光。你只需要把握住“好东西便宜时买,贵了时卖”这条模糊原则,长期来看,你已经跑赢了90%的“精确大师”。

最近国际上有两个案例,堪称“精确错误”的教科书式翻车。

第一个是荷兰政府。

去年9月底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还强制托管人家99%的股份。这波操作,时间卡得比秒表还准——就在美国出台对华芯片管制第二天。

网友调侃这是“奉旨打劫”。

荷兰人可能觉得自己这招很“精确”:既讨好了美国,又白捡个半导体巨头。

但他们没算明白一件事:安世半导体的命脉在中国。中国一断供,荷兰总部直接傻眼;安世中国区直接独立运营,绕开荷兰接着干。更绝的是,中国反手一个稀土出口审查,掐住了荷兰光刻机巨头的咽喉。现在荷兰人手里的股份,怕是快成纪念品了。

第二个案例是德国。

作为欧盟经济老大,德国汽车业极度依赖安世提供的芯片。结果德国政府非但没劝荷兰冷静,反而在外交上添柴加火,炒作台湾议题、取消访华行程。这下好了,中方冷处理,德国车企急得跳脚——大众CEO公开警告:再没芯片,明年一季度全线停产!

荷兰和德国,完美演绎了什么叫“精准踩雷”。

朋友们,看到这儿你可能明白了:无论是在投资市场还是国际博弈中,追求“精确的错误”不如把握“模糊的正确”。

那些天天盯着K线图、计算小数点后三位的“精确党”,往往在牛市初期被震荡洗出场,在熊市末期被恐慌吓破胆。

而那些把握住“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三原则的“模糊派”,反而能笑到最后。

不要成为那个“芝麻没捡着,西瓜还摔碎了”的聪明人。

学会在模糊中寻找方向,在不确定中保持乐观。

毕竟,投资从来不是一门精确科学,而是一种看清大势的艺术。

折价时敢于买入,溢价时舍得卖出,看似简单,却是穿越牛熊的终极智慧。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财经   溢价   纷争   精确   模糊   正确   错误   国际   荷兰   巴西   断面图   德国   概率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