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采耳这事儿,大家伙儿肯定不陌生吧。以前在老家,爷爷奶奶闲下来总爱互相掏掏耳朵,用根竹签子轻轻刮刮,图个舒服解乏。那时候的采耳纯属家常小事,没啥花里胡哨的。可现在呢,城市里到处是采耳店,门脸装修得跟养生馆似的,招牌上写着“专业耳部护理”“古法放松”,一进门就一股精油味扑鼻而来。问题是,这行当火是火了,可风评怎么就越来越差?网上到处是吐槽,说是采耳店里藏着猫腻,表面上掏耳朵,实际上瞄准的不是耳屎,而是男客人的荷尔蒙。这不就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吗?
先说说这行当怎么兴起来的。采耳这活儿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了,从唐宋时候的街头小贩,到清代的宫廷侍女,都拿它当放松手段。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年轻人下班后没地儿去,采耳就成了热门选择。数据显示,全国有上百万人在干这活儿,从业门槛低得不行。学个基本手法,用羽毛刷刷、棉签蘸油抹抹,就能上手。店里技师坐着干活,客人躺着享受,体力活儿少,成本低。疫情前,这行业年产值上百亿,全国门店几万家。福州、成都、杭州这些地方,采耳店跟奶茶店似的遍地开花。很多人觉得,花个一百多块,就能舒坦半小时,何乐而不为?可好事儿总有变味的时候,尤其经济下行那几年,店家为了活下去,开始玩起了歪门邪道。
问题出在哪儿?说白了,就是部分店面为了拉客,招聘全是大姑娘小媳妇,二十出头的那种。招聘广告上不直说,但字里行间透着味儿:要求身材匀称、会聊天、懂服务。进了店,统一着装是短裙丝袜,低领上衣,头发得披散着。服务流程呢?不是老实坐着掏耳朵,而是“躺式采耳”。客人躺椅子上,技师直接爬上去,侧身贴着干活。刷耳朵的时候,身体前倾后仰,难免肢体碰触。有的店还关灯调暧昧光线,背景音乐放那种低沉的爵士。
客人多是男的,下班来放松,结果一不留神就多掏腰包,加钟费、特殊服务费,账单翻倍。网上有视频流出,画面里技师的手不老实,客人也没推开。这哪是采耳,分明是借着养生幌子搞擦边。行业里头,这种店占少数,但坏了整行的名声。2023年就有报道,说成都一家店被曝光,技师裙下藏小卡片,暗示加时另收费。店主辩解说这是“亲密体验”,可罚单下来,三万块没了,店还被封。
再深挖挖,这乱象不是一天长成的。疫情那两年,经济停摆,采耳店关了大半年。2021年底解封后,大家蜂拥而至,但消费力没跟上。店家急眼了,学着足疗、洗浴那套,包装技师当卖点。有的店直播带货,视频里技师穿得暴露,动作暧昧,流量蹭蹭涨。可这流量背后,是行业形象的崩盘。知乎上有人专栏写过,采耳本该是中医养生的一部分,能疏通经络、缓解头痛。
可现在,很多人一听采耳就联想到“采花”,觉得去店里不安全。女客人更少,怕遇上不靠谱的。男客人呢?明知有坑,还蜂拥而上,花钱买罪受。报道里提过,杭州一家店2024年被查,监控录像显示,技师多次越界,客人付额外两百。店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为拉回头客,硬性要求员工“多互动”。结果呢?警方一查,涉黄嫌疑,拘留十五天,店面吊销执照。类似事儿,在南方城市特别多,福州那边的曝光视频,浏览量破百万,评论区全是骂声。
为啥这些店主明知违法还干?说到底,就是利字当头。采耳店开销小,租金几千,员工工资底薪三千,加提成轻松过万。一天接待十个客,纯利上千。擦边服务一加,收入翻番。店主们大多是底层创业的,文化不高,就想着快钱。监管跟不上,城管、市场局忙不过来,基层民警也管不过这些小店。
2024年上半年,全国查了上百家涉黄养生店,其中采耳占两成。公安部通报过,严厉打击“保健”名义下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查封加罚款,情节严重就刑拘。可问题是怎么堵源头?光靠罚不行,得从招聘和培训抓起。行业协会试着推标准,技师得持证上岗,学耳道解剖、消毒规范。可协会影响力小,很多小店不鸟这套。
这事儿闹大后,影响可不小。2024年9月,网易有篇文章直指采耳沦为“采花”,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作者列数据,说正规店消费均价80元,擦边店能到200以上。网友留言说,去过一次就黑了,以后宁愿在家自己掏。行业整体下滑,正规店开始整改,墙上贴证书,技师穿白大褂,服务全程坐姿。
有的连锁品牌,像“耳康堂”那种,强调中医手法,不搞花活。政府也动起来了,推举报热线,奖励举报人一百到五百。福州市场监管局2025年初发文,重点巡查闹市区,月查百店。结果呢?关停二十多家,罚款上百万。店主们哭穷,说活不下去,可谁让他们不走正道?长远看,这对消费者是好事,逼着行业洗牌。想干长久的,就得靠真本事,提供专业服务,比如加耳烛、耳穴按摩这些正经项目。
话说回来,采耳乱象也反映出社会大问题。生活节奏快,压力山大,大家需要放松出口。可一放松,就容易滑向低俗。店家钻空子,客人也默许,这链条得全断。网上搜搜,B站视频里有人实测,进十家店,七家有擦边苗头。技师工资低,月入四五千,干着干着就随波逐流。招聘平台上,采耳岗位月薪标8000起,上不封顶,钩子就是“氛围好”。
新手女孩进门,培训两天就上岗,学着怎么“躺采”,怎么聊天留客。时间一长,界限模糊了。报道说,部分技师后悔入行,出来找工作难,简历上写“服务员”还行,写“采耳师”就黄了。行业得自救,办职业学校,教专业知识,考证上岗。消费者也得长眼,去店前看评价,选有执照的。别贪便宜,图一时爽,坏了身体还丢了钱。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