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医生朋友蒋大夫。
我记得还没入夏的时候,街上已经开始有卖西瓜的了,这西瓜一上市,门诊上吃瓜伤脾的病例就多起来了。
我记得去年门诊里有个8岁的小男孩让我印象很深。家长说,孩子一到夏天就抱着西瓜不撒手,每天能吃大半个,结果连续两周腹泻不止,饭量骤减,原本半年还能长3-4公分,那两个月几乎没长个儿。孩子舌苔白腻,手心发烫,晚上睡觉翻来覆去,还总喊肚子胀。
我一看便知,这是典型的“西瓜伤脾”了——西瓜虽解暑,但性寒凉,孩子脾胃本就娇弱,如果吃得过量,就像往炉灶里泼冷水,生生浇灭了脾胃的阳气。脾胃一虚,气血生化不足,营养吸收受阻,自然难长高。
我让家长务必限制他寒凉水果的摄入量,尤其是西瓜,一定先别吃,平时可以多吃温热的食物,比如姜、陈皮、南瓜等。开了健脾膏方,给孩子温中健脾,改善脾胃功能。
坚持用膏方1个月,舌苔就改善了,肚子胀也不胀了,胃口好了很多。坚持一个夏天,长速就追上来了,3个月长了2.8公分,比之前长得还好了。
其实,夏季湿热交织,孩子本来就容易积食内热,如果再贪吃寒凉瓜果,就会加重脾胃负担。与其让孩子抱着西瓜不放,不如试试这几种“温和派”的瓜,既能祛湿热、清内火,又不伤脾胃,尤其适合胃口差、舌苔厚、大便黏腻或干燥的孩子。
1. 冬瓜
冬瓜看似普通,却是夏季祛湿的高手。它性平微寒,不太凉也不太甜,性质相对平和,利水消肿的功效堪比红豆,但比红豆更温和,既能清湿热,又不至于寒凉伤脾。尤其适合那些舌苔黄腻、小便短赤、口渴口苦、容易烦躁、容易水肿的孩子。
冬瓜薏米排骨汤
冬瓜(带皮切块)、薏米(提前泡2小时)、排骨、生姜。排骨焯水后,与薏米、姜片同煮40分钟,再加入冬瓜炖20分钟,加少许盐调味。
每周喝2次,连喝两周,能明显改善孩子舌苔厚腻、大便黏马桶的问题。
脾胃虚寒(常年手脚冰凉、吃凉就拉肚子)的孩子,可以把薏米换成炒薏米,或加3颗红枣调和寒性。
2. 苦瓜
苦瓜性凉,能清心火、解肝热,是内热的“灭火器”,专治烦躁盗汗,适合内热重、脾气急躁、睡觉盗汗、反复口腔溃疡的孩子。
之前有家长反馈,孩子一入夏就手心脚心发热,喝了两周苦瓜黄豆汤后,睡眠安稳了,连晨起口臭都消失了。
苦瓜黄豆煲鸭肉
苦瓜(去瓤切片)、黄豆(提前泡发)、鸭腿、陈皮。鸭肉焯水后,与黄豆、陈皮同煮1小时,再加入苦瓜炖15分钟。
这个汤清润不腻,能滋阴降火,尤其适合“火气大”的男孩。体质偏寒、容易腹痛腹泻的孩子不宜多吃苦瓜,如果想尝试,可以加两片生姜中和寒性。
3. 丝瓜
丝瓜性平味甘,入肺、肝、胃经,能清热化痰、通络活血。有些孩子长期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不仅个子矮,还容易感冒咳嗽。丝瓜的“通络”之力,恰好能帮助气血顺畅输送到四肢百骸,促进骨骼生长。
丝瓜蛤蜊豆腐汤
丝瓜(切滚刀块)、嫩豆腐、蛤蜊、葱花。蛤蜊吐沙后,与丝瓜同煮5分钟,再加入豆腐煮3分钟,撒盐和葱花即可。
这道汤鲜美清爽,能打开孩子胃口,尤其适合挑食、营养不良的娃。丝瓜性滑利,腹泻期间或脾胃极度虚弱的孩子慎用。
4. 佛手瓜
佛手瓜形如合十的手掌,在中医看来,它疏肝理气的功效极佳。许多孩子学习压力大或情绪焦虑,导致肝气郁结、脾虚食少,这类孩子往往面色发黄、生长缓慢。佛手瓜能调和肝脾,让消化吸收回归正轨。
佛手瓜小米粥
佛手瓜(切丝)、小米、山药。小米和山药煮至开花后,加入佛手瓜丝再煮10分钟。
此粥清香甘甜,早晚各一碗,能缓解孩子饭后腹胀、嗳气打嗝的问题。佛手瓜偏温,阴虚火旺(舌红少苔、夜间盗汗)的孩子不宜长期食用。
中医常说“有是证,用是药”,食疗虽好,但也需要辨证施食。比如冬瓜和苦瓜,湿热体质的孩子吃了是“良药”,虚寒体质的孩子吃了却是“毒药”。
如果孩子长期身高落后、体质复杂(如反复感冒、过敏、便秘腹泻交替),务必及时找中医系统调理。通过中药、膏方、贴敷等综合手段,才能从根上调和阴阳,强壮脾胃,让生长激素自然分泌,顺利长高。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