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咸菜
编辑|江娱迟
最近释永信的事件在互联网上造成很大的舆论,在他被曝出涉嫌挪用资产,并和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后,更多内幕被扒了出来。
随着事件的发酵,一知名女星被曝出是释永信的情妇之一,而且还对比了其小儿子的长相,仿佛更加有说服力了。
在被曝之后,这名女星也是出面回应了此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近日,一张台湾女星Amy牵着小男孩的生活照在大陆社交平台疯传,配文直指她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情妇,并称两人育有私生子,小儿子五官与释永信神似,甚至有网友晒出“对比图”,从眉形到下颌线逐一“比对”。
网友比对
消息迅速发酵,连带挖出释永信过往多次被举报私生活混乱的旧闻。
2015年“释正义”举报其有两个户籍、与多名女性关系不正当等历史话题再度被翻炒,网友戏称“十年旧瓜新吃,这次连女主角都有了”。
网传
此次事件中,“小儿子长相像释永信”成为传播爆点,部分网友仅凭模糊侧脸照便断言“父子相”,更有人扒出Amy过往综艺片段,称其“言行举止有佛家气质”。
然而细看所谓“证据”,不过是利用视觉误差的牵强附会,小男孩圆眼短鼻的特征,在亚洲儿童中极为常见,与释永信标志性的长脸细目并无实质相似。
但在流量至上的传播环境中,猎奇标题与“高僧桃色”的反差感,让谣言如滚雪球般扩散,甚至波及Amy的家人,其母亲早年受访视频被翻出,被恶意解读为“暗示女儿与宗教界关系密切”。
当方丈标签撞上女星人设,这场谣言本质是猎奇心理与刻板印象的合谋。
释永信过往争议为话题提供了“可信度”背书,而Amy作为公众人物的生活照被滥用,则暴露了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薄弱。
面对铺天盖地的谣言,Amy迅速在IG发布限时动态,语气无奈却不失条理:“首先,我和家人都是基督徒,每周都会去教堂,和佛教界人士真的不熟。”
她特别强调两个儿子均在台北出生,“有完整的出生证明和疫苗手册,连幼儿园都在信义区,和大陆寺院没有任何关联”。
针对“父亲身份”,她首次公开透露前夫是圈外人,“虽然离婚了,但孩子爸爸头发很多,也不信佛,麻烦别再乱P图了”,用具体生活细节切断与释永信的“关联链”。
眼见谣言愈演愈烈,Amy团队祭出“法律武器”,公开律师声明,严正指出网传内容“涉嫌诽谤与肖像权侵权”,强调其“长期在台湾生活创业,从未涉足宗教事务,与释永信先生无任何私交”。
同时她晒出儿子的出生证明、幼儿园接送卡、家庭合照等“实锤”,甚至包括2019年全家去基督教堂受洗的视频,用时间线证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清晰轨迹,不存在‘神秘生父’”。
有网友发现,这些证据特意避开了敏感信息,却足够扎实,让“情妇论”的逻辑链彻底断裂。
事实上,这并非Amy首次被卷入谣言,2015年释永信首次被大规模举报时,就有营销号用她早年参加活动的照片配文“疑似情妇”。
当时她仅在脸书淡淡回应“刚看到有人用我的照片编故事,挺无聊的,希望大家别信假新闻”,2020年类似谣言卷土重来,她选择发律师函警告,但未公开细节,导致部分网友仍存疑虑。
此次第三次被造谣,她明显改变策略,不再“点到为止”,而是主动公开关键证据,甚至晒出孩子的正面照,仿佛在用“破釜沉舟”的姿态宣告“这次不会再给谣言留空间。”
律师函
回顾事件全程,不难发现谣言传播的“套路”,先拿模糊照片造像,再挖主角黑历史“背书”,最后用“细节脑补”让故事“可信”。
Amy的前两次回应之所以效果有限,正是因为没有打破“模糊地带”,2015年的“冷处理”被解读为“默认”,2020年的律师函因未公示证据被质疑“心虚”。
直到这次,她用“地域+宗教+家庭”三重证据链,彻底堵死了造谣者的“话术漏洞”。
这也折射出明星在谣言面前的困境,保持低调可能被误解,过度回应又怕消费隐私,如何在“保护家人”与“自清”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每个公众人物的必修课。
网友评论
Amy的遭遇不过是网络谣言生态的一个缩影,从“方丈情妇”到“私生子长相”,每个标签背后都是对他人生活的粗暴解构。
好在她用理性与法律为自己正名,也给所有遭遇谣言的人提了个醒,面对恶意,沉默换不来尊重,唯有挺直腰杆、拿出实锤,才能让谣言止于智者。
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既是吃瓜群众,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瓜”,守住对他人的基本善意,就是守住网络世界的最后一片净土。
信息来源:zppamy1314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