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界出了个大消息——曹德旺辞职了,把市值1700亿的福耀玻璃,正式交到了儿子曹晖手里。
早年间,曹德旺在节目里说过一句话,至今还被人提起:“曹晖,我的儿子,论水平、论资历,他都不如你们,但他有一个比你们强——他是曹德旺的儿子。”
那时候不少人觉得,曹晖就是个“星二代”,往后接掌福耀,靠的无非是“爹”的光环。可如今曹德旺愿意把这么大的家业交给他,显然不是只看血缘那么简单。
要知道,福耀玻璃是曹德旺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步步做起来的,汽车玻璃这个赛道,更是他当初拍板定下的关键战略,这份家业里藏着太多心血,曹晖要是没真本事,根本接不住。
曹晖刚进福耀的时候,曹德旺已经在玻璃行业站稳了脚跟,福耀也成了业内有头有脸的企业,但曹晖没直接进总部办公室坐享其成,他的第一份工作在车间。
班组长给的任务很明确:在生产现场找问题。
别小看这个活儿,汽车玻璃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不起眼的生产偏差,到了客户那边可能就是大规模的召回风险。
曹晖那时候做的,就是盯着钢化炉里的玻璃,用卡尺量、用手电照,观察玻璃在炉子里的变化。他还记着老师傅说的话:“在炉里多烤一秒,出来就是两种命。”
那时候外界都羡慕曹晖“命好”,生在总裁家,可从他愿意扎在车间干这种基础活儿来看,他没想着靠爹“走捷径”。
基层的经历不是走过场,而是让他摸清了生产的门道,知道一块玻璃从原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不能松,这也为他后来管工厂打下了底子。
真正让曹晖“长本事”的,是去美国管工厂。那时候福耀想开拓海外市场,接手了一座旧汽车城的遗址做工厂。
可到了美国,曹晖才发现,同样是做玻璃,这里的规矩跟国内完全不一样——安全规范、工会关系、班组文化,甚至连自动化投资的思路,都不能照搬国内的经验。
最棘手的就是加班文化的冲突。
在国内,工厂加班是常事,有时候甚至是硬性要求,可在美国,只要企业稍微侵害到工人利益,工会立马就会站出来对抗。
曹晖刚到美国工厂的时候,麻烦事一件接一件:生产线人手一调整,良品率就往下掉;客户的驻厂工程师天天拿着厚厚的规范,盯着生产标准不放;地方政府催产能,客户催交付,工会还不停提标准,偏偏工厂头两年账面连续几个季度都不好看,开会的时候财务把利润表一放,全场都沉默。
有人提议砍安全投入,也有人说缩短培训时长,先把成本降下来再说,可曹晖没同意。
他说,得先把良率、工伤、投诉这三条线稳住,再谈赚钱的事。之后他就下了硬功夫:安全整改的预算往上涨,自动化改造没停,班组长的轮训也拉满了强度。
就这么干了三个月,效果真出来了——良率稳定到客户敢放心加订单的程度,投诉少了,订单多了,现金流也慢慢回正了。
要是在国内,这绝对是个“励志故事”,可在美国,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工会找上门了。
工会的人进工厂宣讲,夜班交接的地方贴满了宣传单,核心意思很明确:工厂要保产能,必须先保障工人的休息和薪水。
车间里的矛盾更直接,中美主管经常吵起来:美国人说加班得按规矩来,不能随便占工人时间;中国人觉得得先把活干完,业绩才是硬指标。
不光是管理理念冲突,工人的抱怨也不少:车间温度高,玻璃重,胶水味还大,班组目标天天变;有的主管为了赶进度,把休息时间往后拖;手套、防护镜不够用,叉车和人走一条线,好几次都差点出危险;还有人说,这里的时薪还不如附近的物流仓,活儿却比那边累多了,在福耀的纪录片里,有工人直接说“被压着跑”。
v工厂刚起步的时候,有几个喜欢提建议、还跟工会走得近的员工被辞退了。
福耀说这些人绩效不达标,可被裁的员工不服,觉得是没理由的解雇,这事闹到了美国劳资关系委员会,最后还得委员会来调查。
曹晖那时候就盯着三件事:良率表、工安表、投诉表,只要有一张表的数据不达标,就不算完成任务。
为了缓解矛盾,他也做了不少调整:时薪涨了好几轮,加了夜班津贴,重新做了岗位评估;培训改成“标准作业+签名确认”的模式,还让中美班组长混编管理,这样管理上的压力小了不少。
慢慢的,工伤和投诉的数据降下来了,客户的订单也跟着多了起来。
可最大的坎,还是跟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拉扯。工会觉得福耀在压榨工人,管理层觉得得先保公司业务,两边的谈判从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
按美国的规矩,得先投票确认工会能代表员工,工会才有资格跟企业谈判,所以投票前,两边都在“拉票”。
管理层这边,找了本地的劳资律师和反工会顾问,连续几周在厂里开“必到会”,PPT里说得很直白:要是跟工会谈不拢,很可能会罢工,一旦罢工,大家都没工资拿,就算是绩效好的,奖金也可能被一刀切。
所以管理层希望直接跟员工谈,不用工会这个“第三方”。
主管还跟工会的意见领袖一对一谈话,反复说夜班津贴会再涨,固定休假也会写进制度,不用工会,这些承诺也能落实。
工会那边也没闲着,把摊子铺到了停车场和夜班交接的地方,还拉着员工家属开说明会,提了四个要求:
时薪得涨到当地中位数水平;加班必须是员工自愿,而且要给足额报酬,按法定时间排班;安全和防护措施要硬性规定;处分、换岗、裁员都得有书面流程,还要有申诉通道。
简单说,就是让福耀把口头承诺都写进合同里。
就这么拉扯了几个月,有人因为组织工会被开除了,劳资关系委员会又介入,有的案子最后和解,有的员工复职了。
最紧张的时候,曹晖还换了HR和法务线的人。
等到无记名投票结果出来,反对工会的人占了多数,赞成的还不到一半,工会没被承认,停车场两边的横幅也撤了。
不过事后,福耀还是把之前答应的事一件不落都落实了:
补了安全联锁、护栏、急停装置;叉车和人流彻底分开走不同的线;热环境里加了通风设备和休息点;防护用品按人头配发;改了排班制,把“加班自愿+事先审批”写进制度;时薪又涨了,夜班津贴跟同岗位拉平了差距;还把双语的标准作业流程(SOP)和培训视频铺到了每条生产线。
经此一役,曹晖也变了——从以前“先把活干成”的人,变成了“先把规则垫实,再把活干成”的人。
他反工会的立场没改,但学会了把所有事都落实到制度上。而美国的工人,虽然工会没成,但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待遇。
有人说,这是中国式管理在美国“碰壁”的例子,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晖扛过来了。他解决了美国工厂的难题,拿出了业绩,也得到了福耀管理层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曹德旺的认可。
如今曹德旺辞职,把1700亿的福耀玻璃交给曹晖,不是一句简单的“父传子”。
从车间里盯钢化炉,到美国工厂应对劳资矛盾,曹晖走的每一步都不是靠“曹德旺儿子”的身份,而是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论水平、论资历都不如别人”的年轻人了,曹德旺敢把家业交给他,是因为他知道,曹晖已经成长到能撑起这份责任的地步。
曹晖能接掌福耀,靠的不是“拼爹”,而是他这些年一步一步闯出来的底气。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