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朋友,就像家里那把用了几十年的旧藤椅,看着不起眼,可一坐上去,就知道那份踏实和温暖,是全新的物件给不了的。
我们都是发小,家里相隔不超百米,在一条弄堂里出生,玩耍,长大,上了同一所小学,更多了一个同学的身份,青涩又莽撞,像几棵刚冒出头的野草,风一吹就晃。日子像长了脚,嗖地一下就跑远了。我们各自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乌云密布的时分。可无论怎样,好像总有一个角落,是为对方留着的。
那个刚上学时候,新中国正经历着一穷二白,物资匮乏,衣服是打了补丁又补丁,旧布袋就是我们的书包,在温饱都不能解决的年代,去学校上学的几块钱学费也常写申请减免,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坚持让孩子们上学接受读书认字,深知上学读书将来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我们一起背着妈妈缝的旧布书包,蹦蹦跳跳上学放学,回家一起边做作业边聊天。从那时起彼此就认定了我们几个是最好朋友的角色,一直玩到十六七岁,各自踏入社会,有的参加工作,有的当了知青,下了农村插队落户,我去了农埸干革命……那时虽然我们不能常在一起,但只要一回家,首先就找发小朋友,碰面后就又有说不完的话,倾听彼此的经历,诉说遇到的事情,有时我们只是默默地坐在一起,喝着茶,看着窗外的雨,谁也不说话,但心里都明白,这沉默里,藏着多少无需言说的默契和懂得。
生活嘛,有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有不顺心的时候。但那份“有我在”的踏实感,一直暖到今天。有时候,不是需要对方帮你解决什么大问题,只是希望在你想倾诉的时候,能有朋友倾听,在你获得快乐的时光,能有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就象我们那时各自举办的婚礼上,都是在担任少不了的主角,尽心尽力。
后来,我们都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孩子要管,老人要照顾,忙得像陀螺。能见面的时间,就变成了“偷”出来的。一个电话:“在干嘛?出去走走?”“好,马上到”。哪怕只有半小时,也能把那条走了又走的老路,重新闲走一遍。那种感觉,那种舒坦,就像漂泊久了的船,终于靠回了港湾,不用再担心风浪。
我们也会老啊。头发白了,步子慢了,眼神也没那么亮了。有时候聚在一起,看着对方花白的头发,脸上的皱纹,会忍不住笑:“哎,你看你,皱纹比我还深了。” 还常拍着对方的肩膀打趣“背有点花驼哦”。可那又怎样呢?那些皱纹里,不是藏着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吗?微驼的老背,不也诉说着我们曾承受过的生活重担吗?它们是时间的勋章,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那一刻,我突然想起那些一起走过的路,那些友情滿溢的日子。原来,几十年的老朋友,就像一杯陈年的酒,初尝可能不烈,但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那份醇厚和温暖。
是啊,老朋友,就像我们生命里那个不会离开的家。他不一定能给你锦衣玉食,但一定能在你寒冷时给你暖手,在你高光时给你掌声,在你迷茫时给你鼓励,在你孤单时,只是安静地陪着你。这份情谊,不张扬,却足够抵御世间所有的风风雨雨。这份老友的温度,大概就是人生里,最朴素也最珍贵的幸福吧。你说是吗?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