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和广东同为1亿多人口,菲律宾创造3.3万亿,广东是多少?

说起菲律宾和广东这两个地方,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地理位置都挺关键,一个是东南亚岛国,一个是中国南方门户。

但如果你深挖一下,会发现它们在人口规模上也差不多,菲律宾2025年人口预计在1.17亿左右,广东常住人口2025年也接近1.28亿。

可经济产出呢?菲律宾2024年GDP折合人民币也就3.3万亿出头。

为何一个国家只有这些GDP?那广东去年是多少呢?

菲律宾经济情况

很多人不知道,几十年前的菲律宾,经济实力在亚洲能排到第二。

朝鲜战争期间,它成了美军重要的后勤基地,大量物资在这里中转,带动了首都马尼拉的快速发展。

1960年,菲律宾GDP达到95.7亿美元,当时的马尼拉被称作“东方小纽约”。

街头随处可见高档商场,五星酒店一家接一家开业,外资企业纷纷在这里设点,城市建设的速度让周边国家都羡慕。

可这样的好光景没持续太久。

从1970年开始,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原本在菲律宾设厂的品牌,陆续把生产线迁往中国,当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政策支持更足,产业链也在快速成型。

失去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菲律宾的就业市场最先受到冲击,不少靠工厂吃饭的工人没了活干。

雪上加霜的是1986年曝光的马科斯贪腐案。

当时查明,马科斯家族贪污的金额高达100亿美元,这笔数目,直接掏空了不少国家财政资金。

与此同时,国家外债累积到280亿美元,收入不够还债,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陷入恶性循环。

1991年,美军正式从菲律宾撤离,之前美军在的时候,周边有不少餐馆、商店靠服务美军生存,美军一走,这些行业几乎一夜垮掉。

从那以后,菲律宾经济就一直没能回到曾经的高点。

直到去年,菲律宾GDP总量是3.3万亿元人民币,算下来人均GDP还不到2万元。

之所以会这样,跟它长期单一的经济结构脱不了关系。

七八十年代,亚洲其他国家都在搞改革,发展多元化产业,菲律宾却还在依赖西方市场,经济结构单一得厉害。

现在,它的服务业占比高达58%,但多是低端的餐饮、零售,没什么高附加值。

工业占比只有30%,而且以低端装配为主,没自己的核心技术,利润薄得可怜。

农业方面,至今还是小农经济模式,机械化程度低,粮食产量不稳定,农民收入也上不去。

经济不行,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马尼拉的贫民窟里,有200万人住在铁皮搭建的房子里,而且这里普遍缺乏自来水,要靠买桶装水过日子。

菲律宾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就算找到了,起薪大多只有2000元,连基本生活都紧巴巴;司机这类体力岗位,月薪更是只有1200元。

基础设施也跟不上,全国铁路总长才77公里,还不到上海地铁总里程的十分之一,出门靠汽车,遇上堵车能堵上好几个小时。

为了活下去,1000多万菲律宾人不得不去海外当劳工,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做家政、搞建筑、开货车,一年到头难回一次家。

这就导致国内留下了900万留守儿童,跟着老人生活,缺父母陪伴,教育资源也跟不上。

现在,菲律宾政府想改善经济,把希望放在了旅游业上,加大投资建设旅游设施,还妄图在2025年成为亚洲中高收入国家。

但从目前的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和民生状况来看,这个目标要实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了解完菲律宾的紧急情况后,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好奇,我国广东在经济方面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广东经济情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广东的经济还以农业为主。

当时珠三角平原上大多是稻田,农民靠种水稻、养鱼为生,偶尔做点手工活补贴家用,全省没几家像样的工厂,连简单的农具都要靠外地调运。

那时候的广东,和东南亚不少地区比起来,经济水平并没有明显优势。

直到1987年,国内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想法,广东因为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成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被设为经济特区,政策上的优惠吸引了大量香港和海外投资者。

很快,广东的工厂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80年代,珠三角的厂房里,纺织、玩具、电子产品的生产线连轴转。

那时候的广东,靠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便捷的港口运输,生产的衬衫、玩具、收音机,源源不断地运往欧美市场,订单多到不少工厂要24小时开工。

到了90年代,广东没有停留在低端制造,开始往高端制造业转型。

深圳的科技园区里,华为从做交换机起步;腾讯靠着即时通讯软件打开市场。

这些企业的出现,带动了一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广东的产业结构开始从“制造”向“创造”转变。

2000年后,比亚迪从广东飞速崛起;广州、深圳的芯片设计企业,在细分领域打破国外垄断。

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让广东的经济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24年广东GDP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菲律宾的4倍多。

同期,广东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每天都有大量货物从广州港、深圳港发往全球。

当然,经济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落到了老百姓身上。

广东的电力供应充足,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本不用担心停电问题。

每个乡镇都有卫生院,县城里有设备齐全的医院,医保报销比例高,普通家庭看大病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四处借钱。

就业市场也很活跃,工厂、网店、服务行业提供了大量岗位,年轻人只要愿意干,基本都能找到工作,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农村孩子能享受到免费营养餐,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上学;老人有养老金,虽然数额不算特别高,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这些年,广东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帮助贫困县脱贫,修高铁、建工业园,把珠三角的部分工厂搬到粤东西北,带动当地就业。

现在的粤北山区,高速公路通到了乡镇,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完善,老百姓的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吃饱穿暖、看病上学都有保障,生活安稳又踏实。

参考文献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1-30《菲律宾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未达预期目标》

央视新闻——2025-01-15《我国首个14万亿元省份!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财经   菲律宾   广东   人口   经济   马尼拉   工厂   美军   深圳   产业链   低端   基础设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