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肾内科主任叮嘱:肾病患者牢记“4不喝3不宜”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高温天气对健康影响不止是中暑和脱水,更深层的问题出现在肾脏系统。

肾病患者本身排水排钠能力就有障碍,高温下大量出汗会打乱电解质平衡,导致水分摄入需求大幅上升,但补水方式一旦不对,反而可能把肾功能推向崩溃。

日常看似无害的几种饮品,对肾脏来说却是慢性负担。

尤其是慢性肾病三期以后,肾单位受损已成事实,过量液体摄入或含钠饮品能让体内液体潴留,加重高血压、心衰,造成急性肾损。

看上去是喝水的问题,实则是全身代谢系统失衡的体现。

不少人以为喝水越多越好,尤其是天热时更该猛补水。

这种说法放在普通人身上问题不大,但对肾病患者是错误的。高温环境下,皮肤大量出汗,体内钠、钾流失增加,一旦盲目补水,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

这类低钠并不罕见,轻则头晕乏力,重则抽搐昏迷。最严重的是老年肾病人群,他们对渴感反应迟钝,本就不爱喝水,突然高温补水量增多,反而会因稀释血液电解质导致神经系统紊乱。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门诊观察发现,夏季肾病人群中有13%因水摄入不当导致住院治疗,症状多为低钠、体重突增、下肢浮肿、胸闷。

有些人习惯夏天喝冰饮、汽水、含糖茶饮,这类饮品含有高果糖、高磷酸盐和添加钠成分,是典型的肾功能恶化诱因。

果糖代谢在肝脏进行,会提升尿酸生成,尿酸升高又会促进肾小管纤维化。

而磷酸盐则直接影响钙磷代谢,一旦体内磷过高,会抑制活性维生素D合成,导致钙流失、骨质疏松,进而诱发肾性骨病。

饮品中很多看不见的添加剂其实是隐性杀手,一瓶500ml饮料可能含有150mg钠和300mg磷酸盐,这个量对慢性肾病人已经超标。

研究指出,肾病患者每日磷摄入不宜超过800mg,而一个正常饮食下不加控制就能轻松超标。

另一个容易误判的是喝凉茶或中药饮料。有些人以为这是降火、去湿的,夏天喝点没坏处。

问题在于这类饮品多含甘草、黄柏、茯苓等药物成分,其中一些具有钾保留或利尿作用,会干扰肾脏的调节机制。

甘草中的甘草酸在体内类似醛固酮作用,会引起钠潴留、钾排泄,导致高血压和低钾。

中药并非无害,尤其在肾功能下降状态下,代谢减慢,毒副作用更明显,任何未经医嘱的饮用都是危险的。

运动饮料也存在巨大误区。市面上的大部分功能性饮品含有大量电解质、糖分与咖啡因,本意是补充高强度训练后流失的元素。

但肾病患者并不缺钠、钾,反而是因为排不出去而需要限制。

一瓶运动饮料含钾量大约在60-80mg,对肾病患者来说,重复饮用容易造成血钾升高,引发心律失常、心跳骤停。

特别是在高温天心脏负担加重的状态下,电解质紊乱会迅速诱发危险。

气温升高下,肾病人群本身基础代谢就偏低,水代谢负担变重,饮品选择错误带来的代谢压力远高于冬季。

肾脏的代偿能力在40岁之后逐渐减弱,这种下降本身是渐进的,但遇上高温时再增加不必要的饮料负担,就容易触发功能急转直下。

再看不宜进行的行为,有些肾病患者高温天仍保持高强度活动,甚至泡桑拿、蒸汽房,认为多出汗能排毒。

其实出汗并不能代替肾脏排泄功能。汗液主要成分是水和少量钠钾,尿液才是蛋白代谢产物和毒素的主要通道。

在肾功能减退状态下,出汗只会导致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脱水状态。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细节——高温出汗后往往会口渴猛喝水,但肾病患者的水排泄能力弱,这时候体重迅速增加,浮肿更严重。

真正要限制的是活动环境,而不是追求代谢加速。高温不是肾病康复的催化剂,而是损伤放大的助力。

另一个容易做错的是高温季节随便吃冰品或冷饮引发腹泻。很多人没意识到腹泻会快速导致电解质流失,特别是钾的大量排出。

一旦钾浓度过低,可能造成肌肉无力、心律紊乱,严重者呼吸肌麻痹。肾病患者原本就有电解质调控障碍,腹泻再叠加,会造成体内代谢全面紊乱。

还有些人喜欢在高温时用利尿剂“控水”。这类药物能迅速排出体内液体,短期内看似浮肿减轻了,体重也下降。

但在高温下本就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再叠加药物利尿,很容易造成血容量过低,肾小球灌注减少,急性肾前性损伤就会出现。

特别是合并使用ACEI、ARB类降压药时,利尿剂可能进一步损伤肾小管。

这些饮品和行为之所以危险,不是它们本身含毒,而是肾病患者失去了调节能力。健康人可以靠肾脏调节水电解质、清除代谢废物,但慢性肾病人没有这个缓冲机制。

肾脏功能受限之后,代谢就不是线性的,而是脆弱的、易崩塌的状态。

高温、错误饮食、脱水、电解质波动,每一项单拎出来都不致命,但叠加在一起就是压垮系统的稻草。

很多人理解肾病只停留在尿检和肌酐指标,忽略了它对整个代谢系统的改变。

肾不仅是排泄器官,更是调节血压、酸碱、电解质、红细胞生成、钙磷平衡的中心。

换句话说,一旦肾功能下降,代谢控制的主控室就瘫痪了。任何外界扰动,都会因为反馈迟缓造成系统性紊乱。

这种复杂不是表面能看见的,但一旦失控,临床后果非常清晰:浮肿、高钾、酸中毒、贫血、骨病、感染反复

很多患者觉得只要把血肌酐、尿蛋白控制住,就算是“控制好病情”。但忽略了代谢生态的问题。只看指标忽略环境反应,是管理思维上的盲区。

生活中一瓶饮料、一次腹泻、一次错误用药,都可能改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肾病不怕疾病本身,怕的是误判和掉以轻心。

为什么有些肾病患者在高温季节血肌酐突然飙升,哪怕没有感冒、感染或用药变动?这是不是意味着病情恶化了?

并不完全是。这类变化往往跟“血容量不足”有关。简单说就是身体没足够的液体供肾脏灌注。

高温下,汗液大量流失,但摄入不当或口渴反应迟钝时,体液没有及时补足,血容量下降,肾脏灌流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这时检测肌酐,数值自然会升高。

这种状态属于“肾前性急性损伤”,不是真正的肾结构恶化,但如果持续存在,极易转变为不可逆的肾小管坏死。

解决这类问题不能靠猛补水,而是要精准评估液体状态、复查电解质、调整饮食摄入、科学控温。

控制住“环境性脱水”,才能保住残存肾功能不被进一步拉垮。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病情突然恶化,而是对高温下代谢机制变化的忽视。

真正懂得调控环境的人,才能在极端季节下稳住系统。这才是肾病患者高温生存的核心策略。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陈学民.药物性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5):172-17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养生   肾病   高温   患者   主任   天气   电解质   肾脏   饮品   紊乱   肾功能   肾小管   饮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