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迎来新学期了,不少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却开始发愁——“暑假作息全乱了,怎么快速调整?”“孩子突然说不想去幼儿园了怎么办?”“新生入园容易生病,怎么预防?”……针对家长们集中关注的育儿困惑,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方玥近日在线答疑,为家长送上实用“贴士”。她表示,分离焦虑、作息紊乱、情绪反复等都是幼儿阶段常见的现象,家长不必过度焦虑,而应耐心观察、科学引导,“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超我们想象”。
晚睡晚起作息紊乱?
“宝宝暑假睡得晚起得晚,开学要是适应不了怎么办。”一位中班幼儿家长提问。方玥回复称,调整作息的核心是“循序渐进”,切忌粗暴强制。“每天提前15-20分钟睡觉和起床,逐步对齐幼儿园作息。睡前1小时可用读绘本、听音乐代替电子产品,形成‘仪式感’。”她还建议家长双休日可以模拟幼儿园白天节奏,固定三餐和午休时间,“让身体提前适应园所节奏”。
方玥强调,即便开学初未完全调整好,家长也不必过度担忧。“老师会给予充分安抚和适应时间。家园携手,孩子一定能顺利过渡。”
小班新生容易生病?
针对小班家长对“入园易生病”的担忧,方玥表示这是普遍的担心,也是普遍的现象,幼儿园会将健康安全置于首位。“在幼儿园,我们有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例如每日晨检、定时开窗通风、餐具玩具毛巾的彻底消等。一方面,家长要注重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例如餐前、便后、户外活动后认真洗手,坚持规律生活,多参加运动,强身健体等。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有不舒服,如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要及时和班级老师沟通反馈。情况严重的话,请一定让孩子在家休息,及时就医,如实告知老师。”
方玥说:“请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会在集体生活中逐步增强。”
临时“变卦”不愿入园?
“孩子原本期待开学,临开学却说不去了。”一位大班家长求助。方玥分析,这属于典型的“开学焦虑”,可能与假期自由作息与园所规则的落差有关,或是对未知环境的紧张。“家长切勿否定孩子的情绪,应先共情再沟通。”她建议通过参与开学准备(如挑选书包、整理物品)帮助孩子找回掌控感,或通过情景模拟、路过幼儿园时回忆快乐场景等方式“预热”。“这种情绪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开学后见到朋友、融入集体,孩子很快就会重新爱上幼儿园。”
但是对于刚入园的新生宝宝,初次离开父母很容易哭闹,分离焦虑是幼儿哭闹的主因。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分离焦虑,方玥指出入园接送环节的六大“雷区”:
■偷偷溜走:会破坏亲子信任,应明确告知接送时间;
■拖泥带水:告别需坚定利落,避免反复安抚加剧焦虑;
■哄骗利诱:“明天就不来了”等谎言会透支信任;
■强势镇压:恐吓言语会加重挫败感,应共情陪伴;
■心软妥协:推迟入园会强化哭闹行为,需坚持原则;
■送歇不定:适应期需持续入园,避免“送一歇二”。
她建议家长通过提前熟悉路线、渐进练习分离、绘本引导等方式预防焦虑,接送时多提问“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等积极问题,帮助孩子强化快乐记忆。
穿鞋、递水有“固执”的流程?
“刚两岁女宝宝对谁来给她穿鞋,递水杯,收碗等特别执念,都要指定对象。如果不是她心目中指定人选给她递东西,她就会暴哭,并把东西扔到地上。”孩子的“固执”让陈先生一家很不适应也备受困扰。方玥解释说,这是两三岁孩子“秩序敏感期”的典型表现。“孩子喜欢秩序是因为他需要一个有规则有秩序的环境,让他安心,按部就班、平稳有序地探索环境。”
面对这样的情况,方玥建议家长,要学会“共情”与“理解”。首先,家长要理解接纳,注意观察,倾听孩子的想法,尽可能让孩子身处井然有序的环境。当“秩序宝宝”跟你顶牛时,家长不妨安慰一下自己“这是暂时的”。其次,家长要有耐心地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不同环境、不同家庭中的人和事,帮助孩子认识到别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是有不同的,帮助孩子慢慢学着“入乡随俗”;与此同时,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养成物品归位的习惯。主动性比较强的孩子,常常会动手去纠正各种“无序”,容易把东西弄坏,把场面弄糟。这时候,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笨手笨脚而责备他,不妨抓住孩子维护内心秩序这一倾向,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小顽固成为家庭的小助手。
“爱的根本是理解。了解孩子,顺应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其成长。”方玥表示,幼儿园与家长的目标完全一致——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开启集体生活。“请相信孩子的潜力,也相信老师的专业。家园同心,一定能护航孩子平稳度过每一个成长阶段。”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